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史話

安定史話

《安定史話》是一本了解安定的通俗性讀物,體例謹嚴,反映了安定區人文地理、歷史風俗諸多方面的情況。全書共分七章,具體內容涉及安定輝煌與滄桑交織的歷史、安定深厚濃郁的文化遺存、安定的人物春秋、安定的革命事跡、豐富多彩的安定民間習俗、安定的民間傳統工藝等。 《安定史話》由王軍、劉金紅、邵占武編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王軍、劉金紅、邵占武編著的這本《安定史話》以七章篇幅,系統地介紹了安定區的地理環境、地質風貌、自然資源等方面的知識,詳盡地介紹了安定區的歷史發展與沿革,和安定區內豐富的文化遺存,並對安定區的民俗與傳統工藝進行了詳細地描述。
本書適合廣大普通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王軍,男,漢族,1962年出生於甘肅定西,筆名伯武。曾從事學校管理工作多年。現為中學一級教師,工作之餘,熱衷於民問習俗及傳統工藝的發掘與整理。小說《賣糧》獲《黃土地》優秀文學作品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安定區概述
第一節 地理位置及地勢地形
第二節 河流水系
第三節 氣溫、光能、降水
第四節 氣象災害
第五節 資源
第二章 輝煌與滄桑交織的歷史
第一節 多彩的遠古文化
第二節 文明燦爛的青銅器時代
第三節 絢麗的秦漢文化
第四節 飽經滄桑的宋金時代
第五節 元朝的建立及行省制設定
第六節 明代的建立及在安定區的經略
第七節 清朝的建立及安定區的社會狀況
第三章 深厚濃郁的文化遺存
第一節 安定境內城池的變遷
第二節 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
第三節 沈兒峪之戰
第四節 稀世珍寶新莽權衡
第五節 景色怡人的安定八景
第四章 人物春秋寫安定輝煌
第一節 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安定重要人物
第二節 在安定區產生重要影響的外地人物
第三節 內官烈士陵園五烈士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後的安定重要人物
第五章 革命烈火燃安定
第一節 蝗口起義的槍聲
第二節 紅軍長征在安定
第三節 彪炳史冊的安定地下鬥爭
第四節 定西的解放及支前工作
第六章 豐富多彩的安定民間習俗
第一節 民間節日及其考證
第二節 辭舊迎新過春節
第三節 包羅萬象的傳統習俗
第四節 民間俗語、諺語
第五節 民間謎語
第六節 民間歇後語
第七節 喪葬
第八節 婚嫁
第九節 回民習俗
第十節 風味小吃
第七章 安定民間傳統工藝
第一節 土法榨油
第二節 錦繡天地——傳統擀氈工藝
第三節 調味佳品——麥麩醋
第四節 美觀耐用的編織工藝
第五節 精美絕倫的剪紙工藝
第六節 傳統建築工藝
後記

文摘

婚宴
男方家先要招待“尊客”(女方娘家送親之人)。尊客到大門口,先要擺“迎門宴”,在一張桌子上擺上幾樣菜,一般由尊客中的長者象徵性地人座,接受敬酒,吃幾口菜就行了,舊時的迎門宴準備充足,更加隆重。進門後,尊客中的男性要在男方家的“先遠宗親”牌位前上香祭奠先人,而女性則無此禮。之後總理先“搭揖”請尊客入席。宴席飯菜因地而異,安定區大多數地方都是以富有地方特色的粉湯,配以當地最高檔的涼盤、熱菜、佳釀禮酒,提前請好同村的人行拳猜令敬尊客。尊客得吃兩頓飯,且第二頓飯必須得有男方本家或外家(母親的娘家)德高望重的長輩陪同,以顯得對尊客的重視和尊敬。席間吹奏的嗩吶曲牌為“大四景”、“小四景”、“四合四”、“將軍令”等。
尊客起席後,由長者給男方本家敬酒,謂之認親,意為不論在什麼地方相遇,都要以親戚相待,最後再上香(亦稱“離席香”),便要回去,由男方家長和總理等人把尊客送到大門外邊,在擺上酒菜敬客,這個儀式稱為“攔門”,另外放一大籮筐小饅頭,由尊客隨手拿幾個,“攔門”的儀式越隆重,表明男方待尊客越誠心。然後尊客在男方家人的陪送下走一段路程,無非是相互客套一番。尊客中新娘子的嫡親在起席時隨手要“偷”幾個酒杯,出門後對男方家主事的耳語交代,等新人回門時帶回。至此,招待尊客即告結束。尊客走後。有好事的人就開始“耍新媳婦”,將公婆、叔伯、兄長打扮一番耍笑取樂。或向新娘子索要“點菸”。
送走尊客後,才招待陸續前來恭喜“行情”的親戚朋友入席赴宴,宴席檔次同等或略次於招待尊客之宴。宴席間由新郎前輩和新郎的同輩輪流向賓客敬酒,誠待來賓。
婚禮中還有重要的兩項,就是請親戚和“掛帳”。在確定了結婚的日期之後,男女雙方都得請各自的親戚,一般由男方家人親自登門去請,尤其是外家,更是怠慢不得的。其次得請本家,最後要請同村的人幫忙招待客人。所謂掛帳是親戚好友在行情時按與東家的關係組織在一起,購買成被面或其他東西,中間寫“龍鳳呈祥”、“璧聯珠合”之類的賀詞,右邊稱謂,左邊落款寫行情人的名字。掛帳講究頗多,正中醒目位置是莊間人的位置,往上是外家、重外家(奶奶的娘家人)。其他親朋則視位置由總理安排。
有些地方對重要的親戚如外家、重外家來了後要在門口設“迎門宴”相待,擺幾樣菜,放上酒具,先由男方敬酒請吃,親戚隨便吃一點就可進門。
合卺禮
合卺禮即為“安房”或“安床”。賓客走後,有好事的青少年“鬧洞房”,讓新娘點香菸、吃喜糖。待夜稍深,便由喜相男女二人為新人安房,先對飲交杯酒,或將杯中之酒新郎新娘各飲其半,再端上飯菜和饅頭,饅頭有二,事先分別包了硬幣和頂針,新人中首先掰出硬幣者寓意“金錢吉兆”,今後定為一家之主,而掰出頂針者處於從屬地位,一般在開始掰饃前,會有人暗示哪個饃包有硬幣。如果男方掰出頂針則會成眾人嬉笑的對象。稍用飯菜後,接著由喜相給炕(床)上拋撒核桃、大棗並口中念著“一把核桃一把棗。生下娃娃滿炕跑”等吉語,同時給新娘梳頭“破面”並念吉語:“三梳頭、二篦子、養下娃娃戴頂子(頂子即為清朝官帽)。”其次“掃床”,用掃帚邊掃邊說些吉祥趣話相嬉。“安房”禮畢後由伴娘撥明燈(意謂“長命富貴”),關門就寢。有好事者還要“聽房”,聽聽新人說什麼悄悄話。因為舊時多為包辦婚姻,“安房”、“聽房”的程式可以加強新郎新娘的認識,減少生疏和羞澀。如果沒有人聽房,就要在新房門口倒著立一把掃帚。
第二天早晨起床後,一對新人不能下炕,由家人送進洗臉水和早點,隨便洗一下,吃些許早點就可以下炕了,下炕後先到公婆房裡請安,然後梳洗。
試手面
婚禮第二日早上,新娘要擀“試手面”招待男方親戚族人。親友對新娘的手藝誇讚一番,下午給婆家長輩和親戚行“磕頭”禮敬酒,大家要給新娘“紅包”以示謝意,稱為“磕頭錢”。儀式同訂婚時的“耍笑”。
P215-217

後記

在鍵盤上敲下最後一次ctrl+S,合上機器,斜靠在椅子上,雙目緊閉,任思緒如脫韁之野馬,在茫茫荒野馳騁,超越時空,進入無我之境。突然間有了強烈的衝動,跳將起來,抓了電腦,欲摔又止,輕輕地撫了撫其上的塵土,如捧著剛出土的易碎的遠古化石,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眼角有了晶瑩的液體流出,到了口角,用舌尖一撩,鹹鹹的。
因一些瑣事,也常到外地走走,所到之處,邑人大都會說“××是個好地方”。尤其是2011年8月去合肥,所碰到的計程車的司機、馬路上的過客、小旅館、小飯館的老闆娘、抑或是公園裡的遊客,寒暄幾句後準能聽到“合肥是個好地方”,這是合肥人感情的真實流露,是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的由衷的熱愛。
回想起生活在我們這個小城的芸芸眾生,喝著小城的水,吃著小城的飯,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但從沒聽到過有人說這是個好地方,相反過多的是埋怨、是“鬼地方”之類的詛咒,也有不堪入耳的髒話。
也難怪。我們過多地要求學生學好語文學好數學學好英語等等可藉此改變學生命運的知識,沒有人想過或是想到過要給學生講授這塊地方的昨天、今天或者是明天。誰也不敢將有限的精力運用到教學之外的活動上,更不敢耽誤學生的哪怕是一丁點時間。地方課程(時興的叫法是鄉土教材)的缺失,使學生對他所生活的地方的了解就是一代代傳下來的詛咒。有位領導曾經講過本地一位上了一所不起眼的大學的“精英”回來時要求分派到某部門工作的要求未能如願後蹦出一句“你們××(省去地名,以免對號人座,讀者意會即可)”。
如果你在和路人的閒聊中說我們有古遺址、有漢墓、有宋城等,他的第一反應也許就是那可能“值老錢”了,或者認為你是一個異於常人的怪物。也有一些很是吃驚地問“是真的嗎?在哪?”如果你說我們有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那肯定認為你“老土”了。
感謝安定區人大常委會郭景虎主任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感謝定西市衛校張劍書記、安定區文化館孫彥林館長的指導,感謝安定區博物館曹續賢館長及全體同仁們的幫助,感謝馬寶珊先生為本書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書中所有涉及同治回民起義、回族習俗等內容均由安定區民族宗教事務局馬俊英局長親自閱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也感謝我的同事們,我們有一個具有和諧、友善、敬業、團結精神的團隊,“七嘴八舌話滄桑”也是了解素材的主要渠道。本書的許多素材正是他們工作之餘,在茶餘飯後的閒談之中提供的。
初衷是好的,但結果並不一定好,尤其是像我們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師,想要乾一件追求“轟動效應”的事,實在不易。本書中關於史料部分綜合了幾種方誌中的內容,對資料的可靠性已無可考證,但也力求避免以訛傳訛。因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一些缺點及失誤,懇請諸君諒解並予以指正。
以此自述,聊作後記而已。

序言

今年六月,西寨初級中學教師王軍同志帶著一部手稿找到我,說他花費了近兩年時間寫了一本關於安定區的書,請我為該書寫一篇序。我向來對安定文化上的事是比較關注的,對王軍同志能從事此項有意義的工作亦是心存敬意的。在對手稿進行瀏覽後,我發現他對有關安定區的資料進行了廣泛蒐集,全書的編排體例亦很謹嚴,對安定區人文地理、歷史風俗諸多方面的情況均有所反映,是一本了解安定的通俗性讀物,特別對區內中小學生來說是裨益良多的。
安定區設縣是在金熙宗皇統年間,距今已有八百七十多年了。但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明清時期的建築,更不必說宋金時候的了。有好多人認為安定區的文物古蹟毀於“文革”的十年動亂,區上的一位領導曾就此向我詢問。其實,對安定文物古蹟的毀壞從很早就開始了。我們常說安定區地處西北交通要衝,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此話一點不差。安定是省城蘭州的門戶,亦為蘭州的屏障。近代以來,安定先後發生過同治年間回民起義軍兵圍縣城、民國十五年(1926年)馮玉祥國民軍與甘肅地方軍閥隴東軍在縣城互攻、民國二十年(1931年)陝軍楊虎城部與馮玉祥部戰於定西等三次大的戰鬥,其中馮、楊兩部在戰鬥中動用大炮等火器,對城內建築物的毀壞是十分嚴重的。其中國民軍在駐定期間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拆毀多處寺觀以作燃料,以致到解放初期,定西城內基本上已無完整的古代建築。
在古籍方面,民國稿本《重修定西縣誌·藝文》載有書目約五十部。明代正統年間翰林院侍講學士黃諫著述甚眾,至清修《四庫全書》時僅有存目,明劉躍龍著有《佐郡實錄》、《牧民實政》,清孫昭著有《遂初堂詩草》,楊舁所著《研華齋文集》,馬疏所著《古今體詩》、《花萼唱和集》,張燕筆所著《翠環瑣記》,王貫三所著《史學管窺》等,或為刻本或為寫本,至郭傑三先生修志尚存,現已不見蹤影,想必是“文革”時期或投之於水,或付之於火。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典籍如同細微的髮絲般脆弱,若不加細心維護,將成永遠的遺憾。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繁榮,我們的社會日益信息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亦發生根本的變化。以往十分熱鬧的傳統節慶活動,亦逐漸淡了下來,像婚喪嫁娶這樣人生中重要的活動,亦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有減有省,有些已經開始西化了。在原來濃厚的鄉土生活中,流傳甚廣的“社火”及各種民間小調,隨著客群的減少也在逐漸消失。曾經有專家說,我們現在每天消失一種風俗,每天消失一種方言。這是十分可怕的。我們經常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有一天我們只能欣賞歐洲的芭蕾舞,過歐洲的聖誕節,吃歐美的“肯德基”式的快餐,觀看的是“好萊塢”大片,我們還能夠稱為“中國人”嗎?
“文化”被稱為一國的軟實力,有高度繁榮的經濟,就需要有相應深邃的文化與之相配。廣義的文化包含了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特指意識形態領域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等。因此,文化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現象、更承擔了人類文明成果的傳承功能。這種功能是藉助於人的勞動與付出實現的,如果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地區沒有了文化,那是什麼樣的,我們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
王軍同志是一位教師,利用業餘時間整理編寫這本書,以期安定的歷史、文化和民俗等受到大家的關注,以增強“安定人”的自豪感,難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是為序。
定西市安定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景虎
二○一三年八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