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基本情況
姜永華,女,1974.1出生,副教授,碩士學位,在讀博士,1996.8-至今於集美大學水產學院任教。
教學情況
主講“組織胚胎學”、“動物學”、“發育生物學”等本科課程。
研究方向
水產動物組織細胞學、分子生物學。
科研項目
主持的科研項目:
1、2001.9-2003.9,主持校自然科學基金“南美白對蝦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的組織學與組織化學的研究”課題(F01030),2003年10月結題。
2、2004.5-2007.5,主持福建省教育廳“中國龍蝦消化系統組織學及消化酶活力的研究”課題(JA004243),2008年7月結題。
3、2006.5-2008.4, 主持省基金“中國龍蝦消化酶活力的影響因子的初步研究”課題(2006J0367),2008年9月結題。
4、2010.7-2012.7,主持李尚大集美大學學科建設基金“九孔鮑消化酶性質及其活力影響因子的研究”課題(C510055),已結題。
5、2011.4-2014.3,主持省基金“大黃魚Sox基因在性腺發育中的作用研究”課題(2011J01228),在研。
6、2012.08-2015.08,主持省教育廳“大黃魚乾細胞誘導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分析”課題(JA12194),在研。
7、2014.1-2016.12,主持國家青年基金“修飾RNAf法建立大黃魚誘導多能幹細胞”課題(B13087),在研。
參加的主要科研項目:
1、2002.5-2004.12,參加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鮑種苗脫板症的發病機理研究”課題(C0210021),負責承擔“發育生物學”部分,排名第三,已結題。
2、2002-2005年,參加福建省科技重大項目“三倍體九孔鮑育種和養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課題(2002N003),負責“性腺發育”部分,排名第五,已鑑定。
3、2005.5-2008.5,參加省自然科學基金B類“中國龍蝦性腺發育及其生殖機理的研究”課題(B0054002),排名第二,已結題。
4、2007.7-2009.9,省科技廳重點項目“鮑健康種苗培育關鍵技術示範與推廣”(2007T0012),排名第四,完成。
5、2008-2010年,參加廈門市科技計畫項目“用生物方法誘導九孔鮑多倍體的技術”課題(3502Z20083021),負責“受精細胞學觀察”部分,排名第二,已結題。
6、2008-2010年,參加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鮑種質改良最佳化及生態養殖工程技術”課題(200901060002)(閩海漁[2008]2-6號), 負責“鮑多倍體誘導”部分,排名第三,已結題。
發表論文
1、姜永華,顏素芬,宋振榮.九孔鮑消化道組織學的初步研究.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6 ⑵:127-133.
2、姜永華,顏素芬,陳政強.南美白對蝦消化系統的組織學和組織化學研究.海洋科學,2003,27(4):58-62.
3、姜永華,顏素芬.南美白對蝦卵子發生的細胞化學研究.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9(2):116-121.
4、姜永華,顏素芬.南美白對蝦卵子發生的組織學.動物學雜誌,2004,39(4):59-62.
5、姜永華,顏素芬,宋振榮.凡納濱對蝦卵母細胞卵黃髮生的超微結構.動物學報,2005,51(1):133-141.
6、姜永華,顏素芬,王重剛,等.凡納濱對蝦卵子發生的超微結構.水產學報,2005,29(4):454-460.
7、姜永華,顏素芬.pH值對中國龍蝦消化酶活力的影響.動物學報,2008,54(2):317-322.
8、姜永華,顏素芬,嚴正凜. 九孔鮑卵子發生及卵巢發育的組織學觀察.動物學雜誌,2009,44(1):80-86.
9、姜永華,顏素芬.反應溫度對中國龍蝦消化酶活力的影響.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4(1):14-19.
10、姜永華,顏素芬.中國龍蝦卵子發生及卵黃髮生的超微結構觀察.中國水產科學2009,16(5):697-704.
11、姜永華,顏素芬.中國龍蝦消化道的組織學與組織化學研究. 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4(3):217-223.
12、姜永華,顏素芬.水產院校組織胚胎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高等理科教育,2010,(6):105-106.
13、姜永華,顏素芬.水產院校《組織胚胎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改革與探索.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6):54-55.
14、姜永華,顏素芬*,嚴正凜.九孔鮑性腺發育過程中消化酶活力的變化.水產科學,2012,31(3):125-131. (2012年03月)
15、姜永華,顏素芬,嚴正凜*.溫度和pH對雜色鮑消化酶活力的影響.海洋科學,2012,36(2):11-18. (2012年02月)
獲獎情況
1、龍蝦養殖技術的研究,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No:2006-3-027-5,2006.12),第五
2、中華鱉主要傳染性疾病防治技術研究,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No:2005J-209-2-066-053-R03;2005.1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No:04-3-02-03;2005.6),第八
3、《組織胚胎學》課程課件,集美大學現代教育技術套用獎優秀課件比賽三等獎(2006.12),第二
4、《組織胚胎學》課件,集美大學現代教育技術套用獎優秀課件比賽三等獎(2006.12),第二
5、鮑多倍體育種技術的研究,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9-2-053-5;2010.2);廈門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9-3-05;2010.1),第六
6、貝類仿生態培育及催產的孔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2010.3.10)(ZL 2009 2 0137485.3),第二
7、2007-2009年度集美大學優秀班主任(2010.1)
8、2009-2010學年集美大學優秀教師(2010.9.10)
9、2012-2013學年集美大學南順獎教金(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