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至於為什麼叫婁家坡,與明朝時一個叫婁九德的安順人有關,《安順府志》載:“婁九德、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黃士俊榜進士,以工部郎出任萊州府,後遷廣西副使,歷任雲南布政使。”《安順府志·鄉賢篇》又載:“九德當年以工部郎出使萊州府,是年,歲大飢,多方賑救,全活者眾。畢生清操素節,始終不逾,年七十二卒”。讚揚其美德。
據說,婁九德正寢壽終後,當年京城派來規劃建設安順城廓著名地師周大行先生,義不容辭地為九德在西王山測定“吉壤”,占卜地課曰“天馬捧玉印,代代出布政;若要布政了,布政還布政。”不知何時,婁布政墓遷回了婁家坡,婁九德被後人忘記了,可是,婁家坡這地名就這樣保留下來了。
六百年後的今天,安順婁家坡這塊土地上人文蔚起,從1958年到1959年相繼建起師範學校、師範專科大學,現在叫安順學院,提到校史,總是自豪地說它的前身是安順黔江中學,它的建立與中英庚款賠償有關。
1938年,著名的中學教育家曹芻受中英庚子款管理委員會之託,將江蘇鎮江師範內遷,在安順創辦了黔江中學。曹芻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教育科,在江蘇省立第六中學、江蘇省立第五師範學校任職。曾任上海中華書局新書部編輯,主編《中華教育界》,是著名的教育家。
辦校時貴州省教育廳主張辦在貴陽,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的張庭休卻極力在安順辦校,發展家鄉教育,培植後進。並特函黃元操等地方先賢參與選址。
走遍安順郊區,曹芻經過與地方先賢的商討,選擇在東郊金鐘山南麓建設校舍。從培養良好的師範教育出發,當時決定招師範、國中各一班,國小4班。同時,為了彌補少兒教育的不足,經過購置安順私人果木園地,開辦了黔江幼稚園,時為當時安順第一家幼稚園,許多老人還記得當時幼稚園門口的聯語,“活潑潑地,春風風人”,是黃元操先生書寫。後來,安順中國小教育師資大都出自黔江中學。
受中英庚款董事長朱家驊邀請,1940年,陳兼善赴貴州安順任中英庚款董事會黔江中學校長,任期5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陳兼善應台灣長官陳儀及台灣大學校長羅宗洛邀請,赴台灣參加接收台灣大學。
憑弔先賢,回看婁湖,如今安順學院就建在湖邊上,安順學院已經不是過去的安順師專,更不是過去的安順師範。如果安順學院要找一個歷史上有名望的學者校長,應該不要忘記陳兼善先生。
地理位置
位於安順市開發區西航路西段學院路以北的安順學院東側,北航路以西航路以北,北航路以西,瓦窯村、大興寨和洪家莊之間。水域面積約250000㎡,2006年,因安順師範專科學校升本需要,婁湖已經劃歸安順學院管理,下設安順學院婁湖水庫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