奤子

奤子

奤子有兩種釋義:a.中國一些地方對身軀肥大,行動笨拙的人的謔稱。b.中國舊時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貶稱。基本釋義是臉龐肥大,系貴州、關中等地區對臉大肉多的人的稱呼。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奤子拼音:tǎizǐ
釋義a.中國一些地方對身軀肥大,行動笨拙的人的謔稱。b.中國舊時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貶稱。

套用示例

猶侉子。南方人稱操北方口音的人。明陸容《菽園雜記》卷十二:“南人罵北人為奤子。”趙元任《鍾祥方言記》:“奤,稱北方人叫奤子。”

奤字

一、奤
奤字奤字

1.基本解釋:奤pò:臉龐肥大。
2.奤hǎ地名用字(奤夿屯,地名,在北京市)。
3.奤tǎi〔奤子〕a.中國一些地方對身軀肥大,行動笨拙的人的謔稱。b.中國舊時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貶稱。
二、貴州方言,mang,一聲,意思:稱呼臉大肉多且雍容可愛的人,常含有喜愛的感情色彩。貴州民間俗作“肉多”,上世紀五十年代貴州省惠水法院首次在檔案通告中使用“奤”表示“mang”,後來逐漸認同了這一用法。
奤子:胖子。
“你家么兒(年幼的兒女)的臉奤嘟嘟的,好可愛喔!"
三、關中方言,xin,一聲,意思:
1.臉大的專用名詞。
2.有“二”的意思。引申義為“二求”“二桿子”,和這些相通,罵人或貶低的用。
例子:“這人滿(man四聲)奤的!(這個人好愣啊!)”
"這娃臉奤的!(這個孩子的臉好大啊!)”
四、岳西方言,hǎ,意思:(商品)質量差,(人)品德差、心眼壞。
例子:“這種是奤的,你要好的我給你從新找。”
“那個人奤得死滴,你莫跟他纏(你別跟他摻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