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宗家佐村明朝、清朝隸屬直隸河間府任丘縣,1912年隸屬直隸省渤海道(1914年改津海道)任丘縣,1928年6月,直隸改稱河北省。宗家佐村於1945年解放建立中共政權,屬(六區)鄚州區宗家佐鄉管轄。1947年進行土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宗家佐村於1952年成立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發展成高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宗家佐歸屬鄚州人民公社管轄。1961年公社劃小,建立宗家佐人民公社,宗家佐村劃入其中,並且稱為公社駐地,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建有衛生院、糧站、中國小校等。1983年宗家佐人民公社改為宗家佐鄉。1986年5月撤消任丘縣改置任丘市,2001年撤鄉並鎮,宗家佐鄉併入苟各莊鎮。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2018年4月21日,新華社發布《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確定本次新區規劃範圍包括雄縣、容城、安新三縣行政轄區(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鎮、苟各莊鎮、七間房鄉和高陽縣龍化鄉。同日,任丘市鄚州鎮、苟各莊鎮、七間房鄉正式劃歸雄縣託管,2019年全面接管。
歷史文化
宗家佐村歷史比較悠久,根據萬曆《任丘縣誌》記載,明朝萬曆六年前,有禮義人宗涵,字文育,舉人,曾任太谷訓導。這是宗家佐村宗氏族人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記錄。據《宗於瀛行略》記載,自萬善以農業起家,世業耕讀,三傳至宗鵬翥(zhu)時,家道中興。清嘉慶十一年三月,宗鵬翥進京為官,官至吏部掌印司務兼文選清吏司主事。嘉慶十七年,宗殿颺任山東夏津縣知縣。在他們之後至中華民國三十八年的100餘年間,宗家佐宗氏家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經濟富足,文化繁榮,成為仕宦人家,書香門第。據《任丘縣誌》、《清代科舉人物家傳資料彙編》、《清代朱卷集成》、《清代縉紳錄》、《宗樹楷世系》、《宗韶世系》等記載, 宗氏家族先後有6人中舉,其中文舉5人,武舉1人;有庠(xiang)生(秀才)32人,其中廩生9人,增生11人,附生12人,有10人成績優異被選為太學生和拔貢;有武庠生2人;有7人被赦封、例封、例授為文林郎。儒林郎;有5人被敕封、誥封為奉直大夫、奉政大夫、朝議大夫;有6人被誥封、晉贈為宜人、恭人。文官共出主事2人、知府1人、郎中1人、知州1人、同知1人、知縣6人,內閣中書、縣丞、訓導、典史等9人;武官出都司(正四品)1人,營千總(正六品)2人,百戶(六品)1人。
光緒年間,著名藏書家、桐城派後期著名作家賀濤在宗家佐村開辦學館,賀濤任刑部主事後給宗樹楷(字端甫)寫過著名的《答宗端甫書》一文。
抗戰時期,宗家佐村的地方武裝加入了八路軍一二〇師獨立第一旅。宗玉符任二團一營營長,宗鴻文(共產黨員)任教導員,在宗家佐村建立了兵工修械所。
歷史遺存
宗家佐村現存有清代古宅房屋兩處,道光二十三年的《糧冊》、《蘆葦冊》等地畝村冊十餘本,宗萬智墓、墓碑、宗於瀛墓碑、宗鍔廬墓表。宗於瀛墓、宗樹桐墓文革期間均被破壞,《宗於瀛及妻韓氏合葬墓誌》丟失或損毀,墓誌由賀濤撰,曹鴻勛書,江標篆蓋,拓片現存於國家圖書館。《宗樹桐墓誌》丟失或損毀,墓誌由賀濤撰,蔣式芬書,徐坊篆蓋,拓片現存於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