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

安慶市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

安慶市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成立於2004年,系海口鎮教委和中心國小合併而成,負責全鎮國小教育行政、人事、經費和教學業務管理,根據“安慶市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網站資料,轄14所完小和2所初小。全鎮國小在編教職工160餘人,退休(養)教職工80多人,國小教學班110個,在校學生3600人,附設學前班8個,在校幼兒200餘人。海口中心學校本部設在海口鎮工業園區,占地22畝,建築面積2000㎡,在校學生700人,教職工40人,是海口鎮規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國小。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根據“安慶市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網站資料,海口鎮的國小基本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和中期,初建時僅有南埂、海口、培文三所完小,其餘均為初小或教學點,至六十年代後期發展成為“一村一完小”的格局。這一時期,由於國小不僅擔負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務,還肩負農民掃盲教學工作,各村在辦好一所完小的基礎上,還根據實際需要設立了許多民辦教學點、夜校,直至七十年代後才陸續撤銷,併入村完小。1985年,懷寧縣實施鄉鎮區劃調整,紅星鄉劃分為巨網鄉和紅星鄉,同時將洪鋪鎮部分村劃入巨網鄉,國小教學業務管理分別由巨網中心國小(設在鎮江國小)和紅星中心國小(設在南埂國小)承擔。1987年,鄉鎮教委成立,由巨網鄉教委和紅星鄉教委分別負責兩鄉教育行政管理。1992年,懷寧縣實行撤鄉並鎮,巨網鄉和紅星鄉合併成立海口鎮,教育機構也隨之改變,撤銷巨網鄉教委和紅星鄉教委,成立海口鎮教委;撤銷巨網中心國小、紅星中心國小,成立海口中心國小,校址設在南埂國小。2003年9月,海口中心國小遷入新址。2004年,安徽省實施鄉鎮教育機構改革,撤銷鄉鎮教委和中心國小,成立中心學校,海口中心學校誕生。

區劃範圍

安慶市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本部校園全景安慶市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本部校園全景

海口中心學校本部在大觀區工業園區(安寧居委會),2005年區劃調整時下轄13個完小和3個初小,2006年9月撤銷東方初小,2008年9月布局調整後下轄學校變為8個完小和7個初小。具體名單為:完小8所-皖江、海口、紅星、鎮江、培文、義湖、引河、溢湖;初小7所-張港、南埂、北埂、西中、保嬰、葉墩、安西。

所轄輔導區

海口中心學校轄五個輔導區:

皖江輔導區:皖江國小、張港國小、南埂國小、葉墩初小、安西初小

海口輔導區:海口國小、西中國小

紅星輔導區:紅星國小、北埂國小、鎮江國小

培文輔導區:培文國小、保嬰民族國小

義湖輔導區:義湖國小、引河國小、溢湖國小

學校大事記

1987年,撤消保嬰村新華國小,成立保嬰民族國小;成立鄉教育委員會。

1990年,普及初等教育驗收合格。

1991年,義湖國小興建教學樓。

1992年,紅星鄉、巨網鄉合併成立海口鎮,撤消鄉教育委員會,成立海口鎮教育委員會;撤消巨網中心國小、紅星中心國小,成立海口中心國小。

1993年,海口國小興建教學樓。

1994年,“兩基”達標工作全面啟動。皖江、紅星、鎮江等國小興建教學樓。

1995年,培文、西中等國小興建教學樓。

1996年10月份,“兩基”達標工作經省驗收合格。

1997年,取消國小升學考試,實行國小畢業生直升國中。

1998年8月,海口遭遇特大洪水襲擊,躍進圩,紅豐圩,培文圩等圩潰破,廣生初小、五股初小被毀。9月,為保證大災之後學生能正常上學,省委書記盧榮景、省長回良玉親自到海口視察災情,慰問指導;市委副書記張世雲到保嬰、海口、張港國小慰問。副市長梁熱、市教委主任高開甲到保嬰視察;市委組織部長程繼兵到海口國小考察;安徽省合力叉車集團公司為海口國小捐款20萬元建造教學樓;撤消五股初小、廣生初小併入海口國小。10月,香港陳秀蘭女士捐款十萬元,興建保嬰國小教學樓;張港國小興建教學樓。12月份,省“兩基”達標複查驗收組來校考核,複查驗收合格。

1999年10月,海口國小合力教學樓竣工,市委組織部長程繼兵、安徽合力叉車集團公司總裁劉漢生為教學樓牌。

2000年3月份,撤消紅豐初小,併入張港國小。6月1日,市委組織部長程繼兵,省叉車總廠領導到海口國小慰問。

2001年9月份,海口鎮國小由五年制改為六年制。

2002年,海口中心國小新校址選定,教學樓動工。

2003年9月份,海口中心國小遷入新校址,開始教學。

2004年,北埂國小興建教學樓。

2004年8月,安徽省實施鄉鎮教育機構改革,撤消海口鎮教委、海口中心國小,成立海口中心學校。

2005年3月,安慶市教育局長江興代、大觀區區長龍道金、副區長何新華、教育局長李耀武到海口中心學校考察指導。6月,實施區劃調整,海口鎮由懷寧縣劃入安慶市大觀區。

2006年7月,市民委主任黃曉玲等領導到保嬰民族國小考察。9月,撤消新生初小,併入溢湖國小;撤消東方初小,併入培文國小。

2007年6月,海口中心學校明德國小項目得到批准,台塑集團捐資45萬元、區政府配套45萬元興建明德教學樓。當年7月工程動工,2008年8月竣工。

2007年10月,國元證券安慶分公司經安慶電視台“天天直播”節目組聯繫安排,到引河國小開展“圓夢行動”,公司捐贈5000元,個人捐款2000餘元和圖書、學習用品,使該校校舍屋面得以改造。

2008年2月,區政協委員、安慶伍平礦冶經貿公司汪伍平捐資2萬元為皖江國小更換教室門窗,教育局配套資金6萬元為該校維修校舍、修建大門。

2008年4月,安慶市泉州商會捐資1.5萬元為中心學校本部購置了100多套課桌椅。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參加了捐贈儀式。

2008年8月,海口中心學校在區劃調整後首次進行學校布局調整,張港、南埂、北埂、西中、保嬰等五所完小改為初小,全鎮國小調整為9所完小、7所初小。同月,區教育局調整中心學校領導班子,程從林同志調出,江振霞同志擔任第二任中心學校校長。

2008年暑期,安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祖中、市教育局局長江興代等領導陪同省有關專家到海口鎮進行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對校舍加固維修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下半年,海口、紅星撤除了危房進行了改造;培文、葉墩、鎮江、義湖等校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維修加固,校容校貌得到較大改觀。

2008年底,中心學校本部食堂工程立項並投入建設;工會召開了第二屆教職工代表大會,選舉了新一屆工會主席和委員。

2009年3月,北京師範大學明德學校項目課題組專家首次到海口中心學校進行檢查和調研。海口中心學校是大觀區第一個實施明德項目的學校,主要課題是低年級的“攀登英語”和中高年級數學“分層教學”的研究和推廣。

2009年4月,海口中心學校第一屆“曹彥獎學金”頒獎,七名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獲獎。這項獎學金是美籍華人林長信先生在我校所設,基金為10萬元,每年設立獎金約3000元用於獎勵寫作水平較好、家庭經濟困難的7名在中心學校本部就讀的高年級學生。

2009年4月-9月,中心學校再次對全鎮國小進行布局調整,撤消了張港、南埂、溢湖和西中四所國小,並將西中國小改建為全鎮第一所公辦幼稚園。全鎮國小辦學格局調整為8所完小(中心本部、皖江、海口、紅星、培文、鎮江、義湖、引河)、4所初小(葉墩、安西、北埂、保嬰)和一所幼稚園。

2009年9月,海口中心學校被授予全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受到安慶市教育局、人事局的表彰。

2009年秋季開學,全鎮各國小一次性添置學生專用課桌椅1700套,使大部分學生結束了自帶課桌椅上學的歷史。這批課桌椅系安慶市僑聯實施的“僑心工程”,由上海德正化工有限公司捐贈20萬元購置。捐贈儀式於10月15日在中心學校本部舉行,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劉苹,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文俊,宣傳部長葉進明,市僑聯副主席胡瑩等領導出席。安慶晚報、安慶電視台“安慶新聞聯播”都進行了報導。

2010年2月,在大觀區2010年教育工作會議上,海口中心學校被授予2009年度學校管理綜合考評“優秀單位”,受到區教育局表彰,同時被授予“大觀區特色學校”。

2010年 5月27日,安徽省人大副主任張俊率省民政廳、衛生廳、省婦聯等廳局領導一行到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開展“六·一”慰問活動,並視察了“留守兒童之家”和中心學校幼稚園。

2010年5月30日,海口中心學校在安慶市體育館舉辦了首屆大型文藝匯演,主題為“讓留守兒童沐浴雨露陽光”,全鎮7所國小、兩所幼稚園的小朋友表演了20多個精彩的節目,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以及教育局、財政局等領導和社會各界3000多人觀看了演出。這項活動得到海口鎮政府、婦聯的大力支持,獲得巨大成功。

2010年暑期,海口中心學校繼續推進村小布局調整,撤併了北埂、葉墩、安西三所初小,並對紅星、保嬰兩所村小作結構性調整(保留一二年級), 基本完成“十一五”學校規劃任務。全鎮國小階段穩定在一所中心學校、六所村完小、兩所初小和一所鎮幼稚園的基本格局。

2010年9月29日,省政協副秘書長楊玉華率教育界別委員30餘人,赴安慶市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進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專題調研,安慶市政協副主席高開甲、教育局長童學軍以及大觀區黨政、人大、政協部分領導陪同。

2010年12月,引河國小新建教學樓竣工。該工程系2010年度中央擴大內需專項資金投資項目,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造價60萬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