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全集:第5卷

戲的夢 書的夢 畫的夢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7月1日)
叢書名: 孫犁全集
精裝: 38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開
ISBN: 7020046827
條形碼: 9787020046829
尺寸: 20 x 13.8 x 2.2 cm
重量: 440 g

內容簡介

《孫犁全集:第5卷》簡介:孫犁同志離開我們已經兩年了,今天,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孫犁全集》正式出版面世,我們以此表達對這位獻身革命、獻身文學的老作家的深切敬仰和緬懷之情。孫犁同志青年時代即投身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人民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重要流派“荷花澱派”的代表人物,這個流派的名稱就是以他的小說《荷花澱》命名的。晚年孫犁安於“寂寞之道”,勤奮筆耕,創作再現高峰。他重為文之法,尤重為文之道;重文章品格,尤重作者人格,贏得了文藝界和廣大讀者的尊敬和愛戴。
人民文學出版社十分重視孫犁同志作品的出版。早在1951年成立之初,就出版了孫犁的長篇小說《風雲初記》第一集,其後又相繼出版了《采蒲台》、《荷花澱》、《文藝學習》、《文學短論》、《村歌》、《風雲初記》二、三集及全本。新時期以來,除重印上述作品外,又出版了《孫犁文論集》、《孫犁散文選》、《無為集》、《中華散文珍藏本·孫犁卷》等多種孫犁作品。為了更全面地反映孫犁同志的文學成就,2003年10月,在孫犁家人和天津市孫犁研究會的支持和幫助下,人民文學出版社啟動了《孫犁全集》的出版工作。今天11卷《孫犁全集》終於如願以償,正式出版,這是孫犁同志一生心血的結晶,能為廣大讀者和研究者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糧,為國家文化積累做一點微薄的貢獻,讓人感到十分欣慰和榮幸。
《孫犁全集》收入孫犁各個時期的作品,總計約400萬字,包括新蒐集到的佚文、書信和從未結集出版的文章,是迄今為止最完備的孫犁作品的總結集。在編排上,1至9集卷以作品出版時間先後為序,兼顧類別、體裁以及各卷字數;第10卷按體裁分類,以作品發表或寫作時間先後為序;第11卷書信以致各收信人的第一封信的時間先後為序。
縱觀孫犁同志的全部作品,可以說是晶瑩剔透,醇厚馥郁,蔚為大觀。這些經過幾十年歷史和時間檢驗的佳作,至今依然熠熠生輝、異彩紛呈。“荷花澱派”的流派風格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他堅持現實主義文學傳統,描寫晉察冀邊區和根據地人民的抗戰生活,刻畫抗日軍民的英雄形象,情感真摯,質樸清新,風格鮮明。小說追求詩的意境,文筆婉約流暢;散文筆觸細膩,明快自然,於淡淡的客觀描述中包含著濃濃的情致。孫犁作品的語言質樸、簡煉、雅致,有一種樸素、單純的美,最能顯示他的氣質和品質。他是一位文學大家,也是一位有獨特造詣的風格家。他獨樹一幟、不可替代的作品,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寶貴財富。

媒體評論

後記
本集所收,主要為近一二年所作散文。其中也有幾篇舊作,篇後系有寫作年月,讀者一看便可明了。舊作經過戰爭、動亂,失者不可復得,保存下來的,也實在不容易。每當蒐集到手時,常有題記。例如《琴和簫》一篇,即原附有如下文字:
這一篇原名《爹娘留下琴和簫》,發表在一九四三年晉察冀日報》的文藝副刊《鼓》上。在我現存的創作里,它是寫作較早的一篇。但是,在後來我編的集子裡,都沒有這一篇,一九五七年,我病了以後,由康濯同志給我編輯的《白洋淀紀事》里,也沒有收進去。
這一篇文章,我並沒有忘記它,好像是有意把它放棄了。原因是:從它發表以後,有些同志說它過於“傷感”。有很長一個時期,我是很不願意作品給人以“傷感”的印象的,因此,就沒有保存它。後來,在延安寫作的《蘆花盪》和《白洋淀邊一次小鬥爭》里,好像都採用了這篇作品裡提到的一些場景,當然是改變得“健康”了,這三篇文章,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參照來看。
現在淮舟同志又把它抄了來,我重讀了一篇,覺得並沒有什麼嚴重的傷感問題,同時覺得它裡面所流露的情調很是單純,它所包含的激情,也比後來的一些作品豐盛。這當然是事過境遷和久病以後的近於保守的感覺。它存在的弱點是:這種激情,雖然基於作者當時迫切的抗日要求,但還沒有多方面和廣大民眾的偉大的複雜的抗日生活融會貫通。在戰爭年代,同志們覺得它有些傷感,也是有道理的。
因此,我竟想到了創作上的一些問題。真正的激情,就是在反映現實生活時所流露的激情,恐怕是構成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重要因素。在歷史著作里,在政治經濟學著作里,成就大小的分別,道理也是一樣。應該發揚這一點,並向現實生活突進。但理論問題是很複雜的,非目
前腦力所能及。現在,只是把這篇作品的來歷,簡述如上。
一九六二年八月七日晚大雨過後記
此篇,前抄件已失,淮舟念念不忘,今歲,先後到天津人民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檢閱所存《晉察冀日報》殘卷,均未得見。終於《人民日報》資料室得之,高興抄來。淮舟於此文,可謂情厚而功高矣。今重印於此,使青春之旅,次於晚途;朝露之花,見於秋圃。文事逸趣,亦讀者之喜聞樂見乎!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晨又記
再如《烈士陵園》一文,寫出較早,發表在《人民日報》;還有一篇,寫出較晚,交給《天津日報》,剛剛排出清樣,就趕上了“文化革命”。於是懸掛樓間,任人批判;批判之餘,煙消火滅,它就無影無蹤了。文章的命運,歷史證明,大體與人生相似。金匱之藏,不必永存;流落村野,不必永失。金湯之固不可恃,破籬殘垣不可輕。所以雖為姊妹篇,一篇可以赫然列目於本集,一篇則連內容、題目我也忘記,就是想替它恢復名譽也無從為之了。
……

目錄

晚華集
平原的覺醒 
在阜平——《白洋淀紀事》重印散記 
裝書小記——關於《子夜》的回憶 
吃粥有感
服裝的故事 
童年漫憶 
保定舊事
某村舊事
黃鸝——病期瑣事 
關於《山地回憶》的回憶 
關於《荷花澱》的寫作 
刪去的文字
文字生涯
回億沙可夫同志
清明隨筆——憶邵子南同志 
遠的懷念
夥伴的回憶
回憶何其芳同志
悼畫家馬達 
談趙樹理
《方紀散文集》序 
韓映山《紫葦集》小引 
《阿鳳散文集》序 
奮勇地前進、戰鬥(發言稿)
信稿(一) 
信稿(二) 
關於《聊齋志異》 
《紅樓夢》雜說 
談柳宗元 
近作散文的後記
秀露集
戲的夢 
書的夢 
畫的夢 
石子——病期瑣事 
鄉里舊聞 
度春荒 
鳳池叔 
乾巴 
《善*室紀年》摘抄
悼念李季同志
夜思
琴和簫
第一個洞
婚姻
烈士陵園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