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30年的一天夜晚,上海裕華絲廠總經理吳蓀甫偕妻子林佩瑤和姐姐吳芙芳、姐夫——上海恆豐銀行總經理杜竹齋,到碼頭接吳老太爺來滬。吳老太爺是因為鄉下農民抗粗暴動,吳家開設的當鋪首當其衝,才匆匆逃到上海。
初到燈紅酒綠的上海,吳老太爺突發腦溢血,於子夜死去。吳老太爺開喪的日期,吳公館賓朋滿座,成了工商界名流聚會的好機會。
這天,在孫吉人、王和甫等倡議下,吳蓀甫決定自己辦銀行,幾家合資籌辦益中信託公司。瀕於破產的德豐絲廠總經理朱噙秋懇求杜竹齋借款展期,不料吳蓀甫存心要榨出他囤積的乾繭,慫恿杜再借款給他,等一個月後把絲廠吞併。
當時,絲廠工人正在醞釀罷工,開展經濟鬥爭。裕華絲廠工人聽到老闆削減工錢的訊息,開始消極怠工。吳蓀甫聽到總管莫乾丞的報告,怒不可遏,要追查走漏訊息的人。他決定開除已被查明向工人透露風聲的小職員屠維岳。屠非但不認錯,反倒平起平坐地同吳議論起如何才能既少花錢又能制止罷工的辦法來。
屠的言行使吳不僅取消了開除他的決定,還給屠加了薪,升他為總管事,屠從此成了吳蓀甫的心腹。買辦資本家趙伯韜托杜竹齋帶口信,準備與吳蓀甫合作做公債。吳雖對投機買賣不感興趣,但他想到,假如能在公債上撈點錢,對他實現實業救國的理想會很有好處,就與杜竹齋拜訪了趙伯韜,並辦起了合夥買賣證券的公司。吳把朱噙秋的絲廠連機器帶乾繭全部吞併了,益中公司又收買了八家小廠,吳躊躇滿志。趙伯韜依靠美國人撐腰搞起了托拉斯,打算用金融資本支配工業資本,裕華絲廠成了趙吞併的目標之一。工人運動方興未艾。在瑪金的領導下,以陳月娥、朱桂英為代表的裕華絲廠罷工運動開展起來,她們又聯合各廠工人舉行示威遊行。以屠維岳為首的工賊們,分化瓦解工人,將朱桂英逮捕入獄,工人運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吳蓀甫面對不是投降趙伯韜就益中公司破產的厄運,在孫吉人的建議下,與英商怡昌洋行大班商量,用八個工廠作抵押,借了一筆款子。他決定把辦工廠的資本都去做公債與趙伯韜決一死戰。結果戰勢不利,吳突然暈倒在交易所。回到家中,莫乾丞前來向他報告,工人又鬧罷工,屠被工人包圍;王和甫又從交易所來電,急告杜竹齋也倒向趙伯韜,成了扒進的新戶頭。
在這種情況下,吳萌發了自殺的念頭,丁醫生進來,才使他打消了死念。他決定連夜與林佩瑤一起乘船到廬山去避署,在子夜時分離開了上海。在輪船甲板上,吳蓀甫凝望夜空,感慨萬分,回顧和思索著自己的命運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李仁堂 | 吳蓀甫 | |
喬奇 | 趙伯韜 | |
顧也魯 | 杜竹齋 | |
程曉英 | 林佩瑤 | |
張伐 | 吳老太爺 | |
郭凱敏 | 范博文 | |
張閩 | 朱桂英 | |
李小力 | 徐曼麗 | |
梁波羅 | 雷鳴 | |
劉佳 | 林佩珊 | |
張先衡 | 屠維岳 | |
龔雪 | 馮雲卿 | |
周柏春 | 周仲偉 | |
程之 | 何慎庵 | |
邱世穗 | 李玉亭 | |
史久峰 | 王和甫 | |
凌雲 | 孫吉人 | |
毛永明 | 金和尚 | |
劉冠雄 | 韓孟翔 | |
袁岳 | 朱吟秋 | |
鄭毓芝 | 吳芙芳 | |
石靈 | 莫乾丞 | |
嚴家祥 | 尚仲禮 | |
趙抒音 | 朱桂英母 | |
顧玉琴 | 陳月娥 | |
張雪村 | 瑪金 | |
李振潼 | 丁醫生 | |
王蘇婭 | 老九 | |
史淑桂 | 金和尚母 | |
朱玉雯 | 姚金鳳 | |
於明德 | 桂長林 | |
鄭愛國 | 朱小三子 | |
馬曉晴 | 金小妹 | |
吳雲芳 | 周仲偉妻 | |
周志清 | 老關 | |
李長年 | 營業部主任 | |
桑克正 | 高升 | |
王衛平 | 男友 | |
丁里 | 東洋大板 | |
高姝 | 六寶 | |
孫松山 | 李麻子 |
職員表
製作人 | 丁里、陳榮軒 |
原著 | 茅盾 |
導演 | 桑弧、傅敬恭 |
副導演(助理) | 王潔、陸健真 |
編劇 | 桑弧 |
攝影 | 邱以仁、計鴻生(副攝影) |
配樂 | 呂其明 |
剪輯 | 朱朝升 |
道具 | 錢章雄、林龍興 |
美術設計 | 韓尚義(總美術)、瞿然馨、李忠華 |
造型設計 | 朱佩珍、糜之德 |
服裝設計 | 郁風(服裝顧問)、丁淑蘭 |
燈光 | 楊義孝 |
錄音 | 苗振宇、馮德耀 |
布景師 | 張元鼎(繪景)、許多男(置景) |
編輯 | 徐世華、程澤民 |
特技設計 | 秦孝成 |
特技攝影 | 戴勝潮 |
演奏 | 上影樂團 |
指揮 | 姚笛 |
徐世華 | 程澤民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1982年 | 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美術 | 韓尚義、李華忠、瞿然馨 | 獲獎 |
最佳錄音 | 苗振宇、馮德耀 | 提名 | ||
最佳道具 | 錢章雄 | 提名 |
幕後製作
在1961至1962年期間,導演桑弧便產生了把《子夜》改編成電影的想法。其實,當他還是個銀行職員時,就讀了小說《子夜》,認為小說對於證券業的描寫非常真實,由衷地佩服作者。知道他的構想後,上影廠也徵得了茅盾的同意,但由於受到政治上的種種干擾,拍攝計畫擱淺。直到1979年,桑弧才重新提出改編《子夜》的想法。在徵得各方面支持後,他從1979年底至1980年初進行醞釀構思,為了使影片能呈現廣闊而真實的時代背景,他又花了四個月時間查閱資料,翻遍了1930年上海所有的報紙,在札記中記錄了當時軍閥內戰、公債漲跌的情形,當時的社會新聞也有選擇地進行了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