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天文衛星
天文衛星是用來觀測宇宙天體和其他空間物質的人造地球衛星。天文衛星在離開地面幾百千米或更高的軌道上運行,因為沒有大氣層的阻擋,衛星上所載的儀器能接收到來自...
簡介 發射記錄 設備 壽命 型號舉例 -
天文遠地衛星
天文衛星,是對宇宙天體和其他空間物質進行科學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傳統的天文觀測都是在地面上由天文台利用各種天文儀器進行的。但是來自天體的輻射絕大部分被地...
發展史 設備信息 衛星軌道 類別 壽命 -
衛星攝影測量
衛星攝影測量是套用航天飛行器(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和軌道空間站)從宇宙空間對地球環境進行攝影。又稱航天攝影測量。主要使用各種焦距的可見光照相機、紅外照...
基本介紹 特徵和套用 發展歷史 衛星大地測量 -
朱雀天文衛星
朱雀天文衛星(Suzaba),原名Astro-E2,是日本發射的第5顆X射線天文衛星,觀測宇宙中熱和活動的區域,主要目的在於研究宇宙中發出X射線輻射的等...
結構特點 研製歷程 使用情況 -
紅外天文衛星ASTRO-F
ASTRO一F衛星是日本的第一顆完全用於紅外天文學的天文衛星,它於2006年2月22日6時28分(台北時間5時28分)該衛星由“M-5”型火箭運載,從位...
概述 結構特點 衛星任務 -
衛星[天文學術語]
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
衛星簡述 衛星系形成 衛星的特點 衛星的作用 衛星的分類 -
地磁測量
測量地磁要素及其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為地磁場的研究提供基本數據。地磁測量可分為陸地磁測、海洋磁測、航空磁測和衛星磁測。
正文 測量方法 中國的地磁測量 中國地磁事業的開創者——陳宗器 參考書目 -
中國天文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
中國天文學會學術年會是中國天文學會每年舉辦的一次大型、綜合性學術活動。中國天文學會於2009年10月16--18日在河南開封市召開中國天文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
會議簡介: 會議組織: 會議日程安排: 代表名單: 相關信息: -
天文觀測
天文觀測:觀測天體的重要手段是天文望遠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在各方面性能的不斷改進和提高,天文學也正...
觀測簡介 歷史起源 場地選擇 觀測地點 探測手段 -
木星衛星
木星衛星總共有79顆,其中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是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的,這四個衛星後被稱為伽利略衛星。2018年...
簡介 形成和發展 特性 命名 歷史記載