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姿勢

孩子的姿勢

孩子的姿勢是羅馬尼亞導演卡林·彼得·奈策爾執導的第三部劇情片,又名《嬰兒式》,2013年第一次殺入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孩子的姿勢劇照孩子的姿勢劇照
三月一個寒冷的夜晚,巴布(Barbu伯格丹·杜米特拉徹)飆車撞死了一個男孩。等待他的是時長3年到15年的刑期。他是一名富人子弟,他的母親科內莉亞(呂明妮塔·傑爾吉烏)60多歲,是一名成功的建築師,屬於羅馬尼亞的上層階級。她的書架上堆滿了並未曾被翻閱過的赫塔·米勒的小說,平日裡喜歡炫耀裝滿了各種各樣信用卡的錢包。她動用了一切力量來給自己被慣壞了的兒子洗脫罪名。她希望通過賄賂目擊證人的方式來讓他們改變證詞。就連死去孩子的父母她也想用錢來收買。但“彌補”措施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Cornelia Kerenes - Mother 呂明妮塔·傑爾吉烏
Barbu - Son 伯格丹·杜米特拉徹
Dinu Laurentiu 弗拉德·伊凡諾夫
Domnul Fagarasanu Florin Zamfirescu
Olga Cerchez Natasa Raab
Carmen
琳卡·高伊婭
Father
Adrian Titien

職員表

製作人 Ada Solomon、Oana Giurgiu、卡林·皮特·內策爾、Valentino Rudolf
導演 卡林·皮特·內策爾
副導演(助理) Paul Cioran、Cristina Iliescu、Ozana Nicolau
編劇 卡林·皮特·內策爾、Razvan Radulescu
攝影 Andrei Butica
剪輯 Dana Bunescu
藝術指導 Malina Ionescu
服裝設計 Irina Marinescu

導演介紹

卡林·皮特·納策卡林·皮特·納策
卡林·皮特·納策出生在羅馬尼亞,1983年和自己的家庭移民到了德國,並在這裡學習和生活了十一年。1994年,19歲的納策重新回到了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並在那裡開始學習電影和導演。1999年,他從電影學院畢業,並開始執導短片。在經過幾年的磨礪之後,他在2003年拍攝了自己的長片處女作《瑪瑞亞》。2009年,他拍攝了《榮譽勳章》。這兩部羅馬尼亞語電影都沒有獲得太大的反響,所以卡林·皮特·納策也只能算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導演。

影片評價

在導演卡林·彼特·奈特澤這部剖析畸形母愛的影片《嬰兒式》中,羅馬尼亞著名編劇拉茲萬·拉杜雷斯庫貢獻了他近年來最好的劇本。影片也是對於羅馬尼亞新興暴發戶(在許多國家都有這樣的人群)一次辛辣的嘲諷,儘管攝影過於主觀和活躍,但銳利、層次豐富的對白和演員精湛的表演令人讚嘆。
只是這種電影對劇本的要求極高,因為一旦處理不好,或是褒獎或是批評都會落入俗套。好在這部電影的劇本穩紮穩打,落實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女主角呂明妮塔·傑爾吉烏的表演亦非常精彩,才使得這部電影無論在觀賞性、社會性還是藝術性上都可圈可點。
影片唯一令人感到不滿的是忙亂程度勝似女主人公的攝影,它以一種消極和刺探的態度敘述一切,卻忽略了這些角色和他們的處境。
在片中,巴布的母親並不是在“溺愛”和“包庇”自己的孩子,她是在自救——不僅僅是救他的兒子,更是在挽救自己的四分五裂的家庭。影片用了紀錄片式的拍攝風格,把人們位於緊急時刻的生活、心理和行動表現的完整而又“觸目驚心”。而且,在片中,卡林·皮特·納策還描繪了很多關於這個國家的層層面面,比如說中產階級的生活、比如說政府機關的工作,警方的狀態等。在現實主義的層面,曾經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羅馬尼亞,需要這么一部能真實反映生活和社會的影片;而在藝術層面上,這么一部風格冷峻的影片,對於曾經是“哭哭笑笑”的羅馬尼亞電影來說,也是恰到好處的。
王大衛所言:“我們不是來批判,而是享受電影。”最佳電影金熊獎得主《Child''sPose》屬於悲喜劇類,講述一個來自富裕家庭的羅馬尼亞媽媽,為袒護超速駕駛結果撞死人的兒子不受法律制裁,不惜賄賂目擊證人、交通警察,甚至死者家屬的故事。導演CalinPeterNetzer坦承:“此片原本想表達我和媽媽的關係,其餘內容則屬虛構。”
影片導演克林·彼得·內策和主演介紹說,《孩子的姿勢》實際上展現了一種病態的母子關係,一方面,母親無條件地溺愛孩子,一方面,孩子想掌控自己的生活,這時,孩子成了這種母愛的受害者。

獲獎記錄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3年2月16日,獲得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嬰兒式》是羅馬尼亞導演卡林·彼得·奈策爾執導的第三部劇情片據導演透露,影片的片名“嬰兒式(Child'sPose)”是瑜伽中的一個動作,寓意是指科內莉亞至始至終無法容忍自己的兒子長大,無法給他自由。然而影片中有關瑜伽的段落最終被刪去了,以至於這個片名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

拍攝過程

編劇拉杜雷斯庫(劇本由他和導演奈特澤共同完成)將科尼莉亞這個剛愎自用的老潑婦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與此同時,拉杜雷斯庫還一如往常地加入了一些細節來使得人物更加立體化,比如巴爾布的極度潔癖,而在卡門對科尼莉亞談起巴爾布的性生活問題的一場戲中,睿智的對白和兩人出色的表演,讓這一不合常理的情節變得真實可信。儘管整部影片的劇作結構略顯循規蹈矩,但在最後一場戲中,一段極具深度的獨白,讓操作著謊言之海的科尼莉亞奉獻了一次最有力的終極“表演”。
其中有一場戲是,當巴爾布開車撞死一個14歲的男孩時,一切改變了(或許更應該說是回到了曾經)。這位母親和她的朋友奧爾加身穿毛皮大衣衝到警察局,她囂張地向警方聲稱她上頭有人,還打電話給丈夫要求托人在兒子的酒精測試上做手腳。巴爾布被釋放後沒有回自己家,卻回到了母親的家。科尼莉亞到兒子家拿衣服,伺機窺探兒子的隱私,還拿了一些她給兒子買的書,這場戲拍得非常生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