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宮[東吳建業皇宮]

太初宮[東吳建業皇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初宮為東吳時期的皇宮。方三百丈。位於晉建康宮城西南。

建安十六年(212)始建,時名為討虜將軍府。黃龍元年(229年)年更名建業宮。赤烏十年(247年)以武昌宮木材擴建,改作太初宮。太安二年303年因戰亂焚毀。東吳另有武昌宮、昭明宮。

歷史沿革

關於太初宮的前身,文獻中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其一,《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注引《江表傳》載孫權詔書云:“建業宮乃朕從京來所作將軍府寺耳。”《建康實錄》卷二載:赤烏十年(247),孫權在詔移武昌材瓦修太初宮時亦言:“建康宮乃朕從京來做府舍耳。”都認為太初宮的前身是孫權建安十六年(212)從京口徙治秣陵時所建的將軍府舍。其二,《建康實錄》卷二云:“(太初)宮即長沙桓王故府也,因而不改。”即認為太初宮的前身是孫策早年所建的討逆將軍府。現在一般認為孫策早在建安五年已遇刺身亡,在建業府舍的可能性不大,故以前者說法為是。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遷都建業,因陋就簡沿用舊將軍府寺為宮,與其愛惜民力有關。

赤烏十年(247年),太初宮因年久失修,木柱朽腐,遂加以重建。《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載:其年二月,孫權暫移太子所居之南宮,“三月,改作太初宮,諸將及州郡皆義作”。其下注引《江表傳》更詳載:“權詔曰:‘建業宮……材柱率細,皆以腐朽,常恐損壞。今未復西,可徙武昌宮材瓦,更繕治之。’有司奏言曰:‘大禹以卑宮為美,今軍事未已,所在多賦,若更通伐,妨損農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 此次太初宮大修,歷時一月。重修後的太初宮史稱“正殿曰神龍,南面開無門,正中曰公車門,東門曰升賢門、左掖門,西曰明揚門、右掖門。正東曰蒼龍門,正西曰白虎門,正北曰玄武門。起臨海等殿”。宮中正殿神龍殿當即文獻中屢見的前殿。
太初宮因沿用舊府舍,其規模不大。《三國志》卷四八《吳書·三嗣主傳》引《太康三年地記》明確記載:“吳有太初宮,方三百丈,權所起也。”孫權崇尚儉素,重修後的太初宮不以奢華見稱。《三國志》卷六一《吳書十六·陸凱傳》載:“宮無高台,物不雕飾。”
太初宮中蒼龍門、白虎門、玄武門諸門,常見載於史。《三國志》卷六四《吳書·孫綝傳》曾率眾夜襲全尚,遣弟孫恩殺劉承於蒼龍門外。《三國志》卷四八《三嗣主傳》云:“(永安)五年(262)春二月,白虎門北樓災。”玄武門北直對台城西掖門前路東,即右御街。宮中還有白爵觀。《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載:孫權幽閉太子孫和,“驃騎將軍朱據、尚書僕射屈晃率諸將吏泥頭自縛,連日詣闕請和。權登白爵觀見,甚惡之”。《資治通鑑》卷七五《魏紀七·邵陵歷公嘉平二年(250)》記載與之相同。其下胡三省注云;“白爵觀在建業宮中。”
太初宮與商市相連。
天紀二年(280),西晉滅吳,太初宮基本未遭破壞。
太安二年(303),張昌起兵稱漢,派其將軍石冰攻掠揚州,諸郡盡沒。石冰之亂,太初宮遭到焚毀,志稱“太初宮盡焚”,“焚燒盪盡”。後來遺址處又有多次重修宮殿等。

現今位置

南京各個皇宮分布地點 南京各個皇宮分布地點

太初宮的具體位置,《建康實錄》卷二云:“今在縣東北三里,晉建康宮城西南,今運瀆東曲折內池,即太初宮西門外池。”
自宋代以降,對太初宮位置的認識一直眾說紛紜,無有定論。學界常見的觀點有:或認為在今焦狀元巷一帶;或認為在今北門橋稍東一帶;或認為大約在洪武路與長江路交接處;或認為在東極進香河路,西近中山路,南至北門橋下水道,北達今唱經樓的空間範圍內;也有人認為在今新街口正洪街以南一帶;還有人認為在石頭城。
根據太初宮在台城西南以及北面玄武門直對台城西掖門的記載,孫吳太初宮大約在今洪武路與淮海路交口北側一帶。

建築布局

孫吳時期的宮室建築,還有具備宮苑性質的龐大的苑城,以及太子所居的南宮等。除苑城位於都城北部中央外,其他宮室都分散於都城各處,可見這一時期的宮室制度尚不完備,處在奠基階段。東晉早期,國力貧弱,基本沿用孫吳舊宮。

南宮

大致位置 大致位置

孫吳太子所居之東宮,因在太初宮南,故號為南宮。赤烏十年(247)重修太初宮時,吳大帝曾遷居南宮。南宮雖條件欠佳,但大帝不以為小。《三國志》卷六一《吳書十六·陸凱傳》注引《江表傳》載:“是以大皇帝居於南宮,自謂過於阿房。”
南宮位置,據《建康實錄》卷二云:“其地今在縣城二里半,宋置欣樂營。”又,《景定建康志》卷二一《城闕志二·古宮殿》、《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二《古蹟志·城闕·宮署》均記孫吳南宮“在舊江寧縣北二里半”。

西苑

西苑,是始建於孫吳的皇家園林,因位於太初宮西門外而名西苑。《建康實錄》卷二云:“今運瀆東曲折內池,即太初宮西門外池。吳宣陽太子(孫登)所創為西苑。”其下小注又云:“其地今在惠日寺後,僧相傳呼為果師墩。”
吳末帝建衡三年(271)十一月,因鳳凰集於西苑,改次年為鳳凰元年。西苑中因有池,故亦名西池。西苑中有土山台,亦晉明帝為太子時所築。《初學記》卷一〇引徐爰《釋問注》曰:“西明門內有太子池,孫權子和所穿,有土山台,晉地在儲宮所築,故俗呼為太子池,或曰西池。”苑中又有合堂。《晉書》卷二九《五行志下》載:“義熙五年(409)六月丙寅,雷震太子西池合堂。”
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孝武帝曾於西池內宴請群臣。又據《建康實錄》卷七注引《修宮苑記》載:“其宮室西南角外,本有池,名清游池,通城中。有樂賢堂,晉明帝為太子時所作。蘇峻之亂,宮室皆焚毀,惟此堂獨存。”此池頗疑即太子西苑內之西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