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榮譽
姚立生致力於水稻育種研究,先後參加和主持省“七五”、“八五”、“九五”及國家“九五”攻關等研究課題10餘項,為江蘇省“九五”農業科技重大攻關項目“高產優質多抗雜交秈稻新組合選育”課題第一主持人。據有關資料顯示,作為主持人和主要完成人,先後選育和審定定名了水稻新品種12個,在省以上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60餘篇,獲科技成果獎10項次,其中,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一主持人)、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一主持人)、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先後於1985年、1988年、1994年、1995年四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嘉獎;1991年被授予“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995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受市級機關黨委表彰,同年,被省農科院評定為院系統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對象;1996年被評為鹽城市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受市政府表彰;1997年被授予“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1998年被列為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和“江蘇省中青年科技骨幹”,並被當選為省九屆人大代表和“鹽城市勞動模範”。
主要業績
1、主持育成雜交秈稻新組合特優559,使江蘇省雜交秈稻育種自育新組合實現了零的突破,為江蘇省乃至我國雜交秈稻實現品種更新、打破產量徘徊的局面、促進糧食生產躍上新台階作出了重大貢獻。為克服我國雜交秈稻品種單一化、產量徘徊的局面,培育高產、抗病雜交稻新組合。姚立生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便開始致力於水稻育種。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他大膽創新,溯本追源,從擴大親源關係入手,採取“秈糝粳恢恢交低世代測鑒”的方法,成功選配育成雜交稻新組合特優559,其產量水平和抗病性均比當時的當家組合汕優63有明顯提高。該組合在1993—1994年江蘇省雜交稻區域試驗中一舉奪冠,成為江蘇省區域試驗中第一個比對照汕優63顯著增產的新組合;在1995年的兩項全國性的區域試驗中,再次雙獲第一,成為1976—1997年22年來,全國區域試驗中產量水平最高的雜交秈稻新組合。特優559問世後,受到了各級政府和同行專家的高度關注,在1996年4月召開的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會上,特優559全票通過,成為江蘇省育成的第一個雜交秈稻新組合,它的育成,結束了江蘇省沒有自育秈型雜交稻組合的歷史,填補了江蘇省秈型雜交稻組合的空白。該組合1994—1996連續三年被列為鹽城市政府“農業重點工程項目”;1997年被列為江蘇省和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項目”;1999年被列為“國家農作物育種攻關後補助新品種”。特優559的育成和推廣,促進了江蘇省乃至全國南方稻區雜交稻組合的更新,打破水稻產量排徊的局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在特優559品種育成後,他又主持選育並通過審定定名了汕優559、協優559兩個雜交稻新組合,同時還篩選出了銀優559、Ⅱ優559、K優559、新香優559、豐優559等一批有苗頭的559系列組合。
2、努力推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特優559育成後,他致力於把這一突破性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斷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為使這一新成果被廣大農民所接受,在生產上發揮作用,他花了近三年的時間,做特優559的布點示範和宣傳工作,在特優559制種最關鍵的時刻,他常常吃住在農戶家,在熱日下和農戶一起拉花粉。他和全室的其他同志一起,在農村生產的第一線舉辦水稻生產技術講座100餘次,培訓人數達10萬餘人次,向農民發放生產技術資料10萬餘份,組織推廣良種500餘萬公斤。為把這項重大成果推向廣大南方稻區,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姚立生跑遍了全國12個省市,行程5萬多公里,建立起180多個特優559示範推廣聯繫點,不僅打開了成果推廣市場,而且鞏固了推廣網路,促進了特優559的迅速推廣。據有關資料顯示,特優559的推廣面積每年以成倍的速度遞增,從最初1994年的幾畝面積擴大到2000年的1800多萬畝,產生社會經濟效益近20多億元。同時,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課題組直接經濟效益近1000萬元,有力地壯大了科研實力,促進了科研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由姚立生主持的科技開發項目“雜交稻新組合特優559種子生產與技術開發”先後三年獲得省農科院科技開發一等獎(一次)和特等獎二次。
3、育成的鹽稻2號、3號、4號、5號系列水稻新品種,對緩解水稻品種抗病蟲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除了雜交稻以外,姚立生還主持常規稻育種的多項課題,他育成的鹽稻2、3、4、5號都是集高產、多抗、優質於一體優良品種,先後於1990年、1993年、1995年、1997年通過省審定定名。鹽稻2、3、4、5號的育成與推廣套用,對緩解水稻品種抗病蟲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鹽稻4號仍作為全國南方水稻優良品種在南方稻區推廣套用,鹽稻5號,1997年通過審定,是一個高產優質糯稻品種,它的育成解決了農民對好的糯稻品種的需求矛盾。據不完全統計,鹽稻2、3、4、5號系列品種,已累計在生產上推廣套用2000多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11億元。該項成果獲1998年度鹽城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4、主持完成了“特優63及其親本的引進、研究、套用與創新”成果。江蘇省雜交秈稻組合曾以汕優63一統天下,組合單一化矛盾比較突出,為打破這種局面,尋求好的雜交稻搭配組合,姚立生從福建引進了新組合特優63,通過對其生育特性、栽培技術、及繁種、制種技術進行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特優63從引進—消化—吸收—套用的完整體系,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至1995年,累計推廣套用面積達369.4萬畝,增加社會效益1.9億元。該項研究成果獲1995年度鹽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