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博物館古色沉香,粉牆黛瓦、翹角飛檐,精美的石刻 木雕,極具文物價值的瓷器、青銅器等古韻尤存。該館由民營企業家宣繁秋投資興辦。宣繁秋一直從事文化經營,從80年代開始自費蒐集徽州物件,藏品漸豐,主要有徽州三雕、民俗用品、明清家具等多個系列,總數近六萬件左右。在不同的展廳里,陳列有徽州石刻、徽州古建築、木雕 磚雕、楹聯 匾額、民俗用品等,無一不靜靜地訴說著古徽州的傳奇。

展廳介紹
石雕瑞獸展廳

石刻造像展廳

百匾堂展廳

古徽州門窗展廳
山清水秀的徽州居室大多以木質結構為主,在古徽州人眼裡門窗猶如天人之際的一道帷幕,它是搭起屋室主人與大千世界的一道橋樑。“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聖人的詩句之中已道出門窗的視覺盛宴。
百獅苑展廳

石獅以其靈動的氣韻、祥瑞的內涵贏得人們的喜愛。獅通“事”,寓意:事事如意。石獅被徽州人認為是守護人們吉祥和平安的瑞獸。
古村落群
異地古村群占地11畝,現有異地整體搬遷保護的徽州古民居,詩源堂書院,何向宸官廳,
何向辰官廳
何向宸:乾隆辛未年(1751年)二甲進士。同年,
此座官廳於2009年3月徵集於江西省東鄉縣孝崗鎮何坊村。經過2年的修復和再建,整座建築用料碩大,斗拱、幢梁處處體現了雕刻的藝術,印證“雕樑畫棟”之說。內涵豐富,氣勢宏大。
古代官廳為暫時的候客廳,假如有客人來訪而主人恰好有事不在,主人便會請我們的客人到官廳稍做休息等候。
官廳的陳設再現主任當年的生活習慣, 屏風、 平頭案、 文房四寶、 八仙桌等等,仿佛主人昨日的生活歷歷在目。
天眷有德門坊

崇善堂

湧泉堂禮品
湧泉堂始於鹹豐六年即1865年,歷經百年滄桑,而今枯木逢春,再發新枝。

大事記
1981年草創該館。
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准為第一家民辦博物館。
2005年安徽博物院與香港文化博物館合作推出《世外桃源——徽州民居建築》展覽,安徽博物院從館中挑選十幾件藏品參加展覽,其中包括“寶婺星輝”、“崇善堂”等匾額、木雕老宅構件、磚雕等。
2006年4月20日中央電視二套專訪“源泉保護徽文化”節目播出後,引起業界的普遍關注,我國著名的學者、史學家、文物鑑定家史樹青先生為之稱道並欣然親筆題寫館名。
2007年5月2日正式開工建設。
2008年4月4日,合肥市市長吳存榮、副省長田維謙、省公安廳副廳長陳小平一行來到正在建設中的源泉博物館,視察指導工作。
2008年4月26日,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一行來到正在建設中的源泉徽文化博物館視指導工作。
2009年4月27日,參加第四屆中博會香港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領導親臨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參觀。
2009年5月1日正式接待觀眾。
2009年5月2日,市委書記孫金龍陪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來館參觀。
2010年6月9日,省委常省委宣傳部,藏世凱部長一行來源泉博物館,考察合肥市文化產業。
2010年6月30日省政府參事室郭因一行來館參觀指導工作,並親筆題字“弘揚傳統文化,展示中華亮色”,同時即興為館作畫一幅《黃山煙雲》。
2010年8月19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國家統計局李強副局長一行蒞臨源泉博物館調研。
2010年8月22日安徽省副省長黃海嵩來訪。
2010年8月30日安徽省副省長唐成沛一行來館參觀。
2010年9月1日安徽省人大秘書長汪國才一行蒞臨源泉博物館考察。
2010年10月國慶長假期間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花建慧女士蒞臨指導。
2010年10月29日二期工程正式開建。此次工程總建築面積2000m2,包括兩座整體搬遷的古宅兩座,以及可同時容納200人開會的會議廳一座,另有古式茶館8間。
2010年11月7日省文化廳李修松副廳長陪同中國文聯陳曉光副主席蒞臨指導,臨行前,陳曉光副主席欣然提筆為館題字一幅“徽風蔚然”。
2010年12月25日副省長倪發科陪同國家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一行九人來到源泉博物館參觀。
2011年3月13日安徽省博物院黃秀英館長一行來我館為新館挑選藏品。我館全力配合省館新館布置展陳工作。
館長簡介

1958年5月出生於安徽滁州,1976年作為一個不及格的國中畢業生,堅決要求下放農村接受了三年的貧下中農再教育並加入中共預備黨員。1978年參軍當兵,作為提乾對象在教導隊培養半年(現 武警學校),因個性太強處理不好領導關係畢業時提幹不成,作為戰士退伍回鄉被分配到父親單位的揚子電器公司從事市場銷售。1984年進入華僑大學進修市場行銷學,師從彭偉郎教授。1985年提乾後調入安徽省機械廳。一年後,找關係、開後門才得以辭職下海從事個體經營並遊歷海外。1992年創辦源泉廣告公司。在81年時受朋友的影響愛上了收藏,92年受歐美文博現狀的刺激,將興趣逐步變成了責任和使命——創辦我們本土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
館徽簡介
標誌寓意

薪火傳承(精神)--真
和諧盛世(目的)--善
豐功偉業(傳世)--美
--傳承歷史,回報社會
建館目的
建館寓意
傳承歷史、回報社會,推動人類文明
我們的使命
為傳承弘揚本土文化,我們可以不惜一切
建館目的
徽文化文物藏品的核心價值是通過陳列、展示、互動體驗、感知未來,以文化為人們提供心身愉悅的精神享受,共享文化資源,把我們的根留住。
建館意義
第一:合肥本土博物館一座城市的靈魂所在。
第二:城市文化坐標,本土文化的特色名片。
第三:塑合肥市的美譽度和國際都市形象。
第四:關愛自己的城市,樹立民眾信心。
第五: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第六:關注民生,造福社會,提升國民素質。
第七:政府引導,民心所向,滿足精神需求。
參觀指南
1、開館時間:9:00—17:30 每周一休息

2、參觀門票:物價局核定50元/每張 針對市民惠民票30元/張 (學生、殘疾人、70歲以下老人憑有效證件半票。1.2米以下兒童一律免費參觀) 另:本館針對參與“文物藏品動起來”的文化體驗項目,收取每位兒童(含1.2米以下)25元的體驗費。
3、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科學院路現代農業示範園1號
4、乘車路線:市內可乘3路、20路至公交二公司站下轉903路山北國小站下往回走50米即到。
自駕路線:長江西路高架科學島路下 右轉至科學院路前行3公里至現代農業示範園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