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紫菜協會

一是打造技術和信息服務平台。 二是打造新技術新成果推廣平台。 三是打造紫菜市場交易平台。

如東縣紫菜協會成立於2001年5月,目前企業會員已發展到121家,在沿海鎮還設立了分會,創辦了世界上最大的紫菜交易市場。協會建立以來,按照協會+市場+企業+養殖戶的運作形式。緊緊圍繞“服務企業、提升產業”的目標,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著力打造六大服務平台,努力為全縣乃至全省紫菜企業提供多元化綜合性服務,為如東條斑紫菜業的發展壯大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打造技術和信息服務平台。協會發揮自身技術力量作用,聘請科研院校專家教授為技術顧問,常年進行技術諮詢和現場指導,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班,每年四期以上,3000人次左右,組織專人收集編印《如東紫菜業信息》,每月一期,己發60期,傳送企信通簡訊12000條,及時為會員企業提供最新技術、價格、海況、天氣等信息。
二是打造新技術新成果推廣平台。通過組織會員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科研合作等多種途徑,先後成功開發和推廣新技術新成果20多項,申報立項國家、省、市級農業(海洋)科技計畫項目25項,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套用,促進了紫菜業不斷發展壯大。
三是打造紫菜市場交易平台。2003年協會動員會員單位,按照每台紫菜加工機一次性交納市場建設費5-10萬元的標準,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建成了“如東天一紫菜交易市場”,占地22000m2,建築面積12000m2,各種設施配套齊全,按股份制模式運行,實行會員制管理,引進日本招投標銷售方法進行交易。為會員提供交易場所,倉儲,****貨款結算,協助借貸,見證服務,信息諮詢,技術指導等配套服務。市場建立以來,已成功舉辦交易會31次,對日交易會2次,成交乾紫菜70萬多箱,成交額9。5億元,每年為全縣紫菜養殖加工企業和養殖戶增益4000萬元,市場的建立規範了紫菜交易行為,有力地扭轉了過去紫菜交易無序競爭的狀況。
四是打造行業自律平台。“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作為協會的重要職責,代替省協會起草《江蘇省紫菜交易市場交易規則(初稿)》,制訂《如東天一紫菜交易市場交易實施細則》作為全縣紫菜交易的共同行為準則,為了統一紫菜質量標準,代替省協會起草《乾紫菜等級標準》,使乾紫菜的分等分級具有客觀公正的依據,逐步建立了一套行業自律的約束機制,通過會議宣傳,組織學習,簽字確認等多種途徑,統一會員單位的思想,約束會員單位的行為。
五是打造維權服務平台。日本對我國紫菜出口採取歧視性貿易壁壘,如東協會會同省內同行一起向國家商務部提出調查申請,這是我國民間協會自發組織、自籌資金,首次針對貿易壁壘提出的申請調查,被稱為“中國貿易壁壘調查第一案”,協會積極做好大量的調查取證,最終打贏了這場國際官司。日本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紫菜市場,宣布有條件開放,2005年我縣第一次出口日本紫菜近4千箱,如東天一紫菜交易市場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2006年全國唯一對日紫菜交易市場,舉辦了2006年度中日乾紫菜交易會,成交乾紫菜2萬多箱。
六是打造融資服務平台。為了幫助會員企業解決周轉金困難,自2003年9月至今,分三批向銀行融資8400多萬元,拆借給會員企業,此外在企業遇到特大災難時,協會除儘可能地給予人力、物力和技術支持外,還給會員單位以資金援助,幫助會員企業度過暫時的難關。至目前為止,協會已發出援助資金14萬元。
從協會成立到2011年,全縣紫菜養殖面積從2.7萬畝發展到12萬多畝,育苗面積由3萬m2發展到12萬多m2,一次加工機組由48台套發展到174台套,年生產乾紫菜20多萬箱、,2007年達到31萬箱,占全國條斑乾紫菜總產量的44%,養殖原藻占全國產量的50%以上,二次加工線由5條發展到15條,紫菜業年產值10億元。全縣目前有7家企業獲得IS09001和HACCP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通光牌紫菜獲得OCIA國際有機紫菜產品認證。有2個產品獲國家農業部綠色產品認證,5個品牌乾紫菜成為江蘇省無公害產品,4個紫菜產品為江蘇省名牌產品。如東條斑紫菜在全省、全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進一步提高,真正成為全國著名的名符其實的優質條斑紫菜生產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