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店村[浙江省縉雲縣五雲鎮官店村]

官店村[浙江省縉雲縣五雲鎮官店村]

官店村,坐落在浙江省麗水市五雲鎮好溪旁,原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但在這改革開放的30年來,村裡的變化卻是日新月異。來到村里,靠近周村的那邊,便能感受到的是古樸的鄉村文化,越向村的下邊走下去,感受到的越是緊跟時代步伐的時尚新農村。

村情概況

以前的官店,從頭到尾,除了老房子那邊那條狹窄的,人卻熙攘的小街,走來走去,都是黃土路,一下雨,路便泥污地很,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水坑布滿路中央,村中央的 大會堂也破舊的很,一有戲劇節目,老人小孩就從家裡端來凳子,椅子,擠在一起看,大會堂里很陰暗,空氣不流通,往往有許多人看一會兒又去外面透透氣在回來看戲劇,而新房那邊,大部份都是空著的地基,真正住進去的只有相當少的人而已。而村子裡的環境也是不容樂觀,大大小小的垃圾隨處可見,實在有辱村容村貌。

而如今的官店與以往是大不相同,先說說村裡的路吧,以前人們煩惱的黃土路如今全被結實的水泥路取代,就連後山的那條人跡罕至“汽車路”也被修上了水泥路,而且村里專門請人打掃村裡的各路段以保持路面清潔。

村裡的大會堂也作出了重新整修,不盡粉刷上了百牆壁,給窗戶安上了玻璃,還在舞台前安上了一排排嶄新而又整齊的觀眾席,使村民免去了攜帶凳子的麻煩。此外,舞台上又增設了許多新穎的舞台設施,使演員的表演更能吸引大家.大會堂旁邊的老食堂,以前只是擺酒席時的場所,如今也重新裝修了一翻,將食堂內人的戲堂損壞處修飾,塗上油漆,在門口繪上了古畫,一片古色古看,前不久,中央電視台還採取了這個戲台的畫面,資料.這一房有一個供人們休閒納蔭的好去處,叫水塘”,石砌的塘岸,兩個花頭裡源源不斷地滴出水來,三棵百年古樟欣欣向榮,一旁的健身器材上也有不少人在鍛鍊,一到晚上,燈光打在古樟上,顯得格外美麗.但以往,這裡只是一口髒夸兮兮的塘和3棵古樟而已。

在官店村的新房那邊,已基本上看不到還未裝修的房子,一幢幢樓房矗立,房子兩旁每隔幾米還種有一棵桂花樹.特別是在老房子與新房子交界處的那條大街上,中間隔著一條小溝,溝房種著綠化帶,幾棵柳樹夾在其中,每到晚上,這裡便會響起音樂,許多老年中年人便會在這裡跳交際舞或打太極拳,小孩子則這些地方滑滑板或溜冰.村里外也再沒有骯髒的垃圾坑,有的只有一個個綠色環保的大垃圾筒,以前的村裡有幾家小店,而現在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副食店,我家對面就有一家超市.由於村里加強文化建設人們的娛樂活動也多了許多,所以,每到節目,村里舉辦的晚會也比以往有趣多了,從以往單一的戲曲到現在的唱歌、跳舞、相聲…..村民們有自編自導的舞台劇引得縉雲電視台也來湊回熱鬧。

而帶來如此巨大變化的原因,必定與這幾十年來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官店來房子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且旁邊便是公路,於是,人因地制宜.在這房子邊便興起了許多餐飲業.人們較為熟知的就有兩家,有農家樂和三松大院.特別是三松大院,這家酒店的外壁裝飾沿用了古代中國傳統風格,木雕的窗,舊時的瓦。

此外,官店村附近就業渠道多,由於官店尋的旁邊有一家規模較大的仙都廠需要招收許多工人,而這些工作並不需要太多的體力活與腦力活,這就給村里大部份休閒在家的婦女和沒什麼體力的中老年人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當然,就在官店村內也有幾家小廠,都是些簡單的小活,如把零散的茶杯件組裝起來,多的活一天能賺五六十錢,這既能解決許多沒勞動力的人就業問題,而且外出勞動也沒有太多的交通麻煩。

因為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經濟效應,村民們所從事的工作工資相對而言也高了不少,而且許多年輕人都外出致富,開辦石器廠,木雕工藝,展縉雲特色產業,去外地繁華處開各式店面,投資各種商業.所以,村民們從事工作的多樣性也使他們擺脫了農民的專用詞走向致富路.改革開放還使農民免收糧食稅,孩子們從國小到國中免收學費,學雜費,這一系列的措施也使得農民們減免了不少。

如今的官店村今非夕比,幾乎每條街都停著許多小車,環境優美,現代與古樸相互促進.去年,官店村還被評為省級示範村,村里也經常開展講座,使科技引領致富,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深入人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4萬元,占總收入的32.5%;畜牧業收入27.85萬元,占總收入的4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7頭,肉牛57頭,肉羊65隻);林業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11.6%;第二、三產業收入7.55萬元,占總收入的11.3%;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人,省內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有路燈。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到2009年底,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紫溪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文化教育

村內有一家私立幼稚園,小學生就讀到縣城的紫薇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實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0頭、牛70頭、羊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326元增加到26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