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書法家
人物簡介婁伯智,字鑒明,1926年5月生,1948年畢業於河南第一師範。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書法研究院藝術委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許昌市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許昌市老年書法研究會名譽會長。多次參加國家級、省市級書法大賽,屢獲大獎,其作品、傳略輯入《中國當代書法家大辭典》、《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日現代美術通鑑》、《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等多種典籍。出版有《婁伯智先生書法作品集》等。
社會評說先生的故鄉延津,地處黃河故道,先生早年向學私塾,老師十分重視寫字,自幼耳濡目染,酷愛書法,為學勤勉。但因家道中落,缺紙少筆,常常跑到黃河灘上,用手指或樹枝練習“錐劃沙”,沉溺其中,樂此不疲,常常忘返。
先生初學歐褚顏柳,漸及蔡趙鍾王,先溯漢隸秦篆,後攻魏碑唐楷,早年用功《曹全》、《張遷》,中年轉入北碑,尤工於《元暉》、《張玄》、《鄭文公》、《龍門二十品》,後又轉攻章草,對《出師頌》朝夕研習,心摹手追,漸得奇趣。先生作書,較真點畫,取法乎上,博採眾長,追求“無一筆沒有來處”,能夠指出自己的作品,哪一筆來自《曹全》,哪一筆來自《元暉》。先生頗重書法理論的研讀,求藝執著,潛心悟道,深究書理。主張承古學今,存異求新;既能入帖,又能出帖,探求不同碑帖的用筆特點、結體規律與章法技巧。中側鋒並,方圓兼具,中規中矩,一絲不苟。節奏變換有度,結合自身性情,於法度中見新意,古拙外寄妙理。如今大器晚成,人書俱老,遂成“敦厚凝重、俊逸剛勁、樸實典雅”之一格。朱清蓮先生評價其書:“頗具唐楷之端莊,魏碑之風骨,漢隸之意趣,兼有厚重流利之美。“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2006年8月在“首屆中國文藝孔子獎”評選活動中,榮獲最高成就獎;2007年10月,張朴先生的親戚美籍華人,看到先生的行書作品《春江花月夜》,讚不絕口,要求帶到美國加利福尼亞收藏。1998年11月,參加日本的“破體書法展”,獲優勝獎,作品被日本官方書畫院珍藏。
虛心竹挺仰面葉,傲骨梅垂低頭花。伯智先生堅信,藝無止境,對書法藝術的追求,精益求精,聞雞起舞,繼晷焚膏,正如先生書房的對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許多學生問及學習書法的訣竅,先生從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誡學生,最重要的是毅力,要學生牢記毛澤東的座右銘:“貴有恆,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無意,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其篆書《篆法辨訣歌》,長22m,寬0.42m,4690字,楷書《古今書論》,《古詩詞選》,《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等長卷,都在30米以上,洋洋數萬言,一筆一划,工工整整,一絲不苟。但是這樣的宏幅巨製,因受展館場地限制,為各類書展所不取,無緣與觀眾見面,直到這次個人書展才得見天日,一經展出,便得到了廣大書法行家裡手的高度評價。伯智先生自我解嘲說,這便是自己宗板橋為師,反彈琵琶,劍走偏鋒,與眾不同之所在,一如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
先生與其他書家最大的區別,就是堅持地書,按照先生的話說,清水當墨,大地當紙,資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同時,先生視書法為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之良方,常說書法也像氣功太極一樣,可以“滌煩襟,破孤悶,釋躁心,迎靜氣”。自作詩曰:“確信地書健身法,神清氣爽任揮灑。詩詞歌賦映朝暉,忘懷得失樂無涯。”自1986年離休後,二十餘年如一日,堅持地書,未曾間斷。還饒有興致地自制地書用筆,竹竿、木棍、棕皮、蔴批、頭髮、馬鬃、海綿等待,都是先生喜歡的製作材料,還常常把自製的毛筆作為禮物送給書法愛好者。教書之餘,除了筆耕翰墨,還養花種菜,陶冶性情,每有收穫,必惠及四鄰,分享快樂。寄情于山水田園,深得魏晉隱逸之旨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蔭更著花。在先生84歲誕辰之際,幾乎耗費先生一生心血的這部《婁伯智先生書法作品集》,斟酌字句,數易其稿,精雕細刻,終於和讀者見面,本書的出版,有賴於伯智先生的同事、書友、學生的鼎力相助。尤其是許昌高中校長宮少華先生對這次書展和出版,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書畫院副院長尤中會先生,紡織工業部負責老幹部工作的劉思學書記,都題寫了熱情洋溢的賀詞,白喜臣先生先後兩次題寫賀詞,劉紹典先生親自為先生的書法展和作品集題寫橫額和封面題簽,陳桂春、趙紅旗、張建選、谷慶禮、徐洪、俎東喜諸先生,也為作品展題寫賀詞,武心喜先生在病榻之上為作品展題寫賀詞,精神可嘉,編職人員不辭勞苦,全心投入,傾情奉獻。先生門下諸多得意弟子,尤其許昌高中六三(1)班,如今雖已年逾古稀,得知恩師書法作品付梓的喜訊,歡呼雀躍,並鼎力相助,先生的高足韋炎章同學,多方聯絡,蒐集整理同學留言,在此,編委會謹代表伯智先生及其家人,向前述熱忱之士,致以誠摯的謝意,誠祈方家,對編輯中的各種謬誤和疏漏,不吝賜教,斧正是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