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桑白皮1兩,白茯苓1兩,杏仁1兩,枳殼1兩,人參1兩,桃仁1兩,陳皮(焙)1兩,秦艽(淨)1兩,白芷1兩,麻黃(去節)兩半,柴胡兩半,甘草(炙)半兩,附子(炮)半兩,桂心(生)半兩,檳榔半兩,肉豆蔻3分,當歸(洗,焙)2兩,麝3錢。
【製法】上為末。魚大者2斤,湯渫,去淡血、頭、腸、肚入藥,麻皮縛紙裹數重,鹽泥紙筋固濟,約厚6-7寸許,就地掘坑,可容糠3籮,先以籮半,安坑底,入泥球,再以籮半鋪滿4旁,發火1伏時,取出將藥並肉骨三處焙乾,一處杵末。
【功能主治】大小傳屍,肺痿骨蒸,酒色食氣,諸勞。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下。不勝酒,水1盞,桃、柳枝各3寸,烏梅半個,煎7分,不拘時候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
中藥方劑之奪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