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曾

安如曾

安如曾(1911年—1999年),採礦專家。在煤礦開拓、開採、運輸、災害治理等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銳意改革創新,積極採用推廣新採煤方法,創造了水力沖孔和動水注漿等技術,為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河南省煤炭科學研究所 河南省煤炭科學研究所

1911年2月,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馬頭營鄉石碑菜園村。

1928-1931年,在北京弘達中學學習。

1931-1933年,在天津北洋工學院附屬高中學習。

1933-1937年,在天津北洋工學院采冶系學習。

1937-1939年,任江西大庾鎢礦探采工程處實習員、工務員。

1939-1940年,任四川松潘金礦探采工程處工務員。

1940-1945年,任四川天府煤礦梘廠主管煤師。

1945-1946年,赴美國考察。

1946-1947年,任東北西安煤礦礦務處副處長。

1947年7月-1947年8月,任河南宜洛煤礦副處長。

1948-1950年,任湖南湘潭湖湘煤礦工程室主任,副經理。

1950-1953年,任河南宜洛煤礦總工程師。

1953-1955年,任武漢中南煤管局生產技術處,主任工程師。

1955-1980年,任河南焦作礦務局總工程師。

1980-1983年,任河南煤管局副總工程師,河南省煤炭科學研究所所長。

1983年12月,退居二線。

1988年3月,被煤炭部評定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1989年5月,離休。

1991年7月,被國務院頒布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1999年3月,病逝於河南省鄭州市。

生平經歷

安如曾,字紹先,1911年2月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馬頭營鄉石碑菜園村。幼年聰穎好學,15歲時家裡令其學徒從商,他卻胸有大志,1928年2月毅然棄商,隻身赴北京弘達中學讀書。1931年到天津北洋工學院附中讀高中,1933年9月考入北洋工學院采冶系。1937年7月畢業時,正逢抗日戰爭爆發,他背井離鄉,輾轉到南方謀職。1937年8月在江西大庾鎢礦探采工程處任實習員、工務員。因嫌鎢礦探采工程工序簡單,為磨鍊自己,不荒廢所學專業,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學,於1939年6月離開江西,到四川松潘金礦探采工程處任工務員。1940年2月又到四川天府煤礦任主管煤師,期間為解決礦車掉道翻車,研製了一種鐵鉤,使用後大大減少了事故,提高了提升效率,後定名為“安氏鉤”,初露才華。1945年6月赴美國考察,在美國各大煤礦參觀學習採掘、運裝、支護等工程技術和方法,以及採掘機械化的情況。1946年10月回國後,本想為改變我國採煤業落後面貌做些工作,囿於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國民黨反動政府積極發動內戰,官員腐敗,地方勢力紛爭,礦產資源管理混亂,根本談不上開發和建設。

1946年11月至1949年解放前夕,安如曾先後在東北西安煤礦、河南宜洛煤礦、湖南湖湘煤礦任職,但學無所用,僅是虛度年華而已。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技術人員和工人一樣深受迫害,煉焦專家俞再麟被殘殺事件和宜洛煤礦技術人員個人財物被劫事件,使他對國民黨反動政府完全失去了信心(此次事件他本人所有的個人財物和多年積累的筆記、技術資料被國民黨軍隊和宜陽縣腐敗官員強行搶走)。1949年8月,他拒絕去廣州、台灣,留在湖南迎接解放。為防止國民黨政府潰逃前破壞礦區,安如曾積極參加了護礦工作,因此險些被抓。

長沙和平解放後,安如曾被任命為湖湘煤礦副經理兼工程室主任,負責礦山生產恢復工作。黨和政府對他的關懷、信任和重視,極大地鼓舞了他,他不遺餘力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專業知識,兢兢業業,夜以繼日地工作,為恢復、發展煤礦生產,支援祖國建設出謀劃策。1950年3月,國家為了開發宜洛煤田,調安如曾到宜洛煤礦任總工程師,在他的主持下,克服困難,很快完成了開拓工程,為宜洛煤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3年安如曾在武漢中南煤管局生產技術處任主任工程師,期間為開發平頂山礦區,煤炭部限期採樣送蘇聯化驗,據此進行總體設計。任務交給他後,立即奔赴平頂山進行緊張的井探和槽探,如期完成了普查任務,為平頂山礦區的開發建設做了充分的技術準備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1954年,煤炭部指示建立電話調度匯報制度,當時既無設備又缺人員,安如曾就每夜守在值班室,靠一部單機接聽所屬各局匯報,答覆請示的問題,然後匯總向煤炭部匯報。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無論春夏秋冬,不管颳風下雨,堅持夜夜值班,從未間斷過,直到1955年調離中南煤管局。1955年3月,為解決焦作礦務局的開採和災害治理問題,上級調安如曾到焦作礦務局任總工程師。上任以後,安如曾馬上試驗新的採煤方法,改進開拓工藝技術,加速了新井建設。並為解決焦作特殊水文地質條件造成的突水、煤與瓦斯突出和水災防治等疑難問題,進行了不懈探索和試驗,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焦作工作了20多年,直到1980年3月調任河南省煤炭管理局副總工程師、河南省煤炭科學研究所所長。

安如曾在年近古稀之年著手籌建河南省煤炭科研所,買地建房抽調人員,事必躬親。他還提出了“邊建所邊推先”的方針,使煤科所儘快發揮作用。1983年他退居二線時,煤科所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人員達百餘名,為煤炭科研所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安如曾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事業,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他終生的追求,為此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積極改造自己的舊思想觀念,終於在74歲高齡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多年的夙願。1988年離休,1999年病逝於鄭州,享年89歲。

所獲榮譽

安如曾於1957年7月增補為焦作市政協委員。河南省第一、第二屆政協委員,1964年後為河南省政協第三、第四、第五屆常委。1991年7月國務院頒布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科學成就

改進建井

建國初期,中國工業百廢待興,河南宜洛煤礦煤種為主焦煤,這是鋼鐵冶煉和化工生產所需焦炭的主要原料。國家非常重視宜洛煤田的開發,並將它直屬中央管理。為了開發宜洛煤田,1951年調安如曾到宜洛煤礦任總工程師,開鑿沈村礦大平峒。該峒斷面16m2,長900m,為堅硬的石灰岩層,要完成煤層上山構成通風系統,在設備器材都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施工難度相當大。安如曾不分晝夜在現場研究指導爆破試驗,從炮眼數量、位置到炮眼的方向、角度、深度和裝藥量,每個參數都進行了嚴密的計算,以求最好的爆破效果。同時研製了電扒子,為及時清運礦渣,加快掘進速度創造了條件。因此,在無壓風設備的情況下,硬是靠人工大錘,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大斷面硬岩石的平峒開拓任務,這樣的掘進速度與現在的機械化相比也毫不遜色,被人們譽為事業的實幹家和自力更生的典範。1955年在焦作期間,為了提高李村礦天官區的掘進速度,他創造運用水力沖孔掘進法,加快了焦作礦區的新井建設和巷道開拓,從而使新礦井不斷建成投產。1950年焦作礦務局煤產量不足100萬t,1960年便達690萬t,創歷史最好紀錄,成為中國效率第一、成本最低和安全第一的模範局。

改革舊的採煤法

建國前夕,中國煤炭工業生產技術十分落後,井型規模較小,採煤方法陳舊。宜洛煤礦也沿用祖輩相傳的土法採煤,即沿煤層底板掘進巷道,軟煤層以手鎬人工掘進,硬煤層用手錘打眼,黑火藥明火放炮。巷道布置無固定方式,多受煤層走向和地質構造限制,巷道長短又受通風和湧水情況限制。以掘代采,再後退扒幫採煤,俗稱巷式採煤。舊採煤法效率低,資源丟失嚴重、安全條件差,工人常在冒落區裝煤拉筐。1950年安如曾到宜洛煤礦後,決心改變這種落後的生產面貌,於1952年實現了沿傾斜走向長壁分層採煤法,提高了生產力,改善了安全生產條件,為以後採煤方法的改革闖出了一條新路。

組織災害事故搶救

煤礦是地下開採,突水、著火、瓦斯爆炸是礦井安全生產的最大危害。災害往往是突然爆發,破壞力強,災害發生後處理起來也很困難,國家對災害處理的投入十分大。焦作礦區產優質煤,但又是各種災害高發區,1955年安如曾肩負重任到焦作礦務局任總工程師。到局後首先遇到李封礦天官區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煤與瓦斯突出是在採掘生產時,煤和瓦斯瞬間以極大的能力噴出,突出煤量從幾十噸到數千噸,甚至上萬噸;噴出的瓦斯量從幾千立方米到百萬立方米以上。它摧毀支架和安全生產設施,掩埋巷道數米至數百米,衝出的瓦斯可逆風數百米,甚至衝出井口。瓦斯遇火會爆炸燃燒,擴大災害程度。安如曾趕到現場後,根據情況立即組織搶救,採取了停電、搶修巷道、恢復通風系統等措施,為及時搶救遇難人員創造了安全條件,順利處理了這次重大事故。在焦作期間,安如曾在預防治理災害工作中,做了大量研究試驗,成功地處理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多次。

隧道 隧道

創立動水注漿法

焦作煤田水文地質複雜,水患突出,淺部有老窯積水,深層水的威脅主要來自煤層下的二、八奧灰岩層,富含水量且連通性好,當掘進或回採時接近水就突然湧出,湧水量居全國之首。為此,煤炭部治理礦井水害以焦作為突破點,並在焦作召開了全國各局礦水害治理研討會。焦作的治水由他掛帥,經過數年的探索,總結出了一整套管理和防治辦法:一是預測水情;二是疏排;三是注漿堵截控制。成功地防治了焦作煤礦的水害。

1.改進排水方法。以前一直沿用小直徑鑽孔,排水管道多,排水時間長。安如曾改進創造了大直徑鑽孔排放水法,既節省排水管路,又提高了排水效率。這一方法至今仍在套用。

2.採用地面注漿防止突水淹井。為了預防突水,減小井下排水壓力,1965~1966年,安如曾在焦作演馬莊礦地面組織進行大面積注漿截流試驗,注漿堵水、截斷進水通道收到了明顯效果。推廣套用後多次有效治理了水害,至今仍是恢復被淹礦井和地區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3.創立動水注漿堵住突水口。礦井在發生突水時,迅速有效地控制突水口,減少突水災害程度,保住礦井以及全礦的安全是一技術難關。當焦作王封礦十四大巷下山地區發生突水時,突水量達1800m3/h,很快將該地區淹沒。水從十四大巷湧出,危及全礦以及相鄰的李封礦。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為了迅速截住突水,安如曾大膽提出:在20m3/min的動水情況下注漿堵水方案,經採用不同性質、不同尺寸的不同材料進行打鑽注漿,收到顯著效果,終於堵住了出水口,保證了礦井的安全。動水注漿技術的成功創立,也是焦作突水治理的一個重大成果。

火災是煤礦生產的又一重要災害,尤其在瓦斯礦井,處理不當就會導致瓦斯爆炸。1965年,焦作馮營礦一個距井底很近的回採面著火,安如曾聞訊立即趕到現場,帶頭下井並親自指揮救護隊進行搶救。在他的指揮下,很快有效地控制了火勢,繼而撲滅了大火,避免了更大的災害發生。

社會評價

安如曾在科研和生產管理中,認真負責,尊重科學,注重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身體力行是他一貫的工作作風。1977 年8月20日0點30分,焦作演馬莊礦井發生突水,最大突水量達每分鐘120m3,為設計可行的堵水方案,他立即帶領20名幹部工人深入現場查看水情。在1米多水深的井下走了三個多小時,跋涉數千米,終於取得了第一手資料,保證了治水方案的有效實施,是年他已66歲。

安如曾為人正直,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讓步。如在焦作演馬礦一個採區,采第一分層時沒有鋪設假頂,當采第二分層時,大家擔心頂板難以管理,大多主張留煤皮較保險。安如曾認為留煤皮白白丟失一層可采的煤太可惜,而根據多年的經驗,直接頂是砂岩,冒落較好,經過多年的沉積,有可能壓實膠結生成再生頂,如果採取適當的支護措施,可以直接開採。一天,局領導通知他開會前把方案定下來,他闡明自己的觀點不同意現在召開會議,堅持技術問題應由他來負責。為了國家的利益,他勇於承擔責任,堅持原則,光明磊落。後經探掘,證明他的分析基本正確,順利進行了回採。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一度停止了他的工作,被非法拘禁,腰被嚴重打傷。但他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深知煤炭生產管理的重要,剛剛恢復人身自由,便每天到局調度室“上班”,隨時掌握各礦井下生產和安全情況,及時處理各種生產技術問題,表現出他對事業的高度責任心。

安如曾對自己對別人要求都非常嚴格,對不切實際的瞎指揮,不管是誰他都毫不留情地給予嚴厲批評。他要求技術人員要深入實際多了解情況,他的一生也著重實踐:一是堅持多下井多到現場,他常說:“搞煤礦就要多下井,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在他進入花甲之年後還堅持經常在井下,遇事故必到現場。二是堅持記錄,蒐集各種資料,如事故發生的原因、地點、處理過程以及效果。他保留的焦作局水文地質資料記錄非常完整系統,字跡工整。他對生產資料、工程數據了如指掌,但卻不知自己的孩子幾歲了,該上幾年級。不斷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也是他技術水平不斷升華的源泉。

安如曾待人忠厚,從不誇誇其談,炫耀自己。生活上比較儉樸,從不為自己的私利向組織張口,相反,遇事總是從國家利益出發。1955年上級調他到焦作礦局時,正是解放後國家第一次進行工資改革,當時焦作屬四類礦區,他如留在武漢中南煤管局,便可高套近百元。這次套改還將影響到他一生的待遇,可他為了國家的煤炭事業,義無反顧地離開了武漢舒適的機關生活,奔赴焦作礦區,並且一生無怨言。

安如曾是我國老一代煤礦工程技術人員,從事煤礦技術工作五十多年。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充分發揮了科技專家的作用,力促科技進步,為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的精力,許多新技術、新工藝的套用在國內是首創。在他任職的天府、宜洛、西安、湖湘煤礦和焦作礦務局,以及中南地區各礦的生產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煤炭工業的建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