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彤宇[同濟大學建築系教師]

孫彤宇[同濟大學建築系教師]
孫彤宇[同濟大學建築系教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彤宇1992年3月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歷任建築設計基礎教研室副主任、建築設計基礎學科組責任教授、建築系主任助理、教學主管。 從1984年考上同濟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後就一直沒離開,經歷可謂是極其簡單,5年的本科,兩年半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在職讀博,期間兩次赴德國訪問,第一次是2003年在柏林工業大學兩個月,參與了當時新任院長吳志強教授和李振字教授與德國幾所學校的國際合作談判,以及與柏林工業大學、包浩斯等學校的有關城市設計相關研究的交流,受益匪淺,也是我後來確定城市設計作為研究方向的主要轉折點。第二次是在2008年到德國斯圖加特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完成了關於城市居住區公共空間的研究報告,參與了斯圖加特大學的教學工作和各類學術活動,

基本信息

學 歷: 博士

最後 畢業 學 校: 同濟大學

職 稱: 教授 博導

學科分類: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團 隊: A7-設計基礎

研究方向

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創作方法

本科生課程: 建築設計基礎(建築學)

建築設計原理

研究生課程: 建築設計(一)

建築設計(二)(全英語國際課程)

教育背景

2008.3-2009.2,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建築城規學院,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城市設計;

2003.3-2010.5,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博士學位,研究方向:城市設計、建築設計; 2003.7-2003.9,德國柏林工業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城市設計;

1989.9-1992.3,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城市設計、建築設計;

1984.9-1989.7,同濟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學士學位

工作簡介

長期從事建築設計基礎教學工作,設計基礎學科組負責人,主持一年級、二年級建築設計基礎系列課程。同時開設研究生建築設計(一)、(二)課程,建築設計(二)為全英語國際化設計課程以及與國外高校聯合設計課程。主持與美國、德國、奧地利、法國等建築院校多項聯合設計教學。組織指導研究生參加國際設計競賽,並多次獲得國際、國內獎項。2010年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主持的“建築設計基礎”課程獲國家精品課程稱號。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

1. 《建築設計方法論》,譯著,教材,2012年9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 《建築徒手表達》 ,專著,教材,2012年1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3. 《以建築為導向的城市公共空間模式研究》,專著,2011年9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 《走在十八梯─2011八校聯合畢業設計作品》,第四作者,2011年8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5. 《創造與實踐─藝術形態生成》,第四作者,2010年6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6. 《經典別墅空間建構》,第二作者,2005年5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7. 《建築設計基礎》,第三作者,2004年10月,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發表論文

1. 從城市公共空間與建築的耦合關係論城市公共空間的動態發展, 城市規劃學刊, 2012[5]

2. 建築的功能邏輯與形式的自治,時代建築,2012[5]

3. 城市設計與公眾意志表達, 城市建築,2011[2]

4. 創造多層次、立體化城市公共空間系統, 城市建築,2011[2]

5. 地域性主導下的建築與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建築,2009[8]

6. 創造住區與城市公共空間的契合,建築,2009[8]

7. 創造具有場所精神的城市生活空間,城市建設,2009,[2]

[科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TOD模式下步行系統與城市公共空間及交通的耦合模型研究(2012-2015)

[教學研究]建築技術基礎——基於低能耗、低技術、低造價策略的建築空間研究

[教學研究]設計基礎教學中的形態構成訓練方法研究

[教學研究]以建築史為知識線索的設計基礎教學方法研究

[設計獲獎]重慶市豐都縣廂壩旅遊集鎮,2012,中國建築學會規劃建築雙金獎

[設計作品]杭州市蕭山區圖書館、文化館建築設計,3.5萬平米,2008年建成。

[設計作品]廣東省江門市會展中心建築設計,5萬平米,2006年建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