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官驛

天福官驛

天福官驛又名“天福驛站”,位於重慶武隆,地理位置特殊,現成為旅遊特殊觀賞景點。它的出現有著特定的故事背景。

地理位置

天福官驛 天福官驛

在天生三橋的天龍橋的坑底院有一座座青瓦灰牆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院落前掛著的燈籠上寫著“天福官驛”四個字。該驛站始建於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地處“鑽天鋪”和“白果鋪”間之要津,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傳遞的重要驛館,後毀於兵燹。該建築位於武隆天坑,天生三橋的青龍橋下端,坑底有條谷底大道,寬約5米,仿如古時驛道,可通行木製車,騎馬。房屋位於道旁,屋頂被天龍橋萬丈深淵所籠罩。四周岩石崢嶸,灌木蒼翠,有一種陰深蕭煞之氣氛。

巨資仿建

天福官驛 天福官驛

對於人類來說,我們的幸運在於:上帝似乎也正好是個完美主義者。

既然他賦予了武隆天生三橋這么多“世界之最”的神奇之處,自然不會吝嗇再錦上添花,給這鬼斧神工之地再旁生出一些枝節,一些故事,一段歷史來,好使這難能可貴的天然傑作更加完美。

而這個錦上添花的故事就發生在羊水河峽谷上的第一座天生橋——天龍橋坑底的“天福官驛”。這是一個位於道旁,屋頂被天龍橋萬丈深淵所籠罩,四周岩石崢嶸,灌木蒼翠的四合院。院子由幾幢相連的青瓦灰牆的廂房組合而成,古色古香,四處瀰漫著古老悠遠的味道。在院前的空闊草地上,高高懸掛起來的大紅燈籠上赫然寫著“天福官驛”幾個龍飛鳳舞的大字,風一吹,仿佛一團火苗在半空中搖盪。而驛站外的柵馬樁,以及懸掛在高竿上的驛站標旗,則顯示了此處為官家豪強出入歇腳處所的尊貴身份。另外,這裡還有一條寬約5米仿古時驛道修建的大道,可通行木製車和高頭大馬。

推門進到院內後便可看到,院內所有建築都為木質結構,風格古樸而典雅。事實上,這是由兩個四合院連成的矩形方陣。除了正門有朝門以外,每座廂房的小青瓦屋頂上都有翅角飛檐,琉璃瓦當,以及精妙絕倫的雕梁、木牆。在院壩的角落裡,還有一輛專供古代官員們外出使用的木質馬拉轎車。

而驛站的內庭,四方加起來大約有20來間房舍,不僅有正房、庭院、廂房,還有會客廳、馬廄等,總共占地面積約達到了1000多平方米。若是按照古時的房屋功能分布來推知,左廳應為專供官員辦公及接待賓客用的正殿,而右廂則應為官舍及衛士住房。

其實,眼下我們所看到的驛站面貌,是嚴格按照漢唐時期驛站風格重新仿建的。為了更好的復原歷史原貌,在驛站修復過程中,一切細節都儘量保持歷史的本來樣子。連青磚、灰瓦也是專門到外省定做運來的,屋樑和門窗上的雕花也都是專門進行了“做舊”處理的。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在此取景拍攝,所以驛站內還保留著當時作為劇中道具的馬車、盔甲、刀劍等等。

那么,這座驛站究竟有什麼來頭呢?全國各地的古驛站並非只有武隆這一處,因此,促使張藝謀來此處選景一定另有深意。從現存史料來看,天福官驛,始建於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地處“鑽天鋪”和“白果鋪”之間。在歷史上,這裡曾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兩地作為官方信息傳遞的重要驛館,可惜後來毀於兵燹之中。

建築風格

天福官驛 天福官驛

該建築為木質結構,古典風格,小青瓦屋頂,翅角飛檐,由兩個四合院連成矩形方陣,正門有朝門,內庭四方約20間房舍,左廳為正殿,供官員辦公及接待賓客,右廂是官舍及衛士住房。院壩存有古官員的馬拉木質驕車。

驛站外有柵馬樁,及高竿懸掛驛站標旗,顯示此處是官家豪強出入歇腳處所。

身世之謎

要解開上面這些謎團,首先得弄清楚在古代,官驛究竟是用來乾什麼的?它究竟是類似於近現代“郵局”這樣的信息傳遞機構呢,還是類似於“賓館”這樣的接待機構呢?

追溯到天福官驛最早的修建年代(唐朝)之前的朝代,我們發現,早在南北朝時期我國就已經開始了“驛傳合一”的制度。“驛”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郵”、“亭”、“傳”驛的任務包羅萬象,既負責國家公文書信的傳遞,又傳達緊急軍事情報,還兼管接送官員、懷柔少數民族、平息內亂、追捕罪犯、災區慰撫和押送犯人等各種事務,有時還管理貢品運輸和其他小件物品的運輸。

由此可見,在公元619年天福官驛修建之時,我國早已經實現了“驛”“傳”的合一。也就是說,天福官驛作為一個地方官驛不僅承擔著“郵局”的功能,還同時承擔著“賓館”的作用,甚至還承擔了押送犯人和貢品運輸等職能。

那么,像天福官驛這樣的驛站當時全國有多少呢?它們之間又是怎樣的關聯呢?我們知道,到了隋唐時期,驛已經遍布全國,像一面大網似地密布在全國交通大路上。而根據《大唐六典》的記載,最盛時全國有水驛 260 個,陸驛 1297 個。驛站與驛站之間緊密相連,終於形成了一張點、線、面多管齊下的交通巨網。

可是,在這張網中,天福官驛又占據著怎樣的位置呢?要解開天福官驛的身世之謎,還得從天福官驛的地理位置上來尋找線索。翻閱唐朝時期的古籍記載,我們在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館驛使壁記》一文中了解到,“當時以首都長安為中心,全國有七條重要的放射狀的驛道,通往全國各地。”從每一條路線所經之地和天福官驛位於“涪州”和“黔州”之間可以排除了其他六條,並最終確定“天福官驛”應該位於自長安至荊州、夔州(治所在今重慶奉節縣)、忠州等四川雲貴地區這條驛道上。

從如此條理分明的驛站層級和路線設定來看,唐朝的郵驛制度必定是十分成熟了的。這不僅保證了當時郵傳的效率,使上面的政令能及時到達全國各地,而且也使地方動態能及時放映到朝廷。例如,若是地方有叛亂發生,朝廷就能及時收到信息,並迅速派兵鎮壓,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然而,如此龐大的郵驛網路必定需要大量的郵驛人員,據說,那時全國專門從事驛務的員工共有 20000 多人,其中驛夫 17000 人,是一支十分龐大的郵政隊伍。而且,根據不同的驛站等級,驛丁的配備數目也各不相同。這樣一來,勢必需要大量經費來維持驛站的正常運轉。

那么,在旅遊業還未開發的古代的武隆,像天福官驛這樣的地方驛站,又是靠什麼來維持運轉的呢?原來,唐朝統治者曾專門頒布法令規定,全國各地的郵驛機構,各有不等的驛產,以保證郵驛活動的正常開支。而這些驛產就包括了驛舍、驛田、驛馬、驛船和有關郵驛工具、日常辦公用品和館舍的食宿所需等等。除了這些以外,唐政府每年固定會給各驛站一定的經費補助。有資料表明,唐政府每年會從全國各地收上驛稅約 150 萬貫左右,平均下來,分到每個驛站經費約有1100 貫。因此,這樣看來,沿途從事傳送政府文書的官員待遇是優厚的,連基層郵驛一站之長的驛長,也能過上較為悠閒的生活。

歷史故事

飛索彎刀武士凌空追捕 飛索彎刀武士凌空追捕

這是張藝謀執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 電影的外景拍攝場地。他在全國選擇外景,最後落實利用天坑,青龍橋特殊地形,建造了這個特殊建築,取名天福官驛。專供該片拍攝國王謀殺蔣太醫一場戲使用。該片已在全國熱播。此建築保存,利用供遊人參觀,也成了天生三橋的歷史價值見證。這段戲的故事情節敘述如下,古時唐朝滅亡後,進入五代十國,實際出現的方國不止十個,其中某個方國的國王,原來只是個禁衛軍統領,他謀殺了該國王,自己當起國王,他又把梁國的公主娶為王后,拋去了原配妻子。但對新王后並不有情,他硬說王后有虛寒症,指使蔣太醫在王后服藥中加入草頭烏毒藥,以便使王后慢性中毒死去。恰巧這蔣太醫又是國王原配妻子的丈夫。國王知情後假意讓蔣太醫升官,調離王都,去外地赴任,當蔣太醫一家赴任,途中住宿天福驛站,國王便派大內高手,秘密暗殺蔣太醫一家。他的秘密又被王后識破,王后為了讓他兒子當上王位,有意借刀殺人,暗踢一腳來消滅國王的武裝有生力量,便暗藏許多弓箭手在天福官驛的草叢中。這樣天福驛站便成國王衛隊,王后衛隊,蔣太醫衛隊,三方爭鬥的焦點。

該場戲在天龍橋下垂數十條高空繩索,掛著國王所派的黑衣衛隊,手執彎刀,飛來飛去,砍殺蔣太醫逃亡奔跑的騎士,草叢中王后密軍,萬箭齊發,射殺空中那些蝙蝠衛士,刀來箭往,殺聲震天,地動山搖,一場精彩絕倫的武打,讓人眼花繚亂,拍手叫絕。這種特色的武打戲,只有在有獨特場地才能拍攝,故在此修建獨有的特點建築,藝術風格全國獨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