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版:浙江文藝出版社
類 型:人文社科 > 傳記-明星
簡介
是孟非對過往四十年歲月的動情回顧、從容講述。童年重慶、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對他影響深遠。中學時代的嚴重偏科,黑暗得讓他看不到未來。臨時工的日子辛酸艱苦,卻奠定了他往後的不平凡。他從攝像、記者、編導、製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過。四十年,人生坎坷,從平凡到精彩,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折。順應本心,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隨遇而安,是很多人問起他的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
第一部分 重慶·童年
直到現在,我仍然不能確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這么平淡的一本書。我既沒有到該寫自傳的歲數,更沒有可以寫自傳的資本,只是因為今年正好無可避免地邁入不惑之年的門檻,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別點兒的事情才比較像樣,這才有了這本書-這有點兒像我們的國家"逢五逢十"搞大慶的意思。 之前出版過兩本雜文集,都是我在新聞節目裡寫的時評,屬於本職工作的副產品。除此之外,就是現在這本關於我自己的書了,也是第一本關於我自己的書。
第1節:自序(1)
第2節:鄉愁(1)
第3節:鄉愁(2)
第4節:鄉愁(3)
第5節:童年(1)
第6節:童年(2)
第7節:童年(3)
第8節:我的外婆(1)
第9節:我的外婆(2)
第10節:我的外婆(3)
第11節:我的外婆(4)
第12節:我的外婆(5)
第13節:我的外婆(6)
第14節:我的外婆(7)
第15節:我眼中的重慶(1)
第16節:我眼中的重慶(2)
第17節:我眼中的重慶(3)
第二部分 南京,南京
我爺爺很像電影《林家鋪子》里的那個掌柜。爺爺是揚州邗江人,十幾歲時一個人挑著擔子進城當學徒,慢慢積累了本錢,後來開始自己做買賣。再後來,生意做大了,他和兩個朋友合夥開了個錢莊。在那個時候能開錢莊應該算比較發達了。聽我的叔叔伯伯們回憶,大概在一九四九年,爺爺還上過國民黨的金融年鑑。當然,我有些懷疑那種年鑑跟現在一樣,是給點兒錢就能上的那種。但不管怎么說,我爺爺都應該算小資本家了。
第18節:小資本家爺爺(1)
第19節:小資本家爺爺(2)
第20節:小資本家爺爺(3)
第21節:小資本家爺爺(4)
第22節:重慶和南京的差別
第23節:不堪回首的中學時代(1)
第24節:不堪回首的中學時代(2)
第25節:不堪回首的中學時代(3)
第26節:不堪回首的中學時代(4)
第三部分 印廠生涯
從深圳回到南京後,我就已經徹底成為一個標準的社會閒散人員。一個高中畢業生,能找到什麼好工作呢?當時我父親是江蘇電視台的一個中層幹部,按理說,多少是有點兒社會關係的,給兒子找一份稍微體面一點兒的工作應該沒太大的問題。偏偏我父親是個不願意開口求人的人,現在想來,可能以我當時的情況,向別人開口對他來說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第27節:印刷工(1)
第28節:印刷工(2)
第29節:印刷工(3)
第30節:印刷工(4)
第31節:這就是勞動人民(1)
第32節:這就是勞動人民(2)
第33節:這就是勞動人民(3)
第34節:工傷(1)
第35節:工傷(2)
第36節:工傷(3)
第37節:工傷(4)
第四部分 走進電視台
從印刷廠出來之後,我媽看我無所事事,整天在社會上混著,痛心疾首,就想讓我去電視台打點兒零工。對此我非常抗拒,一方面正是叛逆的年紀,另一方面畢竟爸媽都在電視台,在那裡當臨時工實在有些丟臉。但我媽一直苦口婆心地勸,說你就先去幹著,你看那誰誰誰、誰誰誰不都幹得挺好的嘛。我被說煩了,也閒得皮癢了,反正也看不到什麼希望,在沒什麼招聘也沒什麼指標的情況下,就去了電視台乾臨時工。
第38節:打雜
第39節:成長
第40節:“名記”(1)
第41節:“名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