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縣
太和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隸屬於阜陽市,地處黃淮平原腹地,位於阜陽、亳州兩市之間。太和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素有“椿櫻之鄉”之美譽。而今,科技、文化、體育、教育、衛生事業引人矚目,多次榮獲“田徑之鄉”、“ “書畫之鄉”等光榮稱號
太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種植呈糧、經、飼三元結構,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高梁、紅芋等為主,經濟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菸葉、薄荷、中藥材等見長,尤其是薄
荷,年種植面積穩定在25萬畝左右,薄荷油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質特佳,素有"亞洲薄荷在中國,中國薄荷在太和"的美譽。中藥材主要品種有桔梗、板蘭根、白朮、白芍、黨參、牡丹、藥菊等,均以產量高、質量好而聞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遠銷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成為全國桔梗生產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東部、東北部及北部盛產紅芋,紅芋澱粉資源非常豐富,是享譽南北的“三粉(粉面、冬粉、粉皮)基地”。太和又是椿城櫻鄉,太和椿芽、櫻桃清時即為貢品,在國外也久負盛名。地下蘊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礦泉水等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經地礦部、衛生部鑑定,均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太和工業城鄉並舉,門類齊全。醫藥、化工、紡織、食品、塑膠、建材、機械、造紙、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縣工業中的支柱行業。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線條、撕膜繩、中藥材、篩網、人畜毛髮等產品的一批鄉鎮企業正在蓬勃發展。
太和商貿活躍,市場繁榮。尼龍繩、木裝飾條、薄荷油、中藥材、紅芋三粉、毛髮、篩網等眾多的專業市場日益壯大,輻射全國。醫藥商業與新興的醫藥工業相互促進,形成了發展勢頭強勁的醫藥經濟,成為帶動個體私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發展的"龍頭"。
太和特產
太和特產香椿、櫻桃、薄荷、黃花菜被稱為“太和四寶”
太和是“椿城櫻鄉”,太和椿芽、櫻桃明清時即為貢品,在國外也久負盛名。
太和貢椿芳香肥嫩,質脆味美,品種多樣,有黑油椿、紅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質最佳,穀雨前來摘,醃製後長年不腐,常食可抗腫瘤。早在唐朝,每年穀雨前後,驛者就馱著上等鮮椿芽馬不停蹄趕往長安;明萬曆二年《太和縣誌》載;“每屆春季,各地遊人都到太和嘗鮮(指椿芽)”;清道光年間,椿芽已遠銷到東南亞各國。太和貢椿多次被選送參加全國農產品展覽。
太和縣是中國櫻桃的主要產地,唐宋時期已有名氣,著名品種有:大鷹嘴、杏黃桃、黃金桃、金畿桃、銀紅桃等。其特點為成熟早,果核內無仁、含糖量高。櫻桃乾色澤鮮紅,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味道甘美。
太和盛產薄荷,年種植面積穩定在25萬畝左右,薄荷油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質特佳,素有“亞洲薄荷在中國,中國薄荷在太和”和“清涼世界,左右行情”之美譽。薄荷油、薄荷腦可用於化工、醫藥、食品行業,遠銷東南亞各國。
太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種植呈糧、經、飼三元結構,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高梁、紅芋等為主,經濟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菸葉、薄荷、中藥材等見長,中藥材主要品種有桔梗、板蘭根、白朮、白芍、黨參、牡丹、藥菊等,均以產量高、質量好而聞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遠銷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成為全國桔梗生產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
歷史沿革
太和古為豫州之域。春秋屬宋,為郪丘,又名邢丘。廩丘。戰國屬魏,蘇秦說魏襄王“南有新郪”,即指本地。後歸秦。《史記·魏世家》:“(魏安釐王)十一年(前266),秦拔我郪丘。”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253年),由陳遷都鉅陽(今太和縣宮集鎮)。
秦統一後,置郪丘縣(今太和縣倪邱鎮),屬陳郡。
漢置細陽縣、新郪縣、樂昌侯國、宋公國,並屬汝南郡。高祖二年(公元205年),益封汝陰侯夏侯嬰細陽千戶。高后二年(公元前182年),封趙王張敖子壽為樂昌侯。宣帝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封外戚王武為樂昌侯。東漢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封陳彭子陳遵為細陽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軍功封郭亮為新郪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後宋公於新郪。
三國時屬魏,廢宋公國為宋縣,景初二年(238年),隸屬譙郡。
晉廢細陽。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將宋縣改屬汝陰郡。宋、齊屬西汝陰郡。北魏太和間(477~499年),廢宋縣。梁置陳留縣。
隋改陳留為潁陽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潁陽,併入汝陰(今阜陽),境內置百尺鎮(今原牆)。
宋開寶六年(973年)於汝陰縣百尺鎮置萬壽縣,屬潁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名泰和縣,移縣治於沙河北岸(今舊縣鎮)。紹興末陷於金。金亡,復歸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潁州。大德八年(1304年),復置縣,改“泰”為“太”,縣治遷於今地,屬河南省汝寧府潁州。
明屬南京鳳陽府潁州。
清雍正二年,改屬亳州。十三年,潁州升府,復改屬潁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潁州府,直屬安徽省。
民國3年,屬淮泗道,後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縣境北部屬鹿毫太縣,東北部屬阜北縣。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縣。1949年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區。1951年屬安徽省阜陽專區。1959年1月與界首合為首太縣。同年4月恢復太和縣。
全縣有各類專業科技人員數萬人,現有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 40餘所,國小 200多所,教學設施、師資水平和學生素質等在省內外享有聲譽,每年為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5000多名。其中省重點中學
——太和中學、太和一中為清華、北大等國家級重點院校培養的優秀人才不計其數。
太和縣社會安定,政策穩定,法制日益健全,可為客商提供各種配套服務。生產資料、信息、技術和勞務市場逐步完善。銀行和保險機構健全,服務網點遍布城鄉。市內有阜陽市全市唯一的一家四星酒店——華源國際大酒店和三星級的鏡湖賓館等中高檔賓館10多家。其中華源國際大酒店是“華藥會”(國內醫藥界規模影響最大的盛會之一)每年的指定接待酒店!
基礎設施
太和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隸屬於阜陽市,地處黃淮平原腹地,位於阜陽、亳州兩市之間。太和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素有“椿櫻之鄉”之美譽。而今,科技、文化、體育、教育、衛生事業引人矚目,多次榮獲“田徑之鄉”、“ “書畫之鄉”等光榮稱號
太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種植呈糧、經、飼三元結構,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高梁、紅芋等為主,經濟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菸葉、薄荷、中藥材等見長,尤其是薄
荷,年種植面積穩定在25萬畝左右,薄荷油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質特佳,素有"亞洲薄荷在中國,中國薄荷在太和"的美譽。中藥材主要品種有桔梗、板蘭根、白朮、白芍、黨參、牡丹、藥菊等,均以產量高、質量好而聞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遠銷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成為全國桔梗生產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東部、東北部及北部盛產紅芋,紅芋澱粉資源非常豐富,是享譽南北的“三粉(粉面、冬粉、粉皮)基地”。太和又是椿城櫻鄉,太和椿芽、櫻桃清時即為貢品,在國外也久負盛名。地下蘊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礦泉水等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經地礦部、衛生部鑑定,均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太和工業城鄉並舉,門類齊全。醫藥、化工、紡織、食品、塑膠、建材、機械、造紙、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縣工業中的支柱行業。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線條、撕膜繩、中藥材、篩網、人畜毛髮等產品的一批鄉鎮企業正在蓬勃發展。
太和商貿活躍,市場繁榮。尼龍繩、木裝飾條、薄荷油、中藥材、紅芋三粉、毛髮、篩網等眾多的專業市場日益壯大,輻射全國。醫藥商業與新興的醫藥工業相互促進,形成了發展勢頭強勁的醫藥經濟,成為帶動個體私營經濟和第三產業發展的"龍頭"。
太和名人
徐廣縉(1797~1869),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縣大新區徐寨人,清嘉慶年間進士,選庶吉士.歷任山東,陝西道御史,廣西鄉試正考官,榆林知府,江西總糧道,福建按察使,順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寧布政使,雲南巡撫,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和兩湖總督。
白鶴1970年11月生,安徽省太和縣人,大學文化,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太和縣書法協會副主席,仁濟書畫院副院長。作品曾獲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提名獎、入展第三屆全國楹聯書法展、第八屆中青展,作品在《人民日報》、《中國書法》、《書法》、《青少年書法》、《書法之友》等報刊發表或專題介紹。2002年2月由榮寶齋出版《當代中青年書法十家-白鶴書法作品集》。2003年獲首屆“杏花汾酒杯”中國電視書法大賽行草組金獎。2005年11月在安徽合肥成功舉辦“白鶴書法作品展”。作品曾在《人民日報》、《中國書法》、《書法》等刊物上發表或作專題報導。 蘇磊,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員、北京華和廳書畫院特約畫家。 蘇磊,筆名石緣,留香居士,1966年1月生於太和,幼年酷愛畫事、殘紙筆耕,入手連環畫,80年代初,潛入河南工藝美院,拜著名美術教育家、版畫家李天瑛教授門下,基礎紮實。多年來潛心研究任伯年、吳昌碩、潘天壽、黃胄等大師之法,立足傳統,刻意創新,並嘗當代新水墨之創作,主攻寫意人物(尤善鍾馗)。近年作品深受導師陳政明、華其敏、范楊等大家的讚許和指導,並得到領南派國畫大師羅鼎華老人的真傳。 其國畫作品《曹雪芹》在2005年中國美協、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舉辦的全國書畫大展中榮獲國畫一等獎;中國書協、中國美協、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的2006年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中榮獲青年美術銀獎;在2007年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全國書畫大展中榮獲國畫銅獎;同年在偉人頌 “紀念毛澤東《論實事求是》發展7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併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妙墨集錦》,被組委會授予“當代書畫百強”榮譽稱號。
王鐵漢,男,回族,38歲,安徽省太和縣人,號秋實居人,冰骨,主攻焦墨山水,畢業於武漢紡織工學院服裝系染美專業,在校期間獲得湖北省高校文化藝術節青年組美術一等獎。現為北京北方書畫院特聘書畫師,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安徽全椒儒林畫院特聘二級畫師,華南藝術工作者協會理事,北京京東美術館註冊簽約高級美術師,通過國際職業資格認證與註冊聯合會美術職業認證(認證號碼IORC05862237)中國書法函授學院客座教授,, 作品獲獎介紹:2006年8月參加中國國畫家協會等8家聯辦的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全國書畫大賽獲得銅獎,九月份在魯迅故里杯全國書畫大展中獲得優秀獎(共設30名)作品編入獲獎作品集,十月作品編入(中國書畫家精品集),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海內外書畫大賽中獲得銀獎,作品同時收入(當代名家特邀書畫作品雅賞),2006年12月獲得第三屆中華名人全國書法美術作品大賽二等獎,2007年2月作品入選半個世紀中國書法美術經典作品徵集,2007年獲的孺子牛藝術獎暨紀念魯迅先生逝世7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金獎,2007年3月獲得第二屆唐詩宋詞全國書畫大賽金獎,07年3月第二屆山西國際書畫藝術節獲佳作獎,2007年3月江西三爪侖國際詩詞書畫大賽獲銅獎,2007年三月作品發表在中國書畫報第22期,2007年4月獲得陽光杯全國書畫攝影詩文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