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聖憲太后

孝聖憲皇后(1692年—1777年),鈕祜祿氏,生於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曆(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人物生平

出身名門

孝聖憲皇后生於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滿洲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的堂兄弟額亦騰。

嫁入皇家

鈕祜祿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胤禛,由於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所以當時鈕祜祿氏是格格身份,也沒有因生下弘曆提升地位,十餘年間皆號格格。

母憑子貴

康熙年間,雍正患上了時疫,病情非常嚴重,幾乎喪命,鈕祜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雍正康復後,對其尤有鍾愛。後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曆於雍和宮邸。

弘曆十歲時,隨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於圓明園牡丹台,康熙帝見皇孫弘曆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曆"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祜祿氏更得雍正的恩寵。

雍正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

孝聖憲皇后 正裝 孝聖憲皇后 正裝

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曆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曆二十五歲即帝位。

尊為太后

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后。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后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后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彩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后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善至於終身。

安詳駕薨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后駕薨,舉國致哀,尊諡號定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因此後世稱其為孝聖憲皇后),葬於泰東陵。

史書記載

《清史稿》

《清朝皇后》

家族成員

高祖父 薩穆哈圖

曾祖父 額亦騰

祖父 吳祿

父親 凌柱

兒子 愛新覺羅·弘曆

人物評價

《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最享福的皇后

軼事典故

身份懷疑

對於清史稿中關於熹妃晉封熹貴妃的記錄,不少人存有質疑。從現行史料看,僅在雍正八年和碩端柔公主下嫁時,內務府有關筵宴的請旨中有貴妃鈕祜祿氏字樣。

甄嬛傳中的孝聖憲皇后 甄嬛傳中的孝聖憲皇后

在清朝,貴妃定員二人,是位在皇后之下第二等的嬪妃,地位殊尊,加上雍正朝嬪以上的嬪妃人數很少,幾乎全都是登基時所冊封的第一批妃嬪,也就是原王府舊人。在雍正登基後入宮的嬪妃唯一只有誕下弘曕的劉貴人被晉封為嬪,其他全都是較低階的貴人、答應、常在。因此像貴妃的冊封禮這類在雍正朝應屬於後宮的重大典禮不可能毫無紀錄留下。而按例,晉封貴妃會製作新的金冊,也會有冊文內容跟冊封禮的紀錄,禮部、內務府應該都會留下相關請旨紀錄,但至目前為止都未發現任何關於熹妃鈕祜祿氏晉封貴妃的冊文與冊封禮的紀錄,因而熹妃是否真的晉封貴妃一事仍是未知數。較有可能的情況是,熹妃雖未正式冊封為貴妃,但在後宮得到了貴妃級別的待遇。在雍正八年時,年貴妃早已逝世、齊妃又因為弘時之故已失寵,因而熹妃實際上在後宮資歷與地位也僅次於皇后,加上其所生的弘曆更已被雍正秘定為皇太子,身為後宮資歷排序第二又是未來帝母,熹妃雖未正式晉封貴妃,但獲得貴妃等級的待遇也是合於情理。

相似故事

可溯自康熙朝的敏妃:康熙十三子允祥生母敏妃,生前雖未正式冊封為妃,但其死後康熙皇帝所諭禮部內容:‘妃章佳氏性行溫良,克嫻內則,久侍宮闈,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為軫悼,其謚為敏妃’。以此判斷,章佳氏生前雖未正式冊封為妃,但康熙帝在諭旨中直接稱她為妃,可推斷敏妃在生前享有妃等級的待遇,其地位亦可能高過於有正式行冊封禮的嬪。

但無論鈕祜祿氏是否晉封貴妃,雍正九年皇后去世後、在皇后和皇貴妃都空缺的大局下熹貴妃成為品階最高的妃子統領後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