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婦女聯合會

組織沿革 1938年4月, 中共威海特區委秘密組建橋頭區墩前村婦女抗日救國會(簡稱婦救會) ,冷月任會長,有會員7名。後發展為7個小組。1939年5月,慕恩慈任中共威海特區委婦女委員後,仍以墩前村為基地,開展婦女工作。同年冬,西山後、報信、方吉、雅格莊、屯鍾家、盤川夼、東洛後、碑口、柴里等村相繼建立婦救會。年底,橋頭區婦救會建立,董淑卿任會長。不久,港西、草廟子、鳳林等區婦救會也先後成立。1940年夏季,威海衛特區婦救會成立,由中共威海工委婦女委員周文任會長,後於森繼任。1945年底,全市九個區均建立婦救會組織,會員3,926人。 1946年,各級婦救會改稱民主婦女聯合會,唐文棣任市婦聯主任。1957年, 各級民主婦女聯合會改稱婦女聯合會(簡稱婦聯)。1982年,市婦聯管轄8個基層婦聯(7個公社、1個街道),249個基層婦女代表會。

代表大會

威海市婦女聯合會先後召開七次全市代表大會。 第一次,1951年7月30日召開,代表73人;第二次,1952年11月召開;第三次,1954年12月17日召開,代表85人; 第四次,1956年8月29日召開;第五次,1962年3月召開,代表350人;第六次,1973年1月召開,代表459人;第七次,1979年12月26日召開,代表462人。代表大會的議程,總結過去的工作,部署今後任務,選舉市婦聯領導機構。

主要活動

抗日戰爭期間,黨從農村到城市建立“地下戰線”,許多婦女擔任交通員,她們不顧個人安危,為黨傳遞情報。城市區南竹島村女交通員王錫榮(王更),因經常奔波於城市、羊亭、里口三區之間,為黨組織送情報,顧不上家務,竟被丈夫休棄。但她為了保守黨的機密,並未向丈夫和公婆作任何解釋,忍辱負重,繼續為黨工作。

開展政治攻勢,瓦解偽軍。婦救會通過關係向偽軍家屬、偽軍宣傳抗日救國和抗戰形勢,並建立偽軍“帳簿”,在偽軍名下點紅、黑點,以標明其表現優劣,以便抗日武裝對偽軍進行喊話教育。 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期間,先後對340名偽軍家屬,4名偽區長,53名偽科長及公務員,312名偽村長、偽保長、偽甲長及幫辦員,97名偽軍警, 進行過瓦解工作。1944年,在八路軍發動的秋季攻勢中,300餘名偽軍繳械投誠,婦女開展的瓦解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解放戰爭期間,婦救會活動的中心內容是動員組織婦女參加生產和擁軍支前。1945年8月至1946年9月, 全市35,071名婦女組成7,124個紡織小組,共織布25,131匹,解決了軍民的穿衣用布困難。1946年,春耕、夏鋤、秋收主要靠婦女完成。據1946年統計,城市區有婦女生產組織271個,參加各類生產活動的婦女達1,426人。廣大婦女在炕頭、樹下縫製衣裳送前方。1946年,城市區戚家莊的婦女,把駐軍一個營的衣服洗漿縫補任務全包下來。

送親人參軍參戰。在1947年的“反蔣立功”運動中,有443名母勸子,372名妻勸夫, 185名姐妹送兄弟,89名未婚妻送郎上戰場。橋頭區西豆山村梁大娘,頭年送長子參軍,當年又送二子參軍;鳳林區西山口村叢道蓮,距婚期11天,動員未婚夫參軍,並在歡送大會上親自給未婚夫戴花送行,受到市政府的嘉獎。

在減租減息和反奸反霸運動中,組成青年婦女隊、自衛團等各種團體,斗地方,斗惡霸。在鬥爭中,鍛鍊造就出一批婦女幹部。鳳林區竹園村行政委員會中,副村長、總務、調解等職,均由婦女擔任;城市區婦女幹部達80人。時有“婦女掌天下”的佳話傳頌。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大批婦女走出家門,參加社會生產。建國初期,全市從事工業生產的婦女有896名; 1981年,有9,177名,占工業職工總數的38.9%。她們和男職工一樣,切磋工藝,辛勤勞動,為國家創造財富。農村中,婦女的生產活動範圍日益擴展,由建國初期的輔助勞力,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半邊天”。在農村工副業生產中, 婦女成為主力軍。1982年,全市婦女繡花收入達876萬元,占林牧副漁各業總收入的9.5%。女科學技術人員、女教師、女文化藝術工作者、女醫護工作者、女體育工作者以及服務行業的女職工們,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1981年統計,全市女教師557名,占教師總數的40%;80名婦女科技人員獲得了工程師、技術員、醫師等技術職稱,占有技術職稱人員總數的12.8%。

參加國家事務管理。1953年第一次普選中,有23名婦女被選為市人民代表,占代表總數的24.2%。 在黨政機關中,有一批婦女被選拔參加領導工作。據1981年統計,全市科局級幹部中,有婦女19人,占7.4%;基層領導幹部中,婦女幹部占的比例更多一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