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山[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奎山]

奎山[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奎山]

奎山,位於古城徐州東南。著名景點為奎山塔,在歷史上曾被譽為“江北第一塔”,古“徐州八景”之一,曰:“奎山塔影”。 (概述圖 )

景點介紹

奎山 奎山

奎山塔,坐落在古徐州城東南奎山主峰上。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徐州人萬崇德所建。塔身七層,高約60米,最大直徑約20米,為頂樹相輪式塔剎。建築平面正八邊形,共有七層。塔體為磚結構,內部樓梯、樓層為木結構。奎山塔氣勢雄偉,建築技藝精巧,飛檐翹首,迥蜂挺秀,巍巍壯觀。塔剎因遭雷擊,塔頂毀於清末民初。20世紀五六十年代塔體基本完好,只是磚砌的台基零落坍塌,塔體的四周多有開裂,塔身正直,無傾斜。“文革”時期以“四舊”為藉口,奎山塔遭拆除。

考古新發現

江蘇徐州奎山發掘4座西漢墓-墓葬 江蘇徐州奎山發掘4座西漢墓-墓葬

江蘇徐州奎山發掘4座西漢墓,去年8月,有關單位在江蘇徐州市區南郊奎山西北坡進行工程施工時發現古墓葬,徐州博物館經過調查,確認為4座西漢墓。8月11--25日,考古工作者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由於以前曾在附近發掘8座西漢墓,故4座墓葬分別編號為M9、MIO、M11、M12。

墓葬距離較近,均為長方形石坑豎穴墓。其中M9和MIO較淺,無洞室,棺槨位於豎穴的底部,男東女西,東槨室較西槨室高IO厘米。Mil和M12較深,豎穴底部及洞室內均葬人,M12被盜掘。MI!規模較大,保存也較好,由豎穴墓道、東、西側洞室及南側龕等部分組成。豎穴南北長3、東西寬1.4、殘深3米,方向165度。底部葬一人,男性.頭向南。葬具為漆木棺,已朽。從殘存痕跡看,為一棺一槨,槨長2.64、寬1米;棺長2.4、寬0.55米。東、西側洞室較豎穴底部低10厘米。西側洞室長2.8、寬0.9、高0.9米,口部以木板封堵。內葬一人,女性,頭南向。漆木棺已朽,僅存漆皮。隨葬品較少,主要位於北部。東側室長2.8、寬1、高0.9米,口部以4塊條石封堵,內葬一人,女性,頭南向,漆木棺巳朽,隨葬品主要位於北部和西南部,多為陶器。在豎穴及西側室的南部有一長方形龕,東西長2.6、南北寬1.4、高0.9米。龕內陪葬物為二者共有。龕的東部為青瓷器、銅器等,西部為一木質模型車,已朽,僅餘車馬器構件-

墓葬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M9、MIO和M12出土物較少,M11保存較好,出土物豐富。共出土遺物約50件(組),主要有陶器、瓷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玉器等。陶瓷器中青瓷壺形體較大,釉色青潤,較為少見。銅器中有銅鏡5件,為蟠螭紋鏡和規矩鏡。漆木器有奩、車等,奩為圓形或圓筒形,漆木已朽,殘餘銀扣及鈕座、足等;車1輛,已朽,殘餘車馬器較多,品種較全,多為銅質鎏金,形體較小。另外在車上還發現有鐵、錫質兵器,有劍、戈、戟等,形體較小,其中如鐵劍長約30、寬約0.8厘米,但有骨質的劍格、瑤等,證明它們應為模型器。玉器有琀、塞、璧、環、面罩等,琀為穿孔方形玉片或蟬,面罩由多塊玉片組合而成,部分貼有金箔,十分精緻,但面罩玉片均無孔,與以往徐州地區發現的西漢玉面罩不同。

從墓葬結構和出土器物來看,墓葬的時代為西漢早期偏晚至中期偏早階段,M12時代稍早,其餘略晚。它們距離不遠,時代接近,結合以前墓葬的發現情況來看,該處應為家族墓地。Mll規模較大,由三室一龕組成,內葬3人,男性墓主陪葬有玉琀、塞、璧、面罩及銅器、車等,身份較高,當為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官吏或貴族。東側洞室內所葬女性不享有南側龕,身份較低,而下葬的時代與男性墓主下葬的時代接近,說明其有可能是作為男性墓主的妾殉葬的,這在徐州地區較為少見。其餘墓葬的墓主身份均較低。這次發現的墓葬均為夫妻合葬墓,其中M11為一夫一妻一妾,說明西漢早期偏晚階段在徐州地區夫妻合葬的葬俗已較為流行。而男性棺槨或位於洞室或高於女性,且陪葬品較多,體現出當時男女尊卑的差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