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
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戴望舒的《雨巷》:“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太息,生理學名詞。即嘆氣。以呼氣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稱為一息,一息脈動四次,三息之後有一次深呼吸,脈五動,脈診上稱為“閏以太息”。病理情況下,若頻頻嘆氣,稱為善太息。它是一個症狀,由肝膽鬱結,肺氣不宣引起。
詳細釋義
tài xī ㄊㄞˋ ㄒㄧ 太息
◎ 太息tàixī
(1) [have a deep sign] 即“嘆氣”。
(2) 生理現象。以呼氣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稱為一息,一息脈動四次,三息之後有一次深呼吸,脈五動,脈診上稱為“閏以太息”。病理情況下,若患者頻頻吸氣,稱為善太息,它是一個症狀,可由肝膽鬱結,肺氣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種感情
陳涉太息曰。——《史記·陳涉世家》
感動太息。——清· 張廷玉《明史》
tài xī ㄊㄞˋ ㄒㄧ
太息
(1).大聲長嘆,深深地嘆息。
《莊子·秋水》:“公子牟隱機大息,仰天而笑。”
《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史記·蘇秦列傳》:“於是韓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劍仰天太息曰:‘寡人雖不肖,必不能事秦。’” 司馬貞索隱:“太息,謂久蓄氣而大吁也。”
宋·葉適《上西府書》:“天子為之憂愧太息,引咎鎮撫,然後少安。”
宋·蘇軾《超然台記》:“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而言曰:‘某每一念及秦政,痛徹心髓!願與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
清·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母安氏加贈宜人》:“慨焉太息,想齊名於古人。”
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令人太息古昔工程的堅美。”
(2).長呼吸。《素問·平人氣象論》:“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
張介賓註:“閏,餘也,猶閏月之謂。言平人常息之外,間有一息甚長者,是為閏以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