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劉秉榮,天津市寶坻縣人。1945年生。1965年入伍。武警部隊文藝創作室原主任,國家一級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中國工農紅軍全傳》、《紅一方面軍紀實》、《紅二方面軍紀實》、《紅四方面軍紀實》、《賀龍全傳》、《紅海忠魂》、《彭德懷傳奇》、《朱聲達將軍傳》、《中央紅軍長征記》等50部著作.並在各報刊發表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數百篇,總字數逾3500萬。
內容簡介
《天變:辛亥革命紀實》 內容簡介:天變,乃天道之變,得道多助。大清王朝轟然倒塌,非其兵不利,非國力不強,實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清末,清政府腐敗到了極點,對內血腥鎮壓,對外屈辱求和,昏庸慈禧亂政。一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王朝這棵參天大樹,根系幾近完全腐爛,最終轟然倒地。
“嗚呼!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亡清者,非民主志士之能,實為清也!
媒體評論
辛亥革命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這場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人民日報社論
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它將中國舊社會經營了千百年建立起來的統治秩序完全打亂了;民眾對自己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從觀念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它使中國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
——金沖及
辛亥革命的勝利不僅實現了兩個半世紀以來民族主義革命傳統的夢想,而且還超越了狹隘的種族訴求,將政權從清政府那裡解放出來,將它擴大到所有中國人。從武昌起義爆發到共和國家成立,期間僅用83天。這樣迅速的勝利在世界其他任何偉大的革命中都罕有其匹。
——徐中約
目錄
楔子
大清帝國
268年,由盛至衰。順治帝7歲登極,溥儀7歲退位。兩個小皇帝完成了大清帝國的始終。
第一章 大清末日
孫中山於大清末日時出生,術師稱他有帝王之命,因而孫中山的“生辰八字”秘不外傳。而孫中山說他的“八字”是“驅除韃靼,還我中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喪權辱國,推翻清政府始終成為孫中山和革命黨人浴血奮鬥的目標。
第二章 孫中山、康有為上書變法
孫中山因與陳少白等四友人常在一起痛斥滿清專制政府,被人稱之為“四大寇”。孫中山一面行醫,一面從事革命,首先成立了“興中會”,其宗旨是以和平方式請願清政府,促清政府改行立憲政體,孫中山為此上書李鴻章.清政府甲午之戰兵敗,割地,賠款,朝野震動,康有為等千多名舉子公車上書,並成立了“強學會”。
第三章 孫中山廣州首義
孫中山看到慈禧在國難之際,仍大修頤和園,滿清官場已無可藥救,於是決心武力推翻清政府,遂組織策劃了乙未廣州起義,起義失敗遭通緝後,遁走海外。在倫敦蒙難,經英人康德黎夫婦相救脫險。
第四章 百日維新
甲午兵敗,舉國震動。光緒帝採納了康有為、梁啓超的上書,決心推行新政,實行變法。而變法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了舊勢力的強烈反對。在新舊勢力的交鋒中,光緒帝僅“百日維新”就被慈禧推下政壇,囚禁瀛台。戊戌六君子被殺,慈禧歸政。
第五章 孫中山尋求與“保皇會”、會黨及李鴻章聯合
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逃到日本。在日本的孫中山欲與康、梁聯合,但康、梁自詡為“保皇黨”,與孫中山的推翻清政府的目的格格不入。康、梁還借“保皇”之力,同孫中山爭奪各方力量。為此,孫中山努力聯合“三合會”等會黨,並擬聯合李鴻章促“兩廣獨立”。
第六章 庚子國變
由於清政府對內鎮壓,對外屈辱求和,喪權辱國,激起民變,使義和團興起。義和團極端仇視洋人。初時清政府對義和團採取鎮壓手段,後改“壓”為“撫”。義和團也樹立了“助清滅洋”的大旗,湧進北京,攻打使館,殺死洋人。英、美、德等八國聯軍在大沽口登入攻打北京,慈禧、光緒兩宮出逃。八國聯軍進占北京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和約》。
第七章 自立軍起義、惠州起義、廣州起義
革命黨人見清政府不可藥救,紛紛舉義。唐才常組織“自立會”並成立了“自立軍”,擬在漢口組織起義,因事泄失敗。此後孫中山在惠州、廣州相繼組織起義,起義都失敗,許多革命黨人遇難。
第八章 清政府鎮壓愛國學生運動
熱血青年見清政府不可藥救,紛紛走上救國之路。留日學生們暢言維新,暢言革命,並對孫中山、康有為很敬仰。清政府勾結日當局用開除學籍、遣返回國的手段對留學生進行壓迫,適逢沙俄強占我國東三省,而清政府屈辱求和,憤怒的學生遂成立了“國民教育會”,並組織了義勇軍。
第九章 創建“同盟會”
孫中山面對國內外形勢,努力團結各方革命力量,使“興中會”同黃興為首的“華興會”聯合成立了“同盟會”,目的是建立革命大同盟,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此後,各地的同盟會分會也相繼成立,革命力量不斷壯大。
第十章 “光復會”的創立
同盟會成立後,又把“光復會”、“強學會”、“知恥學社”、“勵志學社”等大小革命團體聯合起來,結成了同盟。
第十一章 萍鄉、瀏陽、醴陵起義
各地會黨也紛紛舉行反清活動。湖南瀏陽、萍鄉、醴陵的會黨頭目龔春台等趁湖南大旱、米責如油,官吏殘酷壓迫百姓之機,舉行了起義。起義不幸失敗,清政府大開殺戒,起義軍被殺達萬人。黃興聞革命黨人劉道一被殺,哀痛欲絕。
第十二章 清政府的“預備立憲”
慈禧在實行了幾年“新政”後,國內矛盾依然,適日俄戰爭爆發,在國內外壓力之下,清政府決定實施民主立憲制。遂派五大臣出國考察。革命黨人吳樾在前門火車站炸五大臣時以身殉難,五大臣中二人受傷。五大臣考察回國後,暗找梁啓超、楊度代筆寫了考察報告,上呈慈禧。清政府下詔“預備立憲”。
第十三章 徐錫麟刺殺恩銘
徐錫麟是“光復會”的首領。他被安徽巡撫恩銘看中,被授以陸軍學校監督要職。徐錫麟利用職務之便安排革命黨人秋瑾在紹興辦大通學校,並以此為聯絡據點,準備起義。正當起義準備之際,因叛徒告密,徐錫麟等倉促起事,刺殺了恩銘,徐錫麟被捕後為當局剖腹挖心殘害。
第十四章 秋瑾之死
秋瑾曾與徐錫麟相約舉事,正當她集聚洪門人馬準備起義之P錫麟舉事失敗。當局派兵抓秋瑾,秋瑾要學生速離。秋瑾被捕後,“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句,而後,從容就義。孫中山手書贊秋瑾幗英雄”。
第十五章 黃岡之戰
革命黨人許雪秋、陳宏生等奉孫中山之命,在廣東潮州一帶發動起義,由於事泄,起義在饒平縣的黃岡倉促舉行。清政府調重兵相攻,起義失敗,大批革命黨人犧牲。
第十六章 惠州、欽州、城防起義
革命黨人在黃岡起義之前,孫中山曾派鄧士良、鄧子瑜赴惠州發難。另派史堅如、鄧蔭楠到廣州組織暗殺清政府大員,以策應惠州起義,惠州起義不幸失敗。而史堅如在廣州刺殺清政府大員也未果並遇難,孫中山稱他“為共和殉難之第二人”。6年後,孫中山又命鄧子瑜等在惠州舉事。當鄧子瑜還在香港籌款之際,黃岡起義爆發。革命黨人陳純即在惠州的七女湖舉事並連克數城,聲勢大振,但終因敵眾己寡而失敗.此後欽州、城防一帶的起義也相繼失敗。
第十七章 鎮南關起義
……
第十八章 欽州、河口之戰
第十九章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
第二十章 兩宮駕崩
第二十一章 熊成基與安慶之戰
第二十二章 “龍華會”、“保亞票”舉事
第二十三章 廣州新軍義
第二十四章 黃花崗起義
第二十五章 譚人鳳“中部總會”
第二十六章 “保路運動”在四川
第二十七章 “共進會”在湖北
第二十八章 南湖炮隊事變
第二十九章 推翻帝制第一槍
第三十章 武昌首義
第三十一章 軍政府成立
第三十二章 恐慌的滿清權貴
第三十三章 劉家廟之戰
第三十四章 張景良出賣革命
第三十五章 湖南光復
第三十六章 陝、贛、晉、滇光復
第三十七章 黃興臨危受命
第三十八章 滬、浙、蘇、晥、黔、閩和兩廣光復
第三十九章 袁世凱暗中求和
第四十章 南北停戰議和
第四十一章 四川、南京光復
第四十二章 唐紹儀南下
第四十三章 中華民國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