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宗室
漢朝皇族為彭城劉氏,始於漢太祖劉邦,沛縣豐邑中陽里人士。漢朝推行封國制,劉姓諸侯分封於全國各地。封國包括王國和侯國,這種兩種並行制又稱“郡國制”。七國之亂後,漢武帝承襲了其父的削藩政策,頒布“推恩令”,容許諸侯把王國的土地分封給他們的子弟,使諸侯王的力量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不再對中央構成威脅。
晉朝宗室
晉朝皇族為河內司馬氏,始於三國時期的曹魏世族。世祖司馬炎由魏元帝禪讓,代曹魏,立司馬晉。曹魏時代,曹爽當政時,有者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可能轉入他姓之手。之後,司馬氏果然奪取了曹魏的政權,這事在司馬氏皇族中很有影響。因此,西晉建國初期,泰始元年(西元266年),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晉武帝制定的王國置軍制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不同級別可置不同數目的軍,但各王無地方行政權。後來又讓諸王出任地方都督,諸王多少有了行政權力,又有了數量可觀的軍隊。之後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如此一來,多位王掌握了封國的軍政大權。
隋朝宗室
隋朝皇族為關隴集團成員之一的 ─ 弘農楊氏,始於隋文帝楊堅,華陰人 (華陰漢時屬弘農郡,弘農因之成為天下楊氏的郡望),是西魏隨國公、北周柱國、大司空楊忠之子,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唐朝宗室
唐朝皇族亦為關隴集團的成員 ─ 隴西李氏,人又稱“馳李”。因起府於太原,又稱太原“李”氏。始於唐高祖李淵。李氏皇族與隋朝楊氏皇族有密切關係,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
宋朝宗室
宋朝皇族為涿郡趙氏,起於宋太祖趙匡胤。太祖趙匡胤將父親趙弘殷所生的五位親兄弟全部封王,趙弘殷長子光濟封曹王、次子匡胤即宋太祖、三子光義封晉王(即宋太宗)、四子光美封魏王、五子光贊封岐王。曹、岐二王早逝無後,趙匡胤親寫御書將在世三兄弟鼎分三派各立玉牒十四字、以別源流、以示子孫、雖至疏遠、亦知昭穆、不失次序、並囑‘吾族無親疏、世世為緦麻’。這三派子孫根據宋太祖所定各十四字輩、循環不息地命名,至今仍保留此傳統。詳見趙姓。
元朝宗室
元朝皇族為蒙古乞顏(起延)部,元代譯為孛兒只斤氏,清代又譯為博爾濟吉特氏,源於成吉思汗鐵木真,奇渥溫姓。在清朝時期,由於滿蒙聯婚,後宮中有許多后妃皆出自此家族,如清太祖之壽康太妃;清太宗之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貴妃、康惠淑妃、太宗側妃;清世祖之世祖廢后、孝惠章皇后、淑惠妃、恭靖妃、端順妃;清宣宗之孝靜成皇后。
明朝宗室
明朝皇族為朱氏皇族,本貫源自四川廖氏改姓。後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之父遷鳳陽,故又稱鳳陽朱氏。由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複,乃於東宮和親王世系,各擬二十字,一字為一世。子孫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雙名,以上一字為據,其下一字則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惟靖江王、蓼王不拘。明朝規制,皇子封親王,授以金寶、金冊,親王子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印、銀冊。
清朝宗室
清朝皇族區分為 宗室、覺羅。由清太祖努爾哈赤之父顯祖塔克世起算,太祖及其兄弟以下子孫稱“ 宗室”,腰系黃帶子。塔克世之叔伯兄弟支系則稱為“覺羅”,腰系紅帶子。革退宗室者系紅帶,革退覺羅者系紫帶。
宗室,又名黃帶子,是清朝皇族的一種。
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下詔,規定以清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其餘伯叔兄弟旁支子孫稱“覺羅”。宗室系黃帶子,覺羅系紅帶子,由此以示區別。宗室被革退者系紅帶子,位列皇族家譜《玉牒》之末。例如,簽署《中英南京條約》的中方代表之一伊里布就是原為宗室,後被革退為紅帶子。
宗室的爵位有14等: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三等)、輔國將軍(三等)、奉國將軍(三等)、奉恩將軍。
襲爵方式
世襲
清初的幾個著名旗主王公,擁有世襲罔替的權利。他們的主爵位(入八分的爵位)不必世襲遞降,但是除了主爵位外,還跟其他王公一樣,世襲遞降,並且進行考封。世襲罔替的王爵(即鐵帽子王)共十二個,分別為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鄭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除此之外,還有幾家清初立過軍功的入八分公後來世襲罔替,如褚英後人的奉恩鎮國公,就是世襲罔替的。
降襲
滿清為了防止如明代一樣宗室爵位泛濫的情況,制定了降襲制度,這在中國曆朝歷代中是最為特殊的。清朝宗室降襲爵位的方式大體有恩封和考封兩種。
恩封:親王去世後,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親王的爵位,但是這個繼承,是降一等繼承。也就是說,親王去世後,只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他,降襲為郡王,其他的兄弟,只能封不入八分的爵位。
考封:一個人的爵位,只可以由其一個兒子繼承,其他的兒子需要通過考試,來獲得不入八分的爵位,這種封爵方式,就叫做考封。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分等級,就是由於考試分數的高低,獲得相對應的等級。考試內容為翻譯、馬箭、步箭三項。每項考試有優、平、劣三個等級,三項都考了“優”,考封給他典制上應有的爵位。兩優一平,降一等;兩優一劣者、兩平一優者,降二等;三平、一優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優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全劣者,不予爵位。
閒散宗室
根據世降一等的襲爵方式和嫡庶有別的原則,必然會導致有些宗室無法取得爵位,這些人被稱作“閒散宗室”。他們著四品頂戴、武職補服,但無四品實職。
閒散宗室本無品級頂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認為閒散宗室“譜列銀潢,名登《玉牒》”,卻“身無職級,竟至與齊民無別”,有辱皇室風采,於是欽賜閒散宗室著四品頂戴、武職補服。
黜為覺羅
根據史籍記載,在宗室各支系中,因罪被黜為紅帶子的共有18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褚英之孫杜努文之子蘇努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孫興瑞之子全亮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代善次子碩托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薩哈璘長子阿達禮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五子莽古爾泰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六子塔拜之孫額爾濟圖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七子阿巴泰四子岳樂十九子務爾占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子德格類一支;
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六子費揚果一支;
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五子猛瓘三子延信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長子阿爾通阿長子舒爾赫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次子阿敏之孫塞克圖次子拉哈禮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次子阿敏次子愛度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六子濟爾哈朗之孫楊桑長子務能義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三子舒爾哈齊九子腦岱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四子鞏阿岱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五子錫翰一支;
清顯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八子德瑪護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