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五屆、第六屆刻字藝術展、第八屆國際刻字藝術展,中國書畫報社主辦的“2004中國書畫年展”,文化部藝術中心主辦的“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建校十五周年書畫展”優秀獎,文化部·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金鼎獎、全國書法美術大展賽”獲銅獎,2005年山東省書協主辦的“首屆刻字展”獲優秀獎。1999年被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命名為“德藝雙馨藝術家”。其藝術作品及簡介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家》、《政協委員風采錄》、《當代山東書法家辭典》等辭典。泰山天圓地方廣場、王母池、三官廟等泰山名勝景點都有其書寫的匾額和柱聯。多次參加中—日、中—韓書畫家筆會活動和山東省十七市政協書畫聯誼會,2000年、2001年兩次獲泰安市“三下鄉”先進個人稱號。作品被日本、韓國、美國、丹麥、新加坡等國家收藏。還參編了2006年《山東省學生藝術考試美術教材》書法部分,2006年1月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藝術經歷
孫啟新,共和國的同齡人,也許人與新中國一同誕生之故,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啟新”的名字。但啟新不厭舊,他自小對中國的傳統書法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自幼造訪名師,遍臨名帖,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尤愛《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朝臨暮摹,如痴如醉,不減當年宰相劉羅鍋之痴迷精神“潛心默契,力追其神,借觀終日,幾於愛不忍釋”。(劉墉《經石峪跋文》)以至水到渠成,與我市著名書法家張正等同好振臂一呼,同道影從,被推選為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現任主席)。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以研究單元石刻為要務的研究會 ——泰山金剛經書法研究會。
時間不長,幹得不瓤。自此,孫啟新研也刻經體、書也刻經體,一個刻經體現象在泰山悄然雲起,著述上不斷有《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研究成果問世,書作上不斷有刻經體頻頻入選省展、全國展,活動上不斷有筆會、展事、研討會閃亮登場。特別是泰山“虎年賀春——孫啟新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書法展”,更是讓書法界大開了眼界——原來刻經體這樣寫!
孫啟新,成功了。
孫啟新的成功源自他孜孜以求的食古。他是明白人,知道習書必須師古。多年來,他除得到歐陽中石等大家的悉心指導外,還參加了山東大學書法研究生班的學習。這些年,他把書法理論翻了個遍,各類書體臨了個遍,各級賽事參加了個遍,書法美學、詩詞格律、四書五經相關門類等瀏覽了個遍,選定《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掰開了、揉碎了,重組了,爛熟於心,心到、手到、筆到、意到,下筆便有經石氣。
孫啟新的成功源自他與時俱進的化古。作為榜書的《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是北朝佛教摩崖刻經類書跡的代表作。書體在楷、隸之間,偶有篆意草情。臨習《泰山經石峪金剛經》,需要多方面的底蘊方能在筆下展現其肅穆端莊、恣肆率意、遒麗天成的風采。孫啟新的刻經體,既得古法真諦,又有時代新風。用筆方圓藏露交替使用,筆法以隸為主,參以篆法,在用筆、點畫甚至結體方面或整體或局部,偶見篆意。每字突出主筆,著力主橫畫、鉤挑等波磔筆意,筆力蒼古遲澀,構架隨形布勢,更顯古樸渾厚。《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是書寫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神品。對此,孫啟新以自己的理解和悟性去把握,他筆下的刻經體,既無劍拔弩張之霸氣,也無雍容華貴之媚態。無論擘窠大字還是中楷巨製,他都靜氣凝神,於平實中力注筆端,集楷書之工,隸書之靜,行草之情,篆籀之韻於一體,充分詮釋了佛家靜觀人世,體察物情,風神淡泊,體態安詳,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遠離塵世的正大氣象。
孫啟新的成功源自他不懈的啟新。著名書法家、著名學者王學仲曾經把中國書法概括為碑系、帖系、經系三大類,經系即以《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為代表,但其久居深山,長期漫沒在流水的溪床上,不為世人所識。直到清初,才被“濃墨宰相”劉墉所推重,此後,好評如潮。然真正從《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出入者,不過清末民初和當代幾位書家而已。孫啟新在前人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現代審美趣味,在字法、墨法、章法方面,整合自己刻字方面的表現手段,寫出了刻經體的新面目。
孫啟新,一位經系書法的守護人;孫啟新,一位盛世書壇的跋涉者。
近幾年,一位以研究《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兼及諸多書體的書法家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其刻字作品入展全國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刻字藝術展”,其大名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家》、《山東當代書畫家詞典》、《淮海書畫家》、《亞太地區名家書畫聯展》、《世界名人錄》等,其本人應邀頻繁參加“日中韓書畫展”、“山東十七地市政協書畫聯誼會”、參編“山東省教育廳學生藝術考試美術教材”,其書跡在泰山天地廣場、王母池、三官廟等多處景點被製作為刻石、匾額、抱住聯。他以其創作實力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泰安市書協副主席,憑在其文化圈的影響力當選泰安市政協委員、泰安市文聯委員。歐陽中石、張海等先生看重他,日本、丹麥、美國、韓國等國際友人慕名索書者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