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射線散裂

宇宙射線散裂是自然發生的一種核分裂和核合成形式,它經由宇宙射線撞擊物質產生新的元素。宇宙射線是來自地球之外的高能粒子,主要是飄蕩在空間中的電子和α粒子。當宇宙射線(主要是質子)撞擊到物質,包括其他的宇宙射線,就會造成散裂。碰撞的結果是被撞的大的核子會逐出核子(質子和中子),這種過程不僅在宇宙的深處進行,宇宙射線的撞擊也在我們的上層大氣層內進行。

簡介

宇宙射線散裂是自然發生的一種核分裂和核合成形式,它經由宇宙射線撞擊物質產生新的元素。宇宙射線是來自地球之外的高能粒子,主要是飄蕩在空間中的電子和α粒子。當宇宙射線(主要是質子)撞擊到物質,包括其他的宇宙射線,就會造成散裂。碰撞的結果是被撞的大的核子會逐出核子(質子和中子),這種過程不僅在宇宙的深處進行,宇宙射線的撞擊也在我們的上層大氣層內進行。

宇宙射線散裂製造出輕的元素,像是鋰和硼,這個過程是在1970年代偶然發現的。太初核合成的模型認為氘的總量太大,與宇宙擴散的速率不能一致,因此對在大霹靂之後是否仍有產生氘的過程在繼續進行,產生極大的興趣。

宇宙射線散裂是被調查的能製造氘的一種過程,但是它的結果是散裂不可能製造出氘,並且剩餘的氘含量可以用假設存在的重子暗物質來解釋。然而,對散裂的研究顯示,它可以產生鋰和硼。鋁、鈹、碳(碳-14)、氯、碘和氖的同位素都可以經由宇宙射線散裂產生。

核裂變

核裂變(德語:Kernspaltung;英語:nuclear fission),在港台稱作 核分裂,是指由較重的(原子序數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鈾或鈽,裂變成較輕的(原子序數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或放射性衰變形式。核裂變是由莉澤·邁特納、奧托·哈恩及奧托·羅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核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早期核子彈套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站最常見。

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裂變成為兩個較輕的原子,同時釋放出數箇中子,並且以伽馬射線的方式釋放光子。釋放出的中子再去撞擊其它的重核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裂變。原子核裂變時除放出中子還會放出熱,核電站用以發電的能量即來源於此。因此核裂變產物的結合能需大於反應物的的結合能。

核裂變會將化學元素變成另一種化學元素,因此核裂變也是核遷變的一種。所形成的二個原子質量會有些差異,以常見的可裂變物質同位素而言,形成二個原子的質量比約為3:2。大部分的核裂變會形成二個原子,偶爾會有形成三個原子的核裂變,稱為三裂變變,大約每一千次會出現二至四次,其中形成的最小產物大小介於質子和氬原子核之間。

現代的核裂變多半是刻意產生,由中子撞擊引發的人造核反應,偶爾會有自發性的,因放射性衰變產生的核裂變,後者不需要中子的引發,特別會出現在一些質量數非常高的同位素,其產物的組成有相當的機率性甚至混沌性,和質子發射、α衰變、集群衰變等單純由量子穿隧產生的裂變不同,後面這些裂變每次都會產生相同的產物。核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核燃料是指一物質當中子撞擊引發核裂變時也會釋放中子,因此可以產生鏈式反應,使核裂變持續進行。在核電站中,其能量產生速率控制在一個較小的速率,而在核子彈中能量以非常快速不受控制的方式釋放。

由於每次核裂變釋放出的中子數量大於一個,因此若對鏈式反應不加以控制,同時發生的核裂變數目將在極短時間內以幾何級數形式增長。若聚集在一起的重核原子足夠多,將會瞬間釋放大量的能量。核子彈便套用了核裂變的這種特性。製成核子彈所使用的重核含量,需要在90%以上。

核能發電套用中所使用的核燃料,鈾-235的含量通常很低,大約在3%到5%,因此不會產生核爆。但核電站仍需要對反應堆中的中子數量加以控制,以防止功率過高造成堆芯熔毀的事故。通常會在反應堆的慢化劑中添加硼,並使用控制棒吸收燃料棒中的中子以控制核裂變速度。從鎘以後的所有元素都能裂變。

核裂變時,大部分的裂變中子均是一裂變就立即釋出,稱為瞬發中子,少部分則在之後(一至數十秒)才釋出,稱為延遲中子。

核合成

核合成是從已經存在的核子(質子和中子)創造出新原子核的過程。原始的核子來自大爆炸之後已經冷卻至一千萬度以下,由夸克膠子形成的電漿海洋。在之後的幾分鐘內,只有質子和中子,也有少量的鋰和鈹(原子量都是7)被合成,但相對來說仍只有很少的數量。太初核合成的第一個過程可以稱為核起源(成核作用),隨後產生各種元素的核合成,包括所有的碳、氧等元素,都是發生在原始恆星內部的核聚變或核裂變。

宇宙線

宇宙線亦稱為 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它們可能會產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和表面。 射線這個名詞源自於曾被認為是電磁輻射的歷史。主要的初級宇宙射線(來自深太空與大氣層撞擊的粒子)成分在地球上一般都是穩定的粒子,像是質子、原子核、或電子。但是,有非常少的比例是穩定的反物質粒子,像是正電子或反質子,這剩餘的小部分是研究的活躍領域。

大約89%的宇宙線是單純的質子,10%是氦原子核(即α粒子),還有1%是重元素。這些原子核構成宇宙線的99%。孤獨的電子(像是β粒子,雖然來源仍不清楚),構成其餘1%的絕大部分;γ射線和超高能中微子只占極小的一部分。

相關條目

•天文物理

•宇宙射線

•核分裂

•核合成

•散裂

•黑物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