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始於1950年設立的地質系,是學校最早設立的系部之一,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教學質量高、科研實力強、辦學特色鮮明的學院之一,並逐漸成為國內同類高校中綜合實力較強,辦學聲譽良好的學院之一。

學院介紹

地球與環境學院 地球與環境學院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始於1950年的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地質科,1955年更名為合肥礦業學院後,設立了地質系。1956年學校搬到合肥,1958年學校改制為教育部直屬的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先後設定了放射性地質、地球物理勘探、地質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金屬非金屬地質和煤田地質等6個專業。1973年9月合肥工業大學地質系的煤田地質暨勘探專業遷至淮南煤炭學院的地質系。地質系是學校最早設立的系部之一,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展,學院已成為教學質量高、科研實力強、辦學特色鮮明的學院之一,並逐漸成為國內同類高校中綜合實力較強,辦學聲譽良好的學院之一。1995年更名為資源與環境工程系,2007年更名為地球與環境學院。學院設有地質資源與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水資源與規劃系3個系,下設地質工程、環境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水文與水資源及勘查技術與工程5個本科專業。學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約1600人,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約200人。學院主體位於安徽理工大學校本部(東校區)。

專業介紹

本科是由地質工程、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勘查技術與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等七個專業構成。

地質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熟悉地質工程的設計、施工、評價和管理流程,具備解決地質工程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在學習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外語、計算機技術基礎上,主要學習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和礦井地質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地質資源、地質環境和地質工程等勘察、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能夠在地質資源勘探與開採、工程勘察、地質災害防治等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及管理等方面專業技術工作。

核心課程:普通地質學、礦物學、岩石學、古生物地史學、構造地質學、煤田地質學、礦產資源勘查方法、礦井地質學、礦床學、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質學、岩體力學、土質學與土力學、工程地質學、工程地質勘察方法。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環境工程

培養目標:具備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環境規劃等方面的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運營管理以及制定環境規劃和進行環境管理的能力,並具備環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論、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能力成為環境工程領域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培養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學習和掌握環境工程學科基本知識和理論體系,獲得環保工程師、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備在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以及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等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規劃、設計、管理、評價、教育、研究和開發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核心課程: 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化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環境監測、流體力學等。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從事水資源開發與管理、水資源規劃與設計、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技術、管理與科學研究,具有分析解決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問題的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除學習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計算機技術等公共基礎課程外,主要學習水文與水資源、信息採集及處理、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水環境保護、地下水開發與利用等方面基本理論,並接受運算、實驗、測試等方面基本訓練,具有較紮實自然科學知識,較好人文科學知識,較強的數學與計算機、外語套用能力,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建、農林、環境保護、礦山等企事業部門從事水文與水資源評價、勘測、規劃設計以及預測與管理工作,也可繼續深造學習。

核心課程:普通地質學、氣象學、水力學、河流動力學、水利工程、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學、水資源評價與管理、地下水動力學、地下水資源勘探、水利法規。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培養目標:本專業通過學習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培養能運用專業知識、方法及基本技能從事資源與環境評價、規劃及治理和科學研究的能力,以及具有分析與解決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的能力,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高級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在學習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計算機技術等公共基礎上,主要學習自然地理學學、自然資源學、地理信息系統和環境科學等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技術技能,並接受系統實踐訓練,具有從事資源分析、評價與管理和環境保護與規劃及研究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科研院所從事資源環境評價與規劃管理及科學研究工作,也可繼續深造學習。

核心課程:自然地理學、自然資源概論、土地資源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保護概論、土壤與環境化學、礦山地質環境評價、土地調查與評價、土地復墾學等。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制。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

勘查技術與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從事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地球物理勘探設計與施工、工程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本專業畢業生具備紮實理論基礎、完備的知識體系、較強的專業性和社會適應能力。

培養要求:在學習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外語、計算機技術基礎上,主要學習地質學、套用地球物理學和勘查技術與工程新技術、新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資源與工程勘查、地球物理勘探設計、施工、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能夠在資源與工程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及地質災害防治等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及管理等方面專業技術工作。

核心課程: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岩石學、測量學、地基與基礎、工程地質學、水文地質學、鑽探工程學、礦產資源勘查方法、地球化學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原理、地震資料數字處理、套用地球物理、重磁勘探、電法勘探、地球物理測井。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碩博授權

學院現擁有環境工程和地質工程2個學科的博士授權點;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7個二級學科具有碩士授予權。還擁有礦業工程、環境工程和地質工程3個工程碩士授權點。另外還有地質工程博士授權點。

序號學科授權點學科門類代碼學科門類名稱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代碼二級學科名稱
1 博士學位授權點 08工學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081803 地質工程
2 08工學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02環境工程
3 碩士學位授權點 08工學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081801礦產普查與勘探
408工學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081802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508工學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081803地質工程
608工學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001 環境科學
708工學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002 環境工程
8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08工學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081803地質工程
908工學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002 環境工程
1008工學 礦業工程

學科建設

地質工程學科為校級重點學科;地質工程專業是安徽省示範本科專業。環境工程學科為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以及安徽省環境學科人才培養基地。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實驗室是安徽省重點支持建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由柴登榜老先生倡導成立的中國煤炭學會礦井地質專業委員會掛靠在該院,是該院與全國各地礦井地質工作者和校友們聯繫的橋樑。目前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組織機構

雪中的地球與環境學院 雪中的地球與環境學院

黨委書記: 盛鵬飛

院 長: 胡友彪

黨委副書記: 侯 輝

教學副院長: 宋曉梅

科研副院長: 張平松

行政副院長: 劉啟蒙

地質資源與工程系主任:劉文中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高良敏

水資源與規劃系主任: 許光泉

院黨委秘書: 賈 偉

院教學秘書: 張治國

院科研秘書: 范廷玉

院行政秘書: 張文濤

團委書記: 劉園園(兼)

科研實力

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7人。教師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 。

學院的實驗室條件有很大的改善,隨著近幾年來投入地不斷加大,實驗室建設已經基本滿足教學科研的需要。在礦井地質、工程物探、礦井災害防治、工程勘察、水資源評價、污染治理、礦山測量、3S套用等領域形成自己的特色。

學院承擔完成的科研項目180項,其中國家級與省部級項目30餘項,與地方企事業單位委託和合作項目近140項,科研經費總額達2000餘萬元。其中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7項,申請專利4項,成果轉讓與推廣5項。發表論文270篇,出版專著8部。

多年來,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左右。

實驗室建設

安徽省礦山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

於2004年8月經安徽省教育廳批准建設。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礦山地質災害的形成機理、礦山地質災害勘查技術、地質災害預測預報、礦山地質災害對礦區安全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 15 名專家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由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王鶴齡教授擔任,實驗室主任由地球與環境學院院長嚴家平教授擔任。 實驗室認真貫徹執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在科研工作、人才培養、隊伍建設、開放交流各個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依託安徽理工大學的科研基礎及辦學宗旨,實驗室確定了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密切結合的定位,發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表現出鮮明的研究特色。

水動力學實驗室

是根據地質工程、環境工程、以及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要求而設立的專業基礎實驗室。實驗室主要為學生開設流體靜力學、流體動力學和多孔介質滲透動力學實驗等內容,目的為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實驗室主要儀器設備有:滲透儀、水靜壓強儀、流體力學綜合實驗台、雷諾儀以及非穩定流達西儀、能量方程儀、流態演示儀和無壓條件下滲流實驗裝置,自動化水位監測系統裝置。水動力學實驗室(1)主要為流體力學實驗;水動力學實驗室(2)主要為滲流力學實驗。

實驗室承擔以上三個專業本科生實驗教學,為開設的《工程流體力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質學基礎》等課程服務。

除完成日常教學工作外,本實驗室還開設《地下水動力學開放性實驗》,通過該項實踐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對地下水滲流運動基本規律敏銳觀察和分析力,也為啟迪新思想,創建新方法,造就高素質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