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太和鎮位於四川省西昌市城西,距市中心12公里,總面積38平方公里,東沿安寧河流域,南毗鄰裕隆鄉,西接開元鄉,北與樟木箐鄉接壤,南北長17公里,所轄7個行政村,5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12707畝,總戶數4427戶,總人口數17237人,其中農業人口12732人,非農業人口4505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彝族、回族、藏族、白族等。主要農業產品有水稻、小麥、油菜、蔬菜、側爾根、大蔥、西瓜、生豬、禽蛋等。
全鎮國內生產總值4937萬元,農業總產值達520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8018萬元,財政收入93萬元,稅收完成9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2873元,糧食總產量8435噸,蔬菜2423噸,水果587噸,蠶繭4.4噸,畜產生豬20765頭,鴨27.6萬隻,雞5.3萬隻、鵝5.4萬隻。
全鎮農業結構調整主要以發展經濟作物為龍頭,黨委、政府想方設法動員廣大農民發展了大量的經濟作物,調整面積達到6000多畝,種植品種有側爾根、大蔥、茼蒿菜、西瓜、草莓、石榴、黃竹草、蘿蔔籽。養殖業也有新的啟動,養鴨、養奶牛、圈養黑山羊大戶已開始形成。蠶桑生產效益正日趨旺盛,民眾栽桑養蠶的積極性在一些地方有了提高,烤菸生產完成種植面積109畝,產量突破2萬斤,新建烤房17個。
太和鎮系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日撤原太和、九龍兩鄉而成立的建鎮制,現已發展為有相當規模的新興集鎮,1996年10月被列為省級試點小城鎮。 全鎮現有國家、集體、個人的運輸車輛500多輛,每天到西昌及要相鄰各的客車50多班次,已達到了村村通汽車。
1996年,涼山州郵電局在太和鎮建立了分局,開通了程控電話。到2002年,全鎮安裝了電話2085部,建立了各種通迅網站,基本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電視差轉站一個,有限電視用戶達2千多戶。鎮內有自來水廠1座,有容量為11萬伏安的變電站1座。
1995年新修了太和農貿市場,對集貿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和布局,使太和鎮街道呈現出街道整齊、布局嚴謹、樓房店鋪、鱗次櫛比、商貿繁榮、一派生機的現象。
2000年鎮政府又投資100多萬元,開發了小東街,征地17畝,整修了兩條主要幹道。使太和鎮的環境和鎮容鎮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小東街建設已基本啟動,開發整體規劃平面布局圖紙已經繪製完成,已有15戶1300平方米的商品房基本竣工。
到2002年全鎮主要有以開採礦石為主的灌區水泥製品廠、太和沙石公司、有康明衛生紙廠、西漂磚廠、華寧公司、垃圾廠等較大型的企業,企業總數達到581個,其中集體企業6個,私營企業3個,個體企業572個,在本鎮企業打工1104人,工資總額535萬餘元,外出打工的務工人員800多人,收入337.7萬餘元。
發展展望
太和鎮境內所屬蘊藏豐富的鐵礦資源,與攀枝花、紅格、白馬並稱“攀西四大釩鈦磁鐵礦”,是名聞中外的“聚寶盆”。鐵礦石儲量達到9億噸,是國內特大型礦山之一。富含鐵、釩、鈦、鈷、鎳、硫、磷等多種資源,伴生金屬中,二氧化鈦7791萬噸,五氧化二釩165.9萬噸,銅15.77萬噸,鈷9.43萬噸,鎳8.28萬噸,是一個前景廣闊的礦山。
雖然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由於交通和歷史原因,一直未得到有效開發。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昌投資環境的改善,太和鐵礦又從新煥發活力。自08年攀鋼西昌項目實施並與太和鐵礦所屬重慶鋼鐵集團實現戰略合作。將依託太和鐵礦建成鐵、鈦、釩、銅等的大型生產基地,同時帶動太和鎮的經濟騰飛。太和鎮境內將建成大型採選礦基地和大型家屬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