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曾被子路提攜,作了個費郈宰的官。後來衛亂,子路死,高柴逃歸。孔子反又贊他明大義善保身。
《子羔》第二簡“孔子曰:鈐也,舜來於童土之田”。
“鈐”,子羔之名。《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高柴,字子羔。”子羔,也稱子高、子皋、季皋,春秋末年衛國人。
《論語·憲問》:子路作費氏宰時曾舉薦子羔為費宰,孔子指責子路是在害子羔,以其未嘗學也。
人物出處
原文1
孔子相衛,弟子子皋為獄吏,刖(yuè)人足,所跀(yuè)者守門。人有惡孔子於衛君者,曰:“尼欲作亂。”衛君欲執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從出門,跀危引之而逃之門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問跀危曰:“吾不能虧主之法令而親跀子之足,是子報仇之時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於子?”跀危曰:“吾斷足也,固吾罪當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獄治臣也,公傾側法令,先後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獄決罪定,公憱然不悅,形於顏色,臣見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悅而德公也。”
田子方從齊之魏,望翟黃乘軒騎駕出,方以為文侯也,移車異路而避之,則徒翟黃也。方問曰:“子奚乘是車也?”曰:“君謀欲伐中山,臣薦翟角而謀得;果且伐之,臣薦樂羊而中山拔;得中山,憂欲治之,臣薦李克而中山治,是以君賜此車。”方曰:“寵之稱功尚薄。”
秦、韓攻魏,昭卯西說而秦、韓罷;齊、荊攻魏,卯東說而齊、荊罷。魏襄王養之以五乘之奉。卯曰:“伯夷以將軍葬於首陽山之下,而天下曰:‘夫以伯夷之賢與其稱仁,而以將軍葬,是手足不掩也。’今臣罷四國之兵,而王乃與臣五乘,此其稱功,猶嬴勝而履蹻。”
孔子曰:“善為吏者樹德,不能為吏者樹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國者,不可失平也。”
少室周者,古之貞廉潔愨者也,為趙襄主力士。與中牟徐子角力,不若也,入言之襄主以自代也。襄主曰:“子之處,人之所欲也,何為言徐子以自代?”曰:“臣以力事君者也。今徐子力多臣,臣不以自代,恐他人言之而為罪也。”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注釋
跀(yuè):古代一種酷刑,把人的腳或腳趾砍去。
惡(wù):痛恨,引申為說壞話,誣陷。
獄治:按刑法定罪
傾側:這裡是反覆推敲之意。
臣以言:為我說話
獄:案件
憱(cù):臉色改變,表現不安的神色。
德:感激
原文2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注釋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路為季氏宰,而舉使之。
賊夫人之子: 時子羔尚年少,故稱夫人之子。賊,害義。學未成熟,使之從政,適以害之。
社稷:社,土神。稷,穀神。二者共祀於一壇。
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路謂為宰當治民,當臨祀事神,此皆是學,不必讀書始是學。
惡夫侫者:侫者以口辨應人。子路本意亦非欲子羔真以從政為學,只是針對孔子語隨口答辨而已。孔子謂我之所惡於侮者,正如此類。
譯文
1.子路使子羔去當費宰,孔子說:“害了那個年輕人了。”子路說:“那裡有人民,有社稷,治民事神皆可學,何必讀書才是學呀?”孔子說:“正如你這樣,所以我厭惡那些利口善辯的人呀!”
2.子路叫子羔去做費縣縣長。孔子道:“這是害了別人的孩子了。”子路道:“那地方有人民,有社稷,[治民事神皆可學,]為什麼定要讀書才叫做學問呢?”孔子道:“所以我討厭強嘴利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