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虎”周永康落馬,其母校中國石油大學先是遮擋周為學校的題字署名,後又將學校新聞網上有“周永康”的報導悉數撤掉。“書以人貴”、“字隨人倒”遠不止此一例。下馬官員中,胡長清、成克傑、王立軍等人都是如此。
華商報發錶王聃的觀點:官員“墨寶”的風行與被鏟現象,說到底都是一種病:那就是現實中的權力往往有著延伸效應,其附加值很容易被他人所分享和均沾。權力的延伸效應觸手可及時,請官員題詞就會成為一種潮流和現象。同樣是對官員題詞,同樣是那群要求題詞者,為什麼他們的前後態度冰火兩重天?不是審美水準變了,而是因為附加於題詞上的權力附加值已不復存在。官員當權時,題詞是領導的關愛,甚至會是企業和單位的“護身符”,但官員一旦失勢,題詞難免就會成為想要迅速抹掉的“污點”。
環球時報發表唐任伍的觀點:一是要建制度,立規矩,禁止領導幹部題詞才是治本之道。中央新出台的“八項規定”,就明確規定了領導幹部“不題詞、題字”。二是要營造崇尚“乾實事,說實話”的社會風氣。讓領導幹部回歸本真狀態,以真抓實幹為榮,以浮誇虛名為恥,不搞形式主義,真正懂得靠題詞題字行不通。三是面對“潤筆費”這樣“雅賄”要嚴懲不貸,以制度的籠子管束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
小蔣隨想 :某些官員的“墨寶”從香變臭,逆轉反差越是巨大,越表明權力光環與身敗名裂的天壤之別。這裡,身敗名裂屬於咎由自取,但權力光環卻是某些領導擁權自重以及有求於權者逢迎造勢的結果。“字隨人倒”只是表明逢迎巴結者對失權失勢者的拋棄,並不意味著放棄對權力本身的追捧。由此觀之,雖然中央八項規定要求領導幹部“不題詞、不題字”,但只要某些人依然媚權,未必不會找尋別的途徑“攀權附勢”。抨擊某些人勢力眼與媚骨並未觸及根本,關鍵還是要褪去附著在權力身上的不當附加值,把權力關進民主監督的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