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1月畢業於昌濰醫學院醫療系,獲學士學位。
1989年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
1989年始在濰坊醫學院從事醫療、教學及科研。
1999年附屬醫院在院領導的關懷下開始建立心導管室。
2003年成功組織了第一屆中-澳心血管病學進展研討會及第一期介入心臟病學進展學習班,與會者達200餘人,在省內引起了一定的影響。
研究方向
在科研工作,結合自已的具體情況,主要進行了臨床研究,特別是介入心臟病學的研究。
主要貢獻
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絞痛對心功能的影響。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誌,2004,2(1):49-50。
著作:妊娠與內科系統疾病。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51-100。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狀動脈成形術後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臨床心電學雜誌,2003,12(3)165-167。
血漿ET、CGRP與高血壓患者血壓心晝夜變化的相關性。高血壓雜誌,2002,10(3)226-228。,
70歲以上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實用老年醫學,2003,17(2)87-89。實用風濕病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315-335。
原發性高血壓與血漿生物活性物質及內皮細胞的研究。醫學綜述, 2001,7(3)148。
參麥注射液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內皮素的影響。現代醫學與臨床,2002,2(5)461-462。
與澳大利亞查爾斯大學醫學院王樂信博士合作研究射頻消融治療預激綜合徵介導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其成果《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ccessory Pathway-Mediated Tachycardia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Long-Term Therapy》 發表於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並被SCI收錄。與人合作著書兩部,其中妊娠與內科系統疾病為副主編,實用風濕病學為編委。
ET、CGRP與EH患者血壓晝夜變化的相關性和臨床達國內領先水平。
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兩篇:《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絞痛對心功能的影響》發表於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誌;《苯那普利對CHF患者血漿內源性類洋地黃因子水平的影響》發表于山東醫藥雜。另外與人合作發表論文五篇。
獲獎記錄
內皮素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藥物干預的影響獲科委二等獎。
與人合作完成課題一項《內皮素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藥物干預影響的研究》,以第三位獲濰坊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後內皮素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和內皮素的變化》以第二位獲濰坊醫學院優秀科研論文三等獎。
2003年評為“十佳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