官會平

官會平

官會平,男,湖北人。現為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硬筆書法研究會理事、湖北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其擔任的行政職務有《中國人事報刊社》湖北記者站站長、湖北人事人才科學研究所副主任、原《楚天人才》雜誌社社長、總編等職。

相關文章

一、湖北現代陶藝的發展歷程
湖北作為中國現代美術創作大省,伴隨著“85新潮美術”運動的蓬勃開展,湖北現代陶藝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正式發端,並成為中國現代陶藝最早的策源地之一。以1985年5月在湖北蘄春嵐頭磯窯區由 “中華文化交流中心”發起舉辦的“首屆全國陶藝家研討會”為標誌,與會的全國知名陶藝家就“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主題展開了研討,旨在釐清“什麼是現代陶藝?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的本質區別”。正是以此為起點,湖北乃至中國現代陶藝才真正邁開堅實的步伐,並以自信的姿態義無反顧
地納入中國當代藝術大潮之中。1988年11月,由香港文化中心主辦“香港·國際陶藝研討會”並在香港藝術館舉行了“香港·國際陶藝作品展”,湖北陶藝家李正文、黃雅莉被邀參展並分別提交了題為《陶藝與禪境》和《陶藝是陶瓷與雕塑的聯姻》的論文,李正文的兩件陶藝作品《蟾》與《世界》被香港藝術館收藏,受到與會者的關注。湖北現代陶藝在輿論上形成規模應該是在20世紀90年代之後,
1990年初湖北美術學院主辦了2屆“現代陶藝講習班”,聘請著名華裔美籍陶藝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陶藝顧問李茂宗講學,主要講授國外現代陶藝觀念和技藝包括成型方法,對湖北陶藝家了解歐美、日、韓等國外現代陶藝的信息和發展趨勢及陶藝創作審美現代性的自覺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近20年來湖北老中青三代陶藝家頻繁的活躍於國內國際具有重要意義的學術研討性展會,首先是1991年4月“北京國際陶藝研討會”;繼而是1995年8月 “景德鎮高嶺陶藝國際研討會”;1998年5月、2001年5月和2005年6月“中國宜興國際陶藝研討會”;1998年11月中國美術學院策劃的“首屆中國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至今已持續舉辦6屆;1997年開始,廣東美術館陸續舉辦的“感受泥性”、“超越泥性”、“演繹泥性”、“單純空間”等一系列主題鮮明的中國當代陶藝家學術邀請展;2000年5月,在景德鎮舉辦的“瓷的精神mdash;—從宋代至今2000年國際陶瓷藝術研討會”;
2001年9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清華大學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陶瓷藝術與設計展覽”;
2006年6月,中國美術館主辦的“中國美術館陶瓷藝術邀請展”;
2008年9月,在西安舉辦的“第43屆世界陶藝大會”等等。在這些頗具學術深度的研討性陶藝展會上湖北陶藝家參選、獲獎及被藝術機構收藏作品的數量和分量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國陶藝界形成引人矚目和值得研究的“湖北現象”,預示著湖北乃至中國的陶藝真正興起。特別是在湖北本地舉辦的幾次重大展覽更是集中展示了湖北現代陶藝的發展軌跡和最新成果。1990年5月,在湖北老一代陶藝家李正文、梁邦正、謝躍的策劃組織下在武漢美術館舉辦了 “首屆湖北現代陶藝作品展”,此次展覽共展出100多件陶藝作品;1998年5月,在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了“日中陶藝交流展”;2005年1月,湖北省文聯與湖北省美協主辦在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第二屆湖北現代陶藝作品展”,共展出全省70多位陶藝家的 260多件作品;2009年3月由武漢美術館、寧波美術館主辦又在武漢美術館舉辦“‘隔岸觀火’—中韓陶藝作品展”中方參展的35位陶藝家中有26位湖北陶藝家; 2009年12月由湖北省文聯與湖北省美協主辦在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 “第三屆湖北省現代陶藝作品展”,共展出103位陶藝家的133件作品。正是本省這批勤奮執著、團結自信的陶藝家群體以其深層的藝術思考以及他們的創作成果勾畫出湖北現代陶藝的基本輪廓和藝術個性。回望湖北現代陶藝的發展歷程呈現出如下特徵。
二、不斷壯大的陶藝家群體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伊始,本省陶藝家群體一個明顯的特徵是主要創作者大都集中在湖北
美術學院及各大專院校,多是從事雕塑、陶藝及藝術設計的教師。他們的創作代表了湖北陶藝的最高水平,他們將現代陶藝的創新和推廣視為己任,在藝術和商業之間保持著平和坦然的心態。由於現代陶藝的作用在於它擴大了原有陶瓷的藝術屬性,使陶藝家不再受“制器”功能的限制,可以在其審美和價值批判領域裡施展才華。他們既可以在原來的設計領域裡繼續有所作為,又可以充分發揮其藝術家的天性,針對現實進行有價值的文化批判,從而涉足到雕塑、裝置、觀念等眾多藝術領域。20年來,老一輩陶藝家如李正文、梁幫正、李鋼、陳業瓚等在拓展現代陶藝方向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對湖北現代陶藝的發展功不可沒,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產生了一大批中青年陶藝家如謝躍、黃雅莉、張曉莉、張光平、邱玲、陳飛、葉雙貴、李國慶、肖傳斌、陳君、唐克石、彭曉輝、徐武斌、呂楓韻、邱紅、官會平、厲力、余芳、鐘鳴、郭東安、李純、郭紅林、梁朝昆、李磊、張琪、段岩、彭曉輝、李勤、向瑾、李玉娟、金藝、羅娟娟等。他們都是高校教師,受過高等藝術教育中傳統陶瓷或雕塑、繪畫藝術的薰陶,因此,湖北現代陶藝在一開始便與學院有著不解情緣。湖北陶藝家群體還有一個明顯特徵,不局限於出身背景,不論從事何種專業或畫種都可參與陶藝創作,沒有門戶之見,沒有權威壟斷,大家只是用自己喜歡的泥、土、火、釉等親近的材料在做藝術,如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李寧、湖北美協秘書長徐健、湖北美術學院院長徐勇民等高度重視湖北現代陶藝的發展,近年也積極策劃學術性的陶藝展和參與陶藝創作,這使得湖北現代陶藝群體獨具特色和優勢,既形成一支相對穩定又鬆散、自由的創作群體。由於每個作者的經歷,成長的背景均不相同,只是共同的愛好聚集在一起,因此每個人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個性和地域特色,創作觀念、風格、技法日趨多維和多樣。“江山代有才人出”,同樣湖北現代陶藝的隊伍是流動的,不斷地有年青人加入進來,給這個團結的群體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保持了創作中對時尚文化和新銳藝術的敏感。而大批中、小學生的參與使湖北現代陶藝的發展有了更大的層面和發展空間,這也預示著現代陶藝其規模和範圍及影響正在向全社會拓展。
三、多維度與個性化的創作傾向
由於多數湖北陶藝家的另一身份是高校教師,因此嚴格的學院訓練為他們日後進行陶藝創作奠定了堅實的造型基礎和對材質的準確把握,現代藝術思潮的薰陶造就了他們對藝術的敏銳和靈性。特別是近二十年湖北省的現代陶藝創作氛圍非常濃厚,很多優秀作品層出不窮,無論作品的形態和語彙表達,還是其“反思”的精神和關注內心創作狀態的主題,透過作品很明顯地感到作者良好的藝術修養和嚴肅的創作態度及個性特徵,這些作品能夠做到在雅俗共賞、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又體現出中國藝術的抽象思維和意象表達審美特徵的現實性。可以說本省的現代陶藝創作已漸成氣候並在全國陶藝界形成引人矚目的“湖北現象”。
湖北現代陶藝的創作傾向是以體現觀念的當代陶藝為主流,而非傳統器物,不搞實用器物,避免走商業化發展道路,湖北沒有像景德鎮、宜興、佛山那樣大規模的、成氣候的陶瓷產區、商業區,使我省的陶藝作品有別於陶瓷產區的陶瓷產品,在材料、技術和工藝層面能夠打破地域局限,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拿來主義”精神,在風格流派上無“門戶之見”,從而彰顯出自己更注重創作內涵的學術性和藝術個性。
從當代藝術的角度看,材料不再是決定作品和作品學術意義的硬性指標,材料的泛化是當代藝術的重要表征.技術也不再是當代藝術的重要問題,特別對於觀念藝術而言,技術只是觀念的輔助手段,然而對於用泥、土、火、釉等材料進行陶藝創作則不能與之等同,陶藝的技藝性仍然是陶藝本體賴以存在的基礎,這幾乎是陶藝不可迴避的現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