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塔建於1220年
為阿拉伯風格的堡壘形建築,實際"12個等邊形磚塔,因為四圍塗有一層金粉而得名。
之所以叫黃金塔,還有一個原因是這裡曾是貯存黃金的金庫。據傳說,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沙大陸後,西班牙殖民帝國從拉美掠奪了大量黃金、白銀,從海上運回來後先暫存在這座塔內,然後再從陸路運往馬德里上繳王室。
黃金塔坐落於
無為縣城東北5公里的鳳凰山上,西河之畔,為一座仿木樓閣式磚塔,平面六邊形,面闊3.4米,塔高35米,共9層,層層仿木斗拱,鴛鴦交手,結構牢固,逐層內收,造型挺拔,歷經千年,巍然屹立。塔內設折式台階,可盤旋而上,每層均設有不同方向的塔門,以便人們極目遠望。
根據文獻記載和古建築學家的勘察鑑定,黃金塔建於宋鹹平元年即公元998年,為我省現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築,北宋早期,無為縣境內佛教興盛,僧侶眾多,遂在汰水邊(現西河)闢地建寺,稱南汰寺,後又在寺中建塔,即黃金塔,形成規模宏大的佛教建築群,但由於時代變遷,戰爭毀壞,南汰寺與黃金塔也迭經動亂,從興到衰,後只剩下一個古塔,據文獻記載,明清以來,曾先後於洪武、隆慶、萬曆、康熙、乾隆等年間整修,才使得古塔安然無恙,清末至建國以後,由於年久失修,塔體下層磚石剝落,塔頂損毀開裂,草木叢生,“文革”期間,幸得當地民眾保護,才免遭劫難。1981年,省政府公布黃金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巨款對該塔進行全面的測繪、整修,現黃金塔已燃然一新,成為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