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本書類別:其他 | 本書作者:諸葛文曦 | 文章狀態:連載 | 全文長度:728821字 |
最後更新:2011-2-9 0:41:16 | 原創書籍:否 | 授權級別:轉載作品 | 首發狀態:他站首發 |
總點擊數:33 | 本月點擊:33 | 本周點擊:33 | 收 藏 數:0 |
總推薦數:1 | 本月推薦:1 | 本周推薦:1 |
內容介紹
明朝中期,百姓安泰。 山村少年習明義因外出尋訪名師得遇孤峰神僧,學成絕世武藝。 又被修真四大門派之一的御劍門掌教收為弟子,從而揭開了那神秘的修真世界。 四派之中有正有邪,前輩高人更是層出不窮。 道門大會之上,正邪最終碰撞,而且愈演愈烈,各派高人悉數登場、 而就在此時,四派的浩劫卻也漸漸顯現。 但也正因為這場浩劫,開始了修真界的大變革。。。。。。初始章節
蜀中歷來被稱為天府之國,就在這天府之地,有一處不怎么出名的地方,名叫宣漢。但是此地卻習武成風,而又以其中兩地最為時興,一為南壩鎮,一為桃花鄉。這南壩鎮裡面,有兩個人是其中的高手,所練的功夫都是峨眉正宗。這兩個人,一人名叫鄭道生,一人名叫丁獻張。
在南壩鎮所有青年好武之人,基本上都是拜他們二人為師。在那桃花鄉雖然也有高手,不過卻有著很深的門戶之見,只家傳,不外傳。所以鄭道生和丁獻張二人能夠摒棄門戶,廣收門徒,其聲望當然也是遠揚四方了。
每日清晨,天剛微亮的時候,鄭道生就在一處開闊空地教授弟子功夫,天大亮時徒弟們則都回家吃早飯,準備當日農耕。。。
在鄭道生門下,有一個少年,名叫習明義。雖然他每日刻苦練習,但是對於鄭道生所教授的功夫,總是不能融會貫通。他跟隨鄭道生已有些時日了,始終長進都不大。
這日鄭道生正在教一套拳法,習明義所有師兄弟都學會了,可就他仍然不會。
此前習明義本來就不受師父待見,嫌他太過愚鈍。這時見他一套拳法都要學這么久,不禁心頭有些氣,便說道:“你根本不是這塊材料,還是回家去幫助父母種田農耕吧。以後出去了,跟人比武切磋,要是輸了,也別說是我鄭道生的徒弟,丟了我的臉面。”習明義聽了此話,臉上一熱,頓覺受辱,便跑了回去。
其實鄭道生本來也是一時氣話而已,可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習明義心頭便覺得在這些師兄弟面前被師父如此說,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雖然習明義功夫沒學成,但是人卻十分有骨氣。
回家後他心頭越想越是氣憤,便決定要外出尋師訪友學習拳術,他日回來打敗師父以消今日之辱。想定之後,便準備第二天一早就去師父鄭道生的家中告辭。
第二天早上,習明義算著鄭道生差不多教完徒弟回家時,也就出門了。不多時,便到了鄭道生家門口,鄭道生家的門童這時也看見了習明義,便迎上兩步問道:“習明義,我聽說師父昨天罵了你兩句,聽意思是不想再教你功夫啊。”
習明義點頭回道:“我此番來就是向師父告別的。”
門童一驚,問道:“告別?你不打算求求師父嗎?你去買些好酒好菜,多上前說幾句好話,師父氣一消,不就也沒事了。。。你怎地還如此倔強,要和師父鬥氣?”
習明義嘆了口氣,說道:“師父從我入門就不太喜歡我,這事你也知道。昨天又在那么多師兄弟面前如此說我,叫我如何能承受得住?”
那門童又勸道:“你跟著師父也這么久了,他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不過要我說,你也確實不適合習武,不如就此回去好生耕種務農吧。”
習明義哼了一聲,說道:“你也瞧我不起嗎?”說罷徑直朝屋內走去。
那門童本是好意相勸,可話一出口,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想要解釋,習明義卻已經進了前門。。。
這個時候鄭道生剛交完徒弟回到家中,正在廳堂食用早飯。余光中看見習明義從前門穿過正要進來,以為是來向自己認錯道歉。滿心想:“來認錯也不帶些禮數。”
那習明義進了廳堂,見師父正在吃飯,便跪在師父面前,著實磕了三個響頭,然後起身說道:“我翌日便要出門,特來向師父辭行。他日回來,再向師父請教。”說罷也不等鄭道生答話,便轉身大步離開了。
鄭道生本來昨日回到家中,也覺得自己當時話說得有些重了。盤算著明天習明義定會來認錯,賭說日後一定多多用功,那時候假裝原諒他也就是了。誰知道習明義今天來是來了,卻不是來認錯的,而是來挑釁的。
鄭道生在江湖多年,那番話一聽就知道是什麼意思。。。無非是說我明天就要出去找其他高明的師父了,等到我學成之後再回來打敗你。
鄭道生見習明義口氣堅毅,而且轉身就走,步子絲毫不拖,便知道昨日那番話傷了這孩子的心了。不過想他年紀輕輕,父母似乎也不會允準他獨自外出,也或許只是一時生氣耍些小孩脾氣罷了。只不過這么一來,氣氛僵了,可如何再迴轉?總不能是自己這個師父去請他回來吧。
習明義回到家中,便和父母說了自己想外出學做生意,家中田地有兄弟幫種,倒也不缺人手。
父母心想讓他出去學著做做生意也好,倘若他日發達,家中也可寬鬆不少。便也就同意了,於是給了他一些銀子,又修書一封讓他到縣城內一處遠親先行投奔。。。
第二日一早,習明義就帶了銀子和書信踏上了路途,到了縣城,找到親戚家中,只說自己要外出做些小生意,途經縣城,來和他們打聲招呼。那親戚本邀習明義吃了飯再走,不過習明義推說時間要緊,也就告辭離開了。
此後數年,習明義走遍名山大川,遍訪高人,但卻都未遇名師。
這日正來到杭州城外,走得渴了,便到一處農家討些水喝。習明義見這戶農家只有一位老人在家,心想這年老的人肯定對當地十分了解。便隨口問道:“老丈,此地可有什麼出名的武師嗎?”
那老丈打量了一番習明義,說道:“少年人,聽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
習明義答道:“在下乃是蜀中人士。。。”
那老丈顯得有些高興,說道:“我老伴也是蜀中的啊,只可惜前些年她已去世,留我老頭子孤零零的在此度日。”說罷又顯得有些傷感。
習明義喝完了水,見那老丈說話有些含糊不清,心想或許他早已經有些年老呆痴了。於是道了謝正要離開。
那老丈卻突然說道:“少年人,你剛才問我什麼來著?”
習明義轉身回道:“啊,我是問老丈此地可有出名的武師。”
那老丈摸著山羊鬍須想了一會,說道:“出名的武師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在那靈隱寺後山的一座孤峰上,住著一個老和尚。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功夫,他也從來未曾展示過。。。但是我從父親那輩便已經聽他們說過這個老和尚了,到了我這裡,這個老和尚還依然在哩。不知道是不是佛祖保佑。”
習明義聽罷,大吃一驚,再看那老丈,鬚髮皆白,少說也有七八十歲了。如此說來,那老和尚不已經百歲有餘了。
於是當下告辭了老丈,直往那靈隱寺的後山尋去。到了後山,果見一孤峰上有禪院一座。於是加快腳步趕往禪院。
習明義心知如若真如那老丈所言的話,那老和尚定是世外高人,此番前去,無論如何都要求他收為弟子。趕到禪院,天業已黑了,習明義敲了門,良久,裡面問道:“是誰人叩門啊?”
習明義恭敬的回道:“在下聽聞禪師在此深修,特來拜會,望禪師開門一見。。。”
過了一會,習明義聽見裡面有開門的聲音,然後是一陣緩慢的腳步聲,聲音漸進,估計就快到山門處。那門剛一打開,習明義便跪了下去,磕頭不止,同時說道:“望禪師能收為弟子,教授武功。”只此一句,重複不停。
那老和尚見習明義還未見到自己,納頭便拜,且磕頭聲咚咚做響,其心甚誠。便將習明義扶起,習明義見那老和尚眉須皆白,一副莊嚴佛像,兩眼更是精光射人。便知道這老和尚定是有功夫的人。
只聽那老和尚說道:“我並不會武功,你請回吧。”習明義哪肯相信,於是重又跪下繼續磕頭,說道:“只求禪師收納,我自照顧老禪師生活起居足以。”
這時老和尚盯著習明義看了一會,又掐指一番,眉宇間露出一絲喜悅。。。說道:“那就隨你吧。”說罷轉身進門去了。
習明義見老和尚答應,心頭大喜,便一下就站了起來。因為剛才磕頭太用力,這猛的一站起,卻覺得有些頭暈。定了一會,正想進門,卻不見那老和尚了。
這時只聽禪房內傳出聲音說道:“你就住偏房吧,裡面被褥都有,你且自便吧。”
習明義從站起到回神,也不過一小會功夫,那老和尚竟然毫無聲息就回了禪房,自己甚至都未看清楚。而且聽那老和尚聲若洪鐘,肯定內功不凡。心中更加確定老和尚乃是世外高人,雖然現在未收自己,不過只要自己一心照顧他,定能感動。便也不再想其他,徑直回了偏房。
此後習明義每日上山砍柴到城中賣錢,然後買些鹽米回來做飯。空閒時間自己就在院子裡練習當初鄭道生傳他的功夫,雖然有些粗淺,倒也不曾荒廢,心想反正有練總比不練得好。又想或許哪天自己練習時,老和尚突然在旁指點一二也不是不可。
不過老和尚就算有時候經過,卻也從不看他練習拳法。習明義雖然失望,但每天依然豪不懈怠。
這寺廟在孤峰上,不供佛像,也不受朝拜,更不受香油錢。一切都靠習明義每日上山砍柴賣錢換米。除了每日做飯打掃之外,就連老和尚衣褲也皆都習明義親自漿洗,有破爛處還用針線縫好。雖不說無微不至,倒也是處處用心。
如此過了三年,老和尚每日誦經念佛,打坐參禪,也不怎么同習明義說話。那教授功夫之說更是沒有。
這日晚上習明義像往常一樣,練了一趟拳法,然後洗了身子正回偏房準備入睡。那老和尚卻也跟了進來,這是三年來老和尚第一次進習明義的房間,這倒讓習明義有些受寵若驚。
老和尚坐下之後,說道:“這三年來,我一直在觀察你。你每日砍柴練功,洗衣做飯,從不馬虎懈怠。雖然我不曾教授你一招一式,但你卻從來毫無一句怨言。你要知道,即便是你晚間回了偏房,只要口中小聲埋怨,我便也是能聽到的。不過你很好,三年來任勞任怨。我大限將到,今晚我就正式收你為徒,教你武功。你需好生練習,他日定能受益匪淺。你跪下拜師吧。”習明義聽後大喜,於是趕緊跪下磕頭拜師。
老和尚繼續說道:“我今晚傳你功法,你每日早晚要勤加練習。”於是當下便傳授了習明義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