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背景
鼓浪嶼早期女中醫葉豆仔(1845-1942),民間尊稱她為“先生媽”、“斗姑”。祖籍福建省同安縣蓮花鄉,她是我市華僑界知名人士葉清池的堂姐。四十歲時舅父贈送給她外祖父生前用於“放筋”治療兒科病症的圖文手稿,和其他中醫驗方的手抄遺稿。她雖盲,但記憶力異常的好,人們將上述手抄遺稿念給她聽,都能強記不忘,並能配製各種藥散裝瓶備用。她在每一藥瓶上貼一張紙,畫上圖像記號,便能識別使用。
斗姑擅長處理小兒時行熱症、驚風、白喉、麻疹、猴損和胃腸消化不良、黃疸等病症。有些病人病情嚴重,經其醫治轉為為安,有“屍厥”(類似休克的中醫 術語)而使其復甦之例,曾有一幼兒被原鼓浪嶼救世醫院首任院長,外國醫生郁約翰診為死症,不給治療。患兒的母親經人指點,抱孩子送葉醫生處急救,經“放筋”結合藥散治療後,竟然逐漸復甦。病兒之母大喜,千恩萬謝,後將患兒抱去找郁院長檢查,郁院長慚愧得無地自容。為了解這起死回生的奧秘,他親自登門拜訪,但對中醫的一整套診斷、“放筋”手法及藥散的套用,這位外國醫生根本無法理解。
影片情節
鼓浪嶼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在於中西文化的交融,既有東方傳統,又有西方特色,在醫學上同樣匯集中西智慧,蓬勃發展。故事講述了一個休克的女孩,被送到救世醫院裡救治。郁約翰醫生對休克的小女孩束手無策。而後,女孩被送到民間中醫斗姑那裡。斗姑採用祖傳的“拉筋術”,刮痧療法,令小女孩脫離危險,最終康復。中醫斗姑讓病人“起死回生”的事件一時傳為美談,震動了鼓浪嶼工部局,工部局為她授匾“妙手回春”嘉獎,中醫也受到西方人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