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計時器

在英國的西米德蘭茲郡,為了節能減排,當地政府出台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規定,公務員每次上廁所不得超過十分鐘,為此在廁所電燈上安裝了一個“如廁計時器”,十分鐘一到,感測器自動熄滅燈泡。幾天來已有數十名公務員“被困”政府辦公樓廁所內,尷尬之極。公務員紛紛指責這一舉措。

如廁計時器-惹風波

叫苦不迭

西米德蘭茲政府最新規定,公務員每次上廁所不得超過十分鐘,為此將“如廁計時器”安裝在廁所電燈上,十分鐘一到,感測器自動熄滅燈泡
這個計時器讓政府工作人員叫苦不迭,公務員紛紛指責這一舉措。
英國《每日郵報》引述伯明罕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的話報導:“(安裝計時器)沒有人徵求員工意見,讓人尷尬和丟人。在安裝計時器以前,我們已經按照要求一離開廁所就關燈。”
這名工作人員補充說:“在廁所小隔間裡,你正準備輕鬆愜意地‘爽一下’,突然,燈滅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你得摸索著儘快收拾殘局,然後才能走到大門口重新開燈。這個時候你還得祈禱千萬不要有人進來,否則他會看到你在黑暗中摸索,褲子還耷拉在腳踝。”

飽受抨擊

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3月24日公布2010至2011財政年度預算報告,預算中包括削減政府赤字措施。隨後,西米德蘭茲政府部門的公務員發現廁所里裝上“如廁計時器”。
“如廁計時器”不光惹得員工怨聲載道,納稅人也不領情。
納稅人聯盟西米德蘭茲女發言人菲奧娜·麥克沃伊向政府“開炮”說:“靠一個荒唐的‘如廁計時器’來降低能耗?西米德蘭茲政府的領導是哪個星球來的?說好聽的,這給員工造成不便;說不好聽的,這純粹是浪費公眾錢財的荒謬舉動。”
麥克沃伊說:“西米德蘭茲政府似乎是無事可做,憑空想出節約能耗的做法,看起來像是小學生惡作劇。”

效能新政?

面對各種指責,政府一名女發言人解釋說:“‘如廁計時器’可以節約資金和能源。我們已經在政府辦公樓推行一系列措施,減少一切可避免的能源消耗。我們還沒徵求員工和訪客對計時器的看法,今後將探索各種方法進一步減少碳足跡。”
《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各地將實施類似“如廁計時器”的各種措施,以達到達林提出的政府部門一年“節約效能”110億英鎊(約合160億美元)的目標。
政敵批評達林這一“效能新政”“過分樂觀”,他們認為,關掉政府大樓廁所里的幾盞電燈而不裁掉一名工作人員根本達不到目標。

如廁計時器-和債市倒計時

師琰:如廁計時器和債市倒計時
對英國西米德蘭茲郡的公務員來說,除了工作行動能力的要求,現在還需具備一項如廁行動能力——每次上廁所不能超過十分鐘。當地政府最近給辦公樓廁所的燈泡全裝上了“如廁計時器”,十分鐘一到,感測器就會自動熄滅燈泡。
此舉據說是為了回響英國財政大臣達林最近剛公布的財政預算報告。該報告中提到,要實現政府部門一年節約能耗110億英鎊的目標。
不過,“被省錢”的納稅人對此並不領情。當地一個納稅人組織就挖苦政府這個試圖節約能耗的舉措簡直就像小學生惡作劇一樣荒唐,純粹是浪費公眾錢財。
西米德蘭茲郡的官員一定感到很委屈,他們可能已想遍了所有有助於節省開支的辦法,包括能耗。英國政府計畫在2014年削減一半的財政赤字,一大舉措就是設法節省政府公共開支,甚至要把一部分首都的公務員職位遷出倫敦城,以節省數千萬英鎊的年辦公費用。
但是在評級機構看來,英國政府採取的措施遠遠不夠。標準普爾和穆迪最近又對英國的AAA主權信用評級地位發出了警告,國債的買家和經紀公司們也公開站在了“看衰”的陣營。美國債券投資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說,英國的債務洪水有可能導致貨幣貶值並降低債券回報;花旗集團也指責英國政府缺乏可信的中期財政可持續性路徑。
一些市場人士相信,如果英國5月大選未能產生明確結果,投資者將大舉拋售英國國債和英鎊。
現在,唯一能讓英國人感到稍有安慰的就是希臘了,後者仍是歐洲當前首要的憂慮。儘管上周末歐洲的領導人決定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做希臘的“堅強”後盾,但這並未能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因為這些承諾並沒有明確為希臘提供其最需要的長期低價融資。
希臘在3月29日和30日分別發行了兩批國債,但與3月初10年期國債獲得三倍認購相比,29日發的7年期國債只獲得20%超額認購,30日的12年期國債最終融資額僅達到計畫的一半。
到5月底,希臘還有116億歐元債務將到期,這逼著希臘在3月31日又宣布新一輪融資計畫。希臘公共債務管理局負責人當天說,希臘將在4月底或5月初面向全球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以融資156億美元。
事情看來正滑向最壞的結果。就像牛津大學經濟學羅西教授曾向本報指出的那樣,希臘可能不得不沿著拉美國家當年“布雷迪債務”的退路來實施債務重組計畫了。
除了用高利率誘餌繼續發債並用削減預算來平息債權人怒火,希臘似乎已經無路可走。與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之初相比,市場的信心正越來越低,而歐元區內要求希臘退出的呼聲也日漸高漲。
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了4位德國知名經濟學教授聯名寫的一封信,這封信的題目是 “希臘不走,德國走”,在這種不滿情緒里頗有代表性。誰也不知道,在接下來的5月,究竟會發生什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