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在一些文昌祠中,在主神文昌帝君的兩側,常塑兩位童子塑。這兩位侍童,即俗稱"天聾"、"地啞"。在許多文昌帝君的畫像中,也常出現這兩位童子。探溯本源,天聾、地啞實即原始社會農耕民族信仰中的最大神聖天父、地母。地母比天父早出。大地負載萬物,生育萬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生活、繁衍的根本。因此遠古先民特別崇拜大地。受農耕初期母系氏族社會的影響,人們便取大地生育萬物,為萬物之母之含義,稱這位由大地崇拜而產生的神靈為"地母"。天父是父系社會出現後產生的男性蒼天大神。古人以天為陽,以地為陰,認為陰陽相配才能化生萬物。所以古代神話稱,天父與地母結為配偶,天覆於地,向地下雨,致使地母受孕而滋生萬物。
“天聾”、“地啞”是文昌帝君的兩位侍童,在一些文昌祠中,都可以看到他們分立與主神文昌帝君的兩側,在許多文昌帝君的畫像中,也經常出現這兩位童子。
“天聾”、“地啞”本為原始社會農耕民族信仰的最大神聖:天父、地母。地母的出現早於天父。大地賦予人類生存的生產資料,讓人類能夠自給自足,它承載萬物,孕育萬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根本。因此遠古先民更加崇敬大地。距今約十至二三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遠古社會由原始人群階段進入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氏族裡居於領導地位,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重要特徵。人類對母性的崇拜達到了一個高度,於是人們便取大地生育萬物,為萬物之母的含義,稱這位由大地崇拜而產生的神靈為“地母”。隨著社會生產力水準發展日漸加速,男子在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等主要的生產部門中逐漸占據主導的地位,於是母權制自然過渡為父權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漸形成。從此,以父權為中心的個體家庭成為與氏族對抗的力量,原始社會逐漸趨於解體。男子依靠經濟上的優勢,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占據了統治地位。天父便是父系社會出現後產生的男性蒼天大神。古人以天為陽,以地為陰,認為陰陽相配才能化生萬物。在古代神話還有這麽一說,天父與地母結為配偶,天覆於地,向地下雨,致使地母受孕而滋生萬物。《禮記》記載:“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人類的一切都來自於天地,天地運分晝夜,剖斷四季,覆載萬物,孕育萬物,才能有人類生命的延續。因此,人們信仰天父、地母。但對於人們的尊奉,天地總是默然無聲,從不居功自傲。而《地母經》也有此種說法,地母自稱“夫君本是玄童子,他聾我啞配成雙。”於是人們又稱天父、地母為天聾、地啞。相傳地母聖誕是十月十八日,過去道士多於此日念誦《地母經》,祈禱喜獲豐收,人民富足安康,生活幸福美滿。
《地母經》
地母本是無忌土。包養先天與後天。
夫君本是玄童子,他聾我啞配成雙。
神與氣合化天地,氣與神合產賢人。
真氣為母母是氣,真神為子子是神。
陰陽會合真造化,造化天地產賢君。
雖然不會人言語,三九二八時時行。
子母不離懷胎孕,身懷有孕十年整。
十年胎足卦爻定,胎滿產出六賢君。
天皇地皇人皇氏,伏羲軒轅與神農。
天父、地母被當作文昌帝君的隨童後,它的地位有所下降,它的職能、形象也已改變。當道士在地母聖誕為地母念誦《地母經》,誰也聯想不到這天同時也是文昌閣內地啞的聖誕。可見地母與地啞其實已是截然不同的神聖。
為何在文昌帝君的旁邊安排天聾地啞呢?據《歷代神仙通監》的第十一卷中記載:“梓潼真君)道號六陽,每出駕白騾,隨二童,曰天聾、地啞。真君為文章之司命,貴賤所系,故用聾啞於側,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機弗泄也。”古人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了功成名就,但卻擔心考官的腐敗與考場黑幕,於是在文昌帝君安排天聾地啞,防止泄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