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太谷縣水秀鄉太平莊國小是一所村辦單規制國小,座落在太平莊村的中心位置。南臨村中
央東西大街,占地2239平方米,校舍總面積531平方米,生均占地34。4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8。2平方米。現有教學班6個,學生73名,公辦教師6 名。附設幼稚園,有幼兒教師一名。
學校發展
多年來,在鄉中心校的正確領導下,在村委、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5年將破爛不堪的舊校舍改建成了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教學樓。給太平莊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了新的發展空間。2000年春,學校自力更生,籌措資經購制了第一台計算機。計算機的進入為學校的
教學管理帶來了新的變化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新的學習平台。同年又購制了35套新桌椅,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2000年秋季配備了五台學生計算機,將計算機教學引入了課堂,使國小校的學生也享有了同大學校的學生同等的機會。在以後的2——3 年中學校不斷的改善辦學條件,配備了投影機、功放、VCD、錄音機、電視機等,確保了電化教學的正常開展。2004年又進行了校園的硬化、操場的改造。2005年,校園已經初步達到“硬化、綠化、香化、美化、淨化”學生基本能在綠樹成蔭,香飄四溢、美觀大方、乾淨整潔的校園裡快樂學習生活。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交相呼應更陶冶了學子的高尚情操。2005底,積極籌措,安裝了多媒體設施,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2006——2007年內又將出現了問題的計算機設備進行了更換,使其能更好的服務於教學。新增圖書近千冊,閱覽桌四張,為學生拓寬了閱讀的空間。
兩基工作
多年來我校幼兒入園率100%,國小升學率、畢業率、鞏固率、各科成績合格率都達100%。教師專業化水平逐步提高,教師學歷達標,計算機、國語考試合格。小教高級教師一名,小教一級教師五名。教育教學經費逐年增加。學校教學質量長期領先於其它學校,學生得到了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全程發展。特別是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更是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農技校工作方面,學校根據農技校開辦要求加強了硬體、軟體的建設。在實用技術培訓上下功夫,注重培訓效果,能夠根據本村產業特點,針對性的開展好培訓工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情況下,隨著農村多種經營的不斷發展,廣大農民迫切需要掌握科技知識,了解市場信息,為此我們每年訂閱報刊雜誌30份以上,今年以來我校又對農民朋友進行了計算機網路知識的培訓,使農民階級朋友能夠從網路上搜尋需要的致富信息,為廣大農民致富提供了必要的幫助。
發展方向
在新的教材改革的形勢下,學校始終把“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一切為學生的發展”作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文明、健康、勤奮、多能”為宗旨,注重學生素質與教育質量的提高。以縣鄉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依據,以課改為依託,著眼於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依法自主辦學,最佳化凸現太平莊學校的辦學特色。在新的教材改革的形勢下,每位教師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教師加強學習,力爭以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深化教學管理與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提高備課質量,從學生的發展著想,開展探究性學習,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方式,努力探索實踐“主動性,互動性,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模式,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學會求實、求新、求異、求變,能質疑會大膽發表獨立的,有創見的意見,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培養興趣,面向全體,尊重差異,主動參與,多向思維,體驗成功,培養能力”課堂教學結構的研究。
其它方面
長期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體育活動。創辦了家長學校。以“家校合作,科學育人,著力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充滿潛質地成長”為目標。緊緊依靠家長委員會的全體成員的努力和全體家長學員的支持,立足於“家長學校”這一平台,結合實際,務實教學,勇於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最佳化家長學校的建設,使“傳播科學家教知識,交流有效家教經驗,啟迪正確家教習慣,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成為我家長學校的主旋律,逐步將家長學校創辦成為水秀鄉示範性家長學校。
重視學生德育教育,牢固樹立“以德為先,育人為本"的觀念。健全學校的德育網路,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會議,研究學生管理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深入年級和班級調查研究,抓好典型,以點促面。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和心理品質。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 為了預防學生違法犯罪,確保學生健康成長,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學生學法、守法的自覺性,增強其自我防範和保護意識, 各班要繼續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教育學生自覺遵守有關法規,不進入營業性網咖等不適合青少年學生進入的場所;加強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為主題的禁毒教育;提高學生的自防、自護、自救能力,確保未成年人在校內外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