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村[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太平村]

太平村[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太平村]

連雲港市西郊,有一個漁家風光的秀美村莊,這裡交通條件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進入村內,只見一棟棟二層小康住宅樓整齊劃一;工廠里機聲隆隆,工人師傅們正在緊張生產;建築工地上熱火朝天,運輸車輛來往穿梭,處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景象。這就是東海縣浦南鎮太平村——一個久負盛名的老典型。2006年,全村實現銷售收入2.85億元,上繳各項稅收58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文明村”。

建制沿革

太平漁業公司是東海縣唯一從事海洋捕撈的生產單位。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太平莊的海洋捕撈業興旺發達。當時有黃花漁船48艘,噸位50至100噸。黃花漁船一季捕撈黃花魚,一隻船可收入2000塊銀元。民國27年(1938年)國民黨軍隊強行 徵調大船運載石塊至海口海邊沉船,以阻止日軍登入,致使船主將大船 賣掉,船工失業。日軍侵占東海後,封鎖海面,敲詐勒索海民,全村僅存二、三十小破船,難以到深海作業。日軍投降後,海洋捕撈業有所恢復。

建國後,太平村成立漁業協會。1951年成立漁業互助組,1953年擴大到6個組。其中大網船2個組,萳灘船3組、蝦拖船1個組,27條船,船工128人。1955年底,成立漁業合作社,船80多隻,船主將船、網折價入股分紅。

1960年,添置4.5千瓦機動漁船2艘,1963年又添置2艘。1965年,擁有機動船27艘,12.75千瓦,583噸位。用具全部尼龍化,有勒魚、馬鮫漁網1000條,底拖網24條,馬蝦網3000條,提網1000條,價值300萬元。1975年至1977年,太平莊建造船廠,自造木質漁輪2艘。

1978年後,船隻不斷更新,大船作業機械化,配有探魚器、定位儀、電台等。1982年,建造鋼殼船1對,購買1千瓦木質漁船1對。1989年造1.4千瓦鋼殼漁船4對,2千瓦鋼殼漁船4對,大大提高了生產力。1990年,捕撈量5100噸,相當於1985年的3.85倍。由於大功率船增加,海上作業範圍擴大到北至渤海灣,南至舟山漁場、東至濟州島附近。加速了外海資源的開發。1988年,太平村漁船獲鯷魚1600噸,被農業部水產司指定為鯷魚資源開發試點單位之一。

1990年1月,太平漁業公司成立,全公司1500人,從事海洋捕撈480人;擁有船隻74艘,45.7千瓦,2536.6噸位,配有650噸冷庫和魚品加工廠、船舶修造廠、網具加工廠等,總固定資產2500萬元。

行政區劃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浦南鎮太平村

地理環境

1990年至1995年,太平村依靠自身近海優勢,大力發展海洋捕撈和相關配套企業,經濟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創造了太平的輝煌。1996年以後,海洋捕撈這一支柱產業走入了低谷,漁業配套企業也在滑坡。大馬力鋼質漁輪由高峰時的40對(80艘),減至不足10對,漁業生產已不具有優勢。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太平村的經濟如何發展?發展的突破口在哪裡?靠傳統漁業已無法提供足夠的產業支撐,必須發展新產業。村兩委班子經過思索、分析,提出了“穩定漁業、壯大工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發展思路,確立了“解放思想抓機遇、依託工業求發展、廣開門路抓富民、村莊建設樹形象”的指導思想,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一致認同。在工業上,村里一手抓企業內部挖潛,幫助企業內抓管理、外抓市場,使全部企業能夠正常生產;一手抓外引內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尋求合作。太平村制定了優惠政策及獎勵辦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了搞好園區建設,明確兩委成員一半分工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對園區的硬體、軟體設立專門工業服務一條線,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工作人員放棄節假日、休息日,全身心投入到招商引資工作當中,北上青島、大連,南下蘇南、上海、溫州、台州等地,冒酷暑、戰嚴寒,多渠道、多方位聯繫客商。目前園區有大小企業24家,其中過千萬元項目7家。

自然資源

土地使用節約化。由於村工業發展,占用了部分土地,為了擴大可耕地面積,兩委成員多次到沭河裡灘地考察,繪製出進排水系統圖,做出開發方案,經兩委會、總支擴大會、民眾代表會討論研究決定,與水利部門協調,逐步開發村北沭河2000畝灘地。至2006年底,已投入100萬元進行水系及涵閘、橋建設,使之成為可灌溉的稻、麥兩季地。

村莊建設標準化。為了不斷改善民眾生活和居住條件,制定了太平村總體建設規劃,對住宅區統一安排規劃,對施工建設建房統一標準,並進行監督。同時不斷加大本村公益事業投入,並逐步實現居住樓房化、道路水泥化、村貌園林化。已建成公路10公里,配套建設l萬米標準下水道,水泥主路全部安裝路燈,綠化帶栽上了花草樹木。

居住環境整潔化。村里成立了愛委會,組建衛生清潔隊,專門清理垃圾、路面衛生,使民眾生活在一個乾淨衛生的環境裡。為了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村里建成了自來水廠、液化氣站、郵電所、用電辦等服務性機構為民眾服務。

事業同生活一樣,像奔騰的江河,後浪推著前浪,毫不停留地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激流里,太平人的創造力就像巨鍾,不斷接受著強烈的撞擊,又不斷地發出自己的聲音,用他們自己的聲音去震動時代,去奏響一支新的時代樂章,去延伸自己的輝煌道路。

經濟概況

村莊位置:連雲港市區北郊、東海縣東北角

村莊戶數:1350餘戶

村莊人口:5410餘人

三產總值:2.85億元(2007年)

上繳稅收:580多萬元(2007年)

人均年收入:6600元(2007年)

醫保條件:2004年至今由村集體為村民交納合作醫療費用,因病住院費用達2000元以上的,村委在縣或鎮合管辦為其補償到位後,另外補助其住院醫療費用總額的10%

福利待遇:2004年開始免收農戶的農業稅和部分生產費用:凡考取大學一本院校的獎1500元,二本院校的(含民辦高校)獎1000元。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治安聯防隊等民眾組織,還建成了老年人俱樂部、敬老院,使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樂

獲得榮譽: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縣文明村。2004年被評為連雲港市生態村

村里鼓勵民眾創業,專門規劃了私營小區,制定了土地低價租賃使用政策。對私營小區實現“三通一平”即:水通、電通、路通、地面平整,同時村集體多方面給予服務。目前,私營小區現有本村民眾投資50萬元以上企業6家。針對民眾想致富,但缺少項目、市場信息不靈、投資怕擔風險的實際情況,根據當時的皮毛動物養殖的發展勢頭,利用本地資源優勢,村里又專門調出部分養殖用地,優惠提供給養殖戶,積極引導民眾從事水貂、藍狐、貉子等特種動物養殖,並且從技術上做好培訓,搞好市場調研,加強信息聯繫,拓寬銷售渠道,有力推動了皮毛動物養殖業的發展。目前村規劃建設的水貂、藍狐、貉子養殖區已粗具規模,特種皮毛動物養殖240戶,其中規模養殖戶46家,貂、狐、貉年存欄量3萬多頭,銷售收入700多萬元,創利300萬元。

歷史文化

太平漁業公司是東海縣唯一從事海洋捕撈的生產單位。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太平莊的海洋捕撈業興旺發達。當時有黃花漁船48艘,噸位50至100噸。黃花漁船一季捕撈黃花魚,一隻船可收入2000塊銀元。民國27年(1938年)國民黨軍隊強行 徵調大船運載石塊至海口海邊沉船,以阻止日軍登入,致使船主將大船 賣掉,船工失業。日軍侵占東海後,封鎖海面,敲詐勒索海民,全村僅存二、三十小破船,難以到深海作業。日軍投降後,海洋捕撈業有所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