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蓋臧,為匈奴所築,後改姑臧。城呈龍形,故又名“臥龍城”。西漢建姑臧縣,隸武威郡,為武威郡治所。由於漢、羌、匈奴多種民族雜居,又地處中西交通要道,使它很快成為河西富邑。三國曹魏時置涼州,以姑臧為治所,這是姑臧為涼州州治之始。西晉永寧元年(301),張軌為涼州刺史,設州治於姑臧。西晉亡,即為前涼都城,於原城之外增築四城,人文薈萃,經濟繁盛。東晉太元元年(376),前秦攻滅前涼,置涼州刺史鎮姑臧,豪右七千餘戶被徙往關中。十年,呂光據此地稱涼州刺史,次年建後涼,立國都於姑臧。晉義熙二年(406),曾被後秦主姚興任命為涼州刺史的南涼王禿髮傉檀進駐姑臧,四年將南涼都城由樂都遷此。不久,北涼王沮渠蒙遜以步騎三萬攻克姑臧,又於八年將北涼國都由張掖遷此,並在城南天梯山大造佛像。宋元嘉十六年(439)北涼降於北魏,魏收姑臧城內戶口二十餘萬,改姑臧縣為林中縣,仍為武威郡治。故址在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
相關詞條
-
臧質
臧質(400~454年),字含文,東莞郡莒縣(今山東莒縣)人。南朝宋外戚將領,光祿勛臧熹之子,武敬皇后之侄。 東晉末年,拜中軍行參軍。南朝宋建立後,歷任...
人物生平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 親屬成員 -
姑臧
姑臧(zāng)也稱“蓋臧”,今甘肅武威,又名涼州、西涼,是少數民族用語。在中國歷史上曾經作為五胡十六國中前涼、後涼的首都,號稱“五涼古都”。是中國旅遊...
姑臧 -
姑藏
姑藏(gū zàng )是霍去病奪取匈奴河西地區建武威郡以前匈奴人對這座城市的稱呼,武威郡的治所是姑藏縣,是(漢朝)對匈奴此城的音譯,其實際意義無從可靠...
姑藏 被人遺忘的歷史 姑藏和武威的關係 曾經的榮耀 名言警句 -
臧洪
臧洪,字子源,東漢末年廣陵射陽(今江蘇淮安)人。漢末群雄之一,為人雄氣壯節,曾為關東聯軍設壇盟誓,共伐董卓。袁紹非常看重臧洪,先後讓他治理青州和擔任東郡...
基本信息 生平 典故 歷史評價 -
涼州[古中國雍州、六朝古都、唐朝三大經濟中心]
、揟次、鸞鳥、媼圍、蒼松、宣威十縣,以姑臧(今涼州)為治所,元鼎六年(前...,隨即占領河西走廊。 後匈奴休屠王築姑臧城(涼州)、休屠城(涼州城郊)。休屠城中供奉有匈奴人的聖物——祭天金人,姑臧、休屠二字來源於姑臧山,其名...
歷史沿革 歷代刺史 地理環境 經濟 民俗文化 -
涼州[古中國雍州、六朝古都、西北首府]
次、鸞鳥、媼圍、蒼松、宣威十縣,以姑臧(今涼州)為治所,元鼎六年(前...月氏,後又派老上單于殺其王據此地,隨即占領河西。 後匈奴休屠王築姑臧城(涼州)、休屠城(涼州城郊)。休屠城中供奉有匈奴人的聖物——祭天金人,姑臧...
歷史沿革 涼州刺史 武威太守 戊己校尉 護羌校尉 -
涼州[古中國雍州、六朝古都、西北首府]
、休屠、揟次、鸞鳥、媼圍、蒼松、宣威十縣,以姑臧(今涼州)為治所,元鼎六年...月氏,後又派老上單于殺其王據此地,隨即占領河西。 後匈奴休屠王築姑臧城(涼州)、休屠城(涼州城郊)。休屠城中供奉有匈奴人的聖物——祭天金人,姑臧...
歷史沿革 涼州刺史 武威太守 戊己校尉 護羌校尉 -
武威[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省轄市]
圍、蒼松、宣威共10縣,以姑臧(今涼州區)為治所。新朝新朝,設雍州,治姑臧。東漢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6月,武威郡隸屬於雍州,領14縣,為姑...,州治武威郡姑臧, 涼州牧的 政府駐地,武威郡轄9縣,為曹魏的畜牧基地...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規模 -
永昌縣[甘肅省下轄縣]
永昌縣隸屬於甘肅省金昌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地處河西走廊東部、祁連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緣。東鄰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與肅南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0...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