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橋

安德橋

一說,這裡原本無橋,全靠一隻渡船運送來往的行人。 一天,狂風大作,忽有一人前來求渡,告說家中出了急事。 從此,“安德橋”的名字一直傳了下來。

古橋簡介

安德橋位於蘇州吳江市平望鎮司前街,跨古京杭運河與荻塘河交匯處。唐大曆年間(766—779)始建

安德橋安德橋
。南宋慶元三年(1197)重建。明清兩代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南北走向,單孔石拱結構。橋面寬4.53米,全橋長54米,矢高9.30米,跨徑11.50米。形制壯觀,為吳江境內橋樑之最。唐顏真卿任湖州剌史時曾游平望,作《登平望橋下作》五言詩,其中有“望極與天平”之句。
南宋詩人楊萬里有《過平望》詩云:“亂港交穿市,高橋過得桅”。登橋遠眺,可見鶯月豆湖,淼然一波,天光一色,一望皆平,心曠神怡。站在古運河的東岸,隔河而望安德橋,只見一方橋孔把古鎮人家盡攬腹中。《人民畫報》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把安德橋的這一雄姿介紹給了海內外廣大讀者。
1986年7月1日,安德橋被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民間傳說

一說,這裡原本無橋,全靠一隻渡船運送來往的行人。一年,來了一個名叫刁華的渡工,經常向渡客苛收渡錢。一個冬日,有一個窮書生擺渡前往京城趕考。他向刁華告說,家境貧寒,請求行個方便,並拿出身上僅有的三文錢。這時,船已到了河心。刁華說道:“乘我的船最起碼要六文錢,你出三文錢只能乘一半。”說著,真的將船掉轉回去。窮書生又氣又恨,顧不得河水冰冷,一頭跳進了河裡……幾年過去了,一天,渡口上鑼聲鏘鏘,來了一位巡按大人,刁華連忙跪地迎接。巡按說道:“本官今天只帶三文錢,不知可擺渡否?”刁華聽了,覺得這聲音好熟,偷眼一看,頓時魂飛魄散,原來這巡按大人正是幾年前那位跳入河中的窮書生,忙求饒命。這時,縣官領了一班人前來迎接巡按。聞說刁華之事,要予嚴懲。巡按說道:“此事且慢,本官尚有一事相商:此處無橋,來往行人甚是不便,本官願捐一百銀兩,在此造橋,不足之數,還望各位解囊。”縣官等聽了,哪有不允之理。不久,一座高大的石橋矗立了起來。百姓為紀念巡按的功德,就以他的名字“安德”作了橋名。
另一說“安德”是一渡工。他看著這裡雖有他這條渡船,但行人多有不便,每逢颳風下雨,更有險難,故向過河的縣官請求,在這裡造橋。哪知縣官是個貪官,根本不想著為百姓辦事。一天,狂風大作,忽有一人前來求渡,告說家中出了急事。安德急人所急,點起了篙子。船到河心,突然一個猛浪打將過來,渡船搖晃著沉了下去。安德臨危不亂,將渡客救上了岸。渡客感激萬分,道出真實身份。原來他是巡按,奉旨為一急事微服出訪途經這裡。現在看見安德救了自己的性命,欲要酬謝。安德說,只求大人囑當地官府造橋。巡按一口答應,完旨後即命縣官造橋,並將縣官斥責了一頓。懷恨在心的縣官在橋快造好時,捏造了個罪名,將安德發配充軍。一路上,受縣官之命的解差百般虐待安德,安德終於不堪折磨,客死他鄉。橋造好後,縣官貪天之功,將自己的名字作為橋名,百姓十分氣憤,結夥告狀到巡按那裡。巡按勘查後,將縣官革職查辦,並接受百姓的請求以“安德”作為橋名。從此,“安德橋”的名字一直傳了下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