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場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

安順場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

安順場地處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個重鎮,為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1983年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此全軍覆沒。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渡過金沙江休息5天后,由會理沿安寧河谷抵達大渡河安順場渡口。當時只繳獲兩隻船,對岸渡口丈有一營敵軍防守。為了掃除這一障礙,紅一團挑選了17名勇士,於5月25日冒著敵人的炮火強渡登岸,並陸續渡過了一個師,取得強渡大渡河的首戰勝利。因此,安順場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而馳名。


4月中旬,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彝族藏族鄉的近千名各族民眾載歌載舞,歡慶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這標誌著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整體規劃已全部完成。
坐落在大渡河畔的安順場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而聞名於世。1935年5月,紅軍長征途經安順場,“十七勇士”成功強渡大渡河,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壯麗的篇章。1983年5月,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正式對外開放,並修建了紀念碑。據悉,紀念館設計建築面積為1700平方米,前方還將修建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前期投資200餘萬元。
為了更好地發揮紀念地的國防教育作用,2002年底,石棉縣投資470多萬元,對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進行了整體規劃,新建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紀念館建築面積為22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上千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收藏有200餘件反映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實物、複製品,其中包括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軍旗,以及紅軍強渡成功後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一份油印小報等珍貴文物。紀念館還採用聲、光、電等多種現代化手段,展示了石達開和紅軍遭遇的兩段截然不同的歷史史實。紀念館正前方修建了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的紅軍廣場,廣場上矗立著威嚴的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據介紹,紀念館落成開放後,每天前來參觀的幹部民眾多達數千人。
一艘仿製的紅軍渡河小船停在當年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渡河之處。5月24日,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在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開館。2002年底,石棉縣投資470多萬元,對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進行了整體規劃,新建了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紀念館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上千人參觀,收藏有200餘件反映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實物及複製品,其中包括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軍旗以及紅軍強渡大渡河成功後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一份油印小報等珍貴文物。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彝族藏族鄉的近千名各族民眾載歌載舞歡慶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落成。這標誌著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整體規劃已全部完成。軍委江澤民主席親自為紀念館題寫了碑名。
坐落在大渡河畔的安順場以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而聞名於世。1863年5月,太平天國冀王石達開率兵西征被困於此,最終導致全軍覆沒。1935年5月,紅軍長征途徑安順場,十七勇士成功強渡大渡河,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壯麗的篇章。1983年5月,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正式對外開放,並修建了紀念碑,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了碑名。2001年6月,安順場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第二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近年來,紀念地每年都要接待上萬名參觀者,其中不乏慕名而來的外國遊客。
過去,由於多種原因紀念地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教育作用,部分紀念設施還受到了損傷。2002年底,石棉縣投資近500萬元,對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進行了整體規劃,新建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紀念館建築面積為22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上千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收藏有200餘件反映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實物、複製品,其中包括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軍旗,以及紅軍強渡成功後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一份油印小報等珍貴文物。紀念館還採用聲、光、電等多種現代化手段,展示了石達開和紅軍遭遇的兩段截然不同的歷史史實。紀念館正前方修建了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的紅軍廣場,廣場上聳立著威嚴的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據石棉縣人武部部長、政委介紹,人武部在全縣民兵中深入開展了我為紅軍紀念地添新綠活動,在通往安順場的道路兩側種植了上萬棵樹木,同時定期組織民兵到紅軍紀念地進行國防教育。一位剛剛參觀完紀念館的中學生說:過去只是從書本上知道紅軍強渡大渡河的艱辛,今天直觀了解到了那段歷史,更加懂得了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