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外交

宋朝外交

宋朝外交指的是兩宋時期的對外交流,主要包括東亞、東南亞、西亞和非洲地區。

對外開放

宋朝首都開封,比唐朝首都長安更加繁華,更加開放。“八荒爭湊,萬國鹹通。”“萬國舟車會,中天象魏雄。”這是當時宋朝的真實寫照。在宋朝來中國的異族,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遠遠超過唐朝。唐朝的外國人大都來自亞洲西域、阿拉伯、朝鮮、日本。而到宋朝除了這些地方還擴大到非洲、歐洲等地。宋朝比唐朝是更加開放的,宋朝的商業活動、商業氛圍無疑比起唐朝高几個檔次。唐朝來中國經商的都是以外國人為主,而宋朝的商人是走出去的。宋朝商人比外國商人更加活躍,《中國古代經濟簡史》就指出:“當時(宋代)我國的船隻已經航行於印度洋各地,包括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次大陸、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甚至達到非洲的索馬里。”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感慨:“直至11、12世紀以前,中國人並未顯示商業上的才幹。但打那(宋代)以後,經商能力便成為中國人最卓越品質之一。”

宋朝人每到世界各地必然受到當時人的熱烈歡迎。宋朝人到高麗,“是宜高麗人迎紹之日,傾國聳觀而歡呼嘉嘆也!”,宋朝人到印尼爪哇、蘇門答剌二島,“中國賈人至者,待以賓館,飲食豐潔。”……

宋朝的文明程度遠遠高於當時世界上的任何國家。宋朝在當時蠻夷、異族的眼中是天國,是偉大的國度。宋人在外國眼裡是優秀的人、高貴的人。所以外國、蠻夷們如此高看宋朝、高看宋人也不足為奇了。

東亞

朝鮮

兩宋時期,統治朝鮮半島的是王氏高麗(918年~1392年)。北宋統一後,兩國關係密切。高麗曾屢次向北宋饋贈良馬、兵器、弓矢、金器、銅器、大布、人參、硫磺及藥材等等,還多次派遣留學生來中國學習文化和技術。宋朝也厚待高麗來使,並派使臣去高麗報聘。

1123年(宣和五年)出使高麗的徐兢,受到高麗政府的隆重接待。他回國後,根據自己的經歷、調查和訪問所得,寫成《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北宋政府還多次向朝鮮贈送禮服、樂器、銀器、漆器、錦、絹、茶、酒、象牙及錢幣等等,還屢次派太醫到朝鮮傳授醫術。

兩國間的大批貿易,起初是由雙方官府通過朝貢和特賜的方式進行的,後來民間交易也漸漸頻繁起來。兩宋時,每逢春末夏初,山東、兩浙、福建沿海的港口,特別是明州,港岸邊便擠滿了由高麗來的船隻;到夏秋之間的南風季節,高麗由貞州到開京的水道上,也不斷地行駛著從中國各個港口來的商船。

兩宋時期,到中國求法和留學的高麗僧人非常多,他們受到中國有關方面的禮遇和照顧,在兩國文化交流上,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中國的影響下,朝鮮很快學會了雕板印刷技術。兩宋時期出現的活字印刷術,大約在13世紀初傳入朝鮮,朝鮮人改鑄成銅活字。後來,這種新興的印刷術被朝鮮政府所採用,為稱譽於世的李氏朝鮮銅活字打下了基礎。

中日

在宋代,中日交往相當密切,明州一直是雙方交通的門戶。

當時從日本輸入的貨物,主要是木材、黃金、硫磺、水銀、砂金和各種手工藝品。中國黃金的價格比日本高,因此日本的黃金大量輸入中國。黃金的大量輸入,有利於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日本製造的寶刀和紙扇,素負盛名,輸入後深得宋代士大夫的喜愛。輸住日本的商品,主要是瓷器、絲綢、香料、藥材、書籍、文具以及銅錢等。

北宋初和神宗時,準許銅錢出口。特別是日本鎌倉時期(1185年~1333年),商業發達,而其國內幣制紊亂,銅錢質量低劣,所以對中國錢幣需求十分迫切。南宋理宗時,日本政府一次就從中國運去銅錢十萬貫。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全國28處出土的中國銅錢,自唐至明共為55.3萬餘枚,其中北宋錢占82.4%。至於書籍,也不斷傳入日本。如北宋太宗時,中國的雕版印本《大藏經》等大型書籍,由日本僧人乘中國商船帶歸,藏於京都法成寺。雕板書的大批輸出,對日本的印刷事業,也影響頗大。

在文化交流方面,兩國僧徒的頻繁往返也起了重要作用。日本名僧榮西,曾於1168年和1187年兩次來中國,他不僅把禪宗輸入日本,還將茶種帶回日本,並著《吃茶養生記》二卷,對茶葉在日本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東南亞

越南

兩宋時期,越南存在了幾個王朝,有時稱安南,有時稱大越。他們都和宋朝保持了密切的交往。

宋代輸入占城的商品有草蓆、涼傘、絹扇、漆器、瓷器及鉛錫等,越南人使用的紙和筆,也是由宋朝輸入的。而越南的木棉(棉花)、占城稻等,同樣受到宋朝的歡迎。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國的文字對越南有很深的影響,越南曾長期使用漢字。在13、14世紀之交,越南人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稱為“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素材,運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式來表達越南語言。此外,中國的醫藥對越南也產生很大影響。

印尼

兩宋時期,中國和印尼的交往非常密切。成書於1225年(寶慶元年)趙汝適的《諸蕃志》,對於來中國貿易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有相當詳細的記載,在這本書中所提到的新拖(在爪哇西部)、蘇吉丹(在中爪哇)、三佛齊等,都在今印尼境內。中國輸出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茶葉、瓷器、鐵器和農具等。對方主要輸出的商品是沉檀香、茴香、犀角、象牙、珍珠、水晶等。

此外,兩宋時期,中國和亞洲南部的高棉、緬甸和印度等國,也都有密切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西亞

兩宋時期,中國和西亞地區的關係有進一步的發展。

當時中國販運到阿拉伯地區的貨物,主要有絲織品、瓷器、紙和麝香。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則是阿拉伯商人頻繁往來的地方,他們通常販運香料、藥材、犀角、珠寶到中國,再收購絲綢、瓷器等商品。當時在廣州、泉州城內,還居住著許多阿拉伯富商。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文化,如天文、曆法、醫學等介紹到中國,又把中國文化傳播到西方。

中國的造紙術、煉丹術、火藥、指南針等,就是由他們先後傳播到非洲和歐洲,對西方文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非洲

在東非海岸的摩加迪沙、布臘伐、桑給巴爾、馬菲亞島、基爾瓦群島等地,都不斷發現唐代和宋代的錢幣;在格迪、奔巴島、桑給巴爾、坦噶尼喀和基爾瓦群島,也曾不斷發現宋代的瓷器和瓷器的碎片。這些都是中國和非洲海上交通的歷史見證。

由於和非洲接觸的增多,中國對非洲有了較多的認識。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和趙汝適《諸蕃志》兩書,對於非洲幾個國家的記載都有較豐富的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