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蕨[中藥]

姬蕨[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姬蕨,中藥材名。本品為蕨類姬蕨科姬蕨Hypolepis punctata (Thunb.) Mett.,以全草、葉入藥。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收斂止痛。主治燒燙傷,外傷出血。

來源

本品為蕨類姬蕨科姬蕨Hypolepis punctata (Thunb.) Mett.,以全草、葉入藥。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收斂止痛。主治燒燙傷,外傷出血。

形態特徵

陸生蕨類,植株高達1m。根莖橫走,粗壯,密生棕色節狀長毛。葉遠生;葉柄長30-55cm,禾稈色,基部呈棕色,有灰白色節狀毛;葉片紙質,近卵形,三至四回羽狀淺裂,長35-75cm,寬20-25cm,基部圓楔形,先端漸尖,羽片5-10對,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第1對最大,長12-20cm,寬4-10cm;二回羽片10-20對,寬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下部的較大,長2.5-5cm,寬1.2-2cm;末回羽片6-8對,長圓形,兩側有3-4對淺裂片,兩面有灰白色節狀毛;葉脈羽狀,側脈分叉。孢子囊群圓形,生於末回裂片基部的兩側或上側的近缺刻處,無囊群蓋,常被略反折的裂片邊緣遮蓋。

分布區域

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藥材性狀

根狀莖被有棕色毛。葉柄略粗曲,長22-25cm,表面棕褐色。葉片常皺縮,展平後呈長卵狀三角形,長35-70cm,寬20-25cm,頂部葉片一回羽狀深裂,中部以下三至四回羽狀深裂;羽片卵狀披針形,二回羽狀分裂;小裂矩圓形,長約5mm,邊緣有鈍鋸齒。有時在末回裂片基部兩側或上側的近缺刻處可見孢子囊群。氣微,味苦、辛。

用法用量

燒燙傷:鮮品全草搗爛,用洗米水或冷開水調勻,取汁外塗。 外傷出血:鮮嫩葉搗爛敷傷處,或用乾葉研粉撒患處。

化學成份

地上部分含姬蕨甙(hypoloside)A、B、C、,姬蕨酮(hypacrone),歐蕨伊魯甙(ptaquiloside),蕨素(pterosin)A、D、H、I、K、Z,3S-蕨甙(3S-pteroside)D,2R,3R-蕨素L-2'-O-β-D葡萄糖甙(2R,3R-pterosin L-2'-O-β-D-glucoside),2S,3R-蕨素 L-2'-O-β-D-葡萄糖甙(2S,3R-pterosin L-2'-O-β-D-glucoside),3S-蕨素(3S-pterosin)D,3R蕨素(3R-pterosin)D,金粉蕨素(onitin)。葉含姬蕨素(hypolepin)A、B、C,即蕨素H、Z、I,並含姬蕨酮。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能。用於燙傷及外傷出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