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濱海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是2000年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辦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前身是地區成人業餘教育機構,創辦於1958年,時稱天津業餘外語學院,1962年更名為天津市塘沽區職工業餘大學,1981年改為天津市塘沽區職工大學,1995年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塘沽工作站併入,1999年塘沽第二職業中專(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併入,同年被市教委確定為天津市首批高職試點校,2000年轉制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形成當前的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包括有成人高等教育、培訓與繼續教育、遠程開放教育等多類型、多形式、多層次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

教學成果

學校堅持以育人為己任,圍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先後培養學歷教育畢業生1.5萬多人,非學歷教育結業生3萬多人。值得驕傲的是本區8位現任區領導,300多名現任處級幹部畢業於本校,還有各行各業各單位的管理幹部、技術骨幹都有我校畢業生。47年來,學院緊跟時代發展,規模由小到大,創造了顯著的辦學效益,贏得了良好社會聲譽。在學院轉制後,繼續得到市、區領導和社會各界深切關懷,從政策、機制上以及人、財、物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幫助。

2002年,在最有利於學院長遠發展的一片640餘畝的土地上,建起了建築面積達11萬平米的新校區(一期工程)。同時保留了位於居民密集區的原校園(北院)專做成人教育之用。區政府特意保留了一片與新校區相連的300餘畝予留地,以備學校擴大發展之用。

校區建設

學院新校區位於濱海新區的中心地帶——塘沽。濱海新區1994年設立,位於京津冀和環渤海城市帶交會點上,處於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位置。這裡外接深洋、內系海口、依託三北、面向東北亞,是聯繫南北方、溝通東西部、連線海內外的重要樞紐。著名的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都坐落於此。優越的地理環境為學院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中央《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繼續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的作用,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等條件較好地區的開發開放,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中央的重大決策再次為學院高水平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辦學條件

學校建有各類實驗實訓室48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7個,專業實踐實訓課開出率100%,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382萬元。

學院圖書館藏書48萬冊(包含電子圖書),中外期刊雜誌約600種。閱覽室740座位,電子閱覽室180座位。建有100兆校園網,接口遍布辦公室、實驗室、會議室、教室、宿舍。

學院以高職教育為主,設有商、工為主幹的6系2部1院等九個教學實體25個專業,其中國際商務專業為國家級改革試點專業。

師資力量

截至2005年6月,學院有教職員工343人,其中專任教師214人,有高級職稱者43人,占20.09%,青年教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數65人,占33%,“雙師型”教師有125人,占專業課專任教師的59.8%,外聘教師86人,返聘教師18人,學院聘請客座教授34人,生師比15.36:1。

交流合作

在國際交流中,學院與日本、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的一些院校建立了校際關係,1997年與日本東京都東海學院合作創辦了"天津濱海國際語言專修學校"。2001年經市教委批准轉制為"天津濱海國際語言學院"。主要開設國際商務日語專業,聘有日籍教師任教。部分學生可到日本高校留學,有的還可在日本安排就業或研修。

校園文化

學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能力為本位"的思想,建設"至誠至堅、務實求真、自律自強、黽勉從事"的校風,"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大含細入、攻堅研微"的教風,"品德為本、能力至上、勤奮創新,全面發展"的學風。制定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育人原則。在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的前提下,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生中建立了樂團、合唱團、舞蹈隊、武術隊、文學社、英語角、日語角、思源劇社等學生社團,建立了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物流與企業管理協會、計算機維護中心、夢圓法制社等專業社團,全面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性。此外,學院每年舉辦一期青年黨校、一屆藝術節、一次田徑運動會。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求知、求美、團結合作的意識和創新、創造精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