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奔騰(Pentium MMX)的正式名稱就是“帶有MMX技術的Pentium”,是在1996年底發布的。從多能奔騰開始,英特爾就對其生產的CPU開始鎖倍頻了,但是MMX的CPU超外頻能力特彆強,而且還可以通過提高核心電壓來超倍頻,所以那個時候超頻是一個很時髦的行動。超頻這個詞語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流行的。
多能奔騰是繼Pentium後英特爾又一個成功的產品,其生命力也相當頑強。多能奔騰在原Pentium的基礎上進行了重大的改進,增加了片內16KB數據快取和16KB指令快取,4路寫快取以及分支預測單元和返回堆疊技術。特別是新增加的57條MMX多媒體指令,使得多能奔騰即使在運行非MMX最佳化的程式時,也比同主頻的Pentium CPU要快得多。
這57條MMX指令專門用來處理音頻、視頻等數據。這些指令可以大大縮短CPU在處理多媒體數據時的等待時間,使CPU擁有更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與經典奔騰不同,多能奔騰採用了雙電壓設計,其核心電壓為2.8V,系統I/O電壓仍為原來的3.3V。如果主機板不支持雙電壓設計,那么就無法升級到多能奔騰。
多能奔騰的代號為P55C,是第一個有MMX技術(整量型單元執行)的CPU,擁有16KB數據L1 Cache,16KB指令L1 Cache,兼容SMM,64位匯流排,528MB/s的頻寬,2時鐘等待時間,450萬個電晶體,功耗17瓦。支持的工作頻率有:133MHz、150MHz、166MHz、200MHz、233MHz。輝煌的開始——奔騰 MMX
INTEL吸取了奔騰 Pro的教訓,在1996年底推出了奔騰系列的改進版本,廠家代號P55C,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奔騰 MMX(多能奔騰)。這款處理器並沒有集成當時賣力不討好的二級快取,而是獨闢蹊徑,採用MMX技術去增強性能。
MMX技術是INTEL最新發明的一項多媒體增強指令集技術,它的英文全稱可以翻譯“多媒體擴展指令集”。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為 增強奔騰 CPU在音像、圖形和通信套用方面而採取的新技術,為CPU增加了57條MMX指令,除了指令集中增加MMX指令外,還將CPU晶片內的L1快取由原來的 16KB增加到32KB(16K指命+16K數據),因此MMX CPU比普通CPU在運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式時,處理多媒體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MMX技術不但是一個創新,而且還開創了CPU開發的新紀元,後 來的SSE,3D NOW!等指令集也是從MMX發展演變過來的。
在Intel推出奔騰 MMX的幾個月後,AMD也推出了自己研製的新產品K6。K6系列CPU一共有五種頻率,分別是:166/200/ 233/266/300,五種型號都採用了66外頻,但是後來推出的233/266/300已經可以通過升級主機板的BIOS 而支持100外頻,所以CPU的性能得到了一個飛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一級快取都提高到了64KB,比MMX足足多了一倍,因此它的商業性能甚至還 優於奔騰 MMX,但由於缺少了多媒體擴展指令集這道殺手鐧,K6在包括遊戲在內的多媒體性能要遜於奔騰 M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